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推廣途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也不斷加強,我國在2016年推出“健康中國2030”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大力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統運動項目。1997年民族傳統體育學被確定為體育一級學科體育學下屬的4個二級學科之一,民族傳統體育教育開啟學科發展的道路。1998年把原有的武術專業被調整為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作為新設專業出現在國家教育部新修訂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課程上。
關鍵詞:民傳 體育教育 推廣 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209-02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推廣途徑。
1.2 研究方法
1.2.1文 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以“民族傳統體育”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和收集,檢索到2008—2018年之間的所有相關文獻40多篇,并篩選了20多篇文獻作為重點參考文獻,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對所獲取的文獻數據和書籍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和歸納推理。
2 推廣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對傳承民族體育的意義
2.1 可以豐富學校體育內容
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通過學校教育提高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與了解。在體育學科成立之初,體育學科大系統中只有人體科學和體育教育,并沒有民族傳統體育學科[1]。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子系統的確立,豐富了學校體育教育內容,使體育學范圍擴大,也反映了國家對傳統體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視。
2.2 有利于培養青少年民族自豪感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而青少年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主體力量,要實現文化的長遠普及,必須在青少年中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2]。鼓勵和支持各類學校在開展現代體育教學活動的同時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活動,使民族傳統體育在學生中根發芽,不僅加強青少年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青少年的體魄,還培養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3 民族傳統體育推廣面臨的現實問題
3.1 教學內容單調,缺失理論的熏陶
目前在我國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高校也普遍較少,種類較單一,大部分學校通常以武術為主要教學內容,而且武術研究的內容多為技法,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會使學生學習氛圍受限。把我國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內容刻板化、教學方法的陳舊化以及教學內容單一化,都讓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印象大打折扣。
3.2 師資力量薄弱,體育經費投入不足
我國之前也頒布了一些有利于民族體育發展的文件,但在實施過程中并沒有按預期計劃實施,由于學校經費投入少,沒有專業的民族傳統體育教練員,許多老師都是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由于工作需要才開始練習武術套路,接觸時間短,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仍處在邊學習邊摸索邊教學的狀態中。依舊停留在表面的工作與長遠計劃上,導致了應該有的場地,器材不能及時到位,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3.3 西方競技體育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強力沖擊
在當今全球化的趨勢中,世界體育呈現出西方體育壟斷的局面,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西方體育,包括學校中考體育加試以及大學的特招生都為現代體育開了綠燈,現代體育正在以加速的形式迅速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恰恰就缺乏當代教育理念,基礎教育薄弱,專業內涵面窄,推廣途徑閉塞,無法完全適應社會需求等問題?,F在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多的是以健身為主,能進入校園的民族體育項目也是鳳毛菱角,當前的校園體育文化通常還是以現代體育為主,很少有人以民族體育項目為運動休閑的手段,許多學校甚至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列為表演類項目,只在一些特定場合利用,活動一結束便把它“雪藏”了,等什么時候再有表演的時候再拿出來練習,從而使學生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程度普遍較低,學習興趣淡薄[3]。近幾年的,學術界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傳承與發展的研究已有不少,主要集中在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上,但缺乏深入的推廣途徑的研究與思考。
4 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推廣的途徑
4.1 合理設置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
民族傳統體育種類繁多,但作為課程內容不可能所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進入校園,我們可以積極地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相對具有優勢的項目,選擇適合本地區特色的較為成熟的民族傳統體育加以改編與創新,形成不同重點和特色的民族傳統課程教學內容,比如北方擅長民族跤、射箭,南方盛行賽龍舟.舞龍舞獅,使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可以達到均衡的發展和繼承。
4.2 改革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班級授課制教學不利于人的個性發展,不能完全做到以人為本,不符合現代教學思想[1]。我們可以把民族傳統體育按照運動強度和運動難度由易到難分成等級進行教學。學生不分年級,不分年齡,而是根據他們的掌握程度來區分級別,這樣針對技術起點高向上發展的尖子生就可以安排一些特殊課程。不僅要加強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意識,教師也要定期舉行民族傳統體育研討會,研討其教學方法和教育健身價值。
4.3 充分利用課余體育時間
教育部近期頒布了“彈性放學”,明確中小學校要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主要安排學生體育鍛煉和拓展訓練,堅決防止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學??梢蚤_設各項的活動社團,例如武術、太極拳、蹴鞠、民族舞蹈、跳竹竿舞、跳繩、象棋等,每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社團,參加活動,在期末的時候參加社團的表現算入個人的德育成績中。這樣學生們在運動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們的體育意識又讓學生們學習和了解我們的民族體育文化。
4.4 完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考核體制
在培養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的同時,逐步將民族傳統體育納入考核體制中,我們可以把終結性評價改成過程性評估,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在學習民族傳統體育過程中的表現,不在只是形式主義。我們可以制定出賽事等級制度,將民運會、錦標賽、省市級比賽的成績都算入考核中,考核的改變,學校自然會重視起來,多方面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和加以培養學生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同感。
5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有針對性的發展具有優勢的項目,合理的設置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改革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并利用課余時間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實現民族文化的長遠普及。
參考文獻
[1] 薛欣,朱瑞琪,薛揚.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育現狀和發展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102-107.
[2] 白玉琴.大理白族傳統和諧思想現代傳承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 郭瓊珠.普通高校體育課程中民族傳統體育內容改革的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8):69-7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