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是國家戰略,它的實施為河北省民族體育產業創造了更為鮮活的發展契機。本文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對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下河北省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發展推廣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旨在通過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河北省高校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的發展和推廣。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 民族傳統體育 專業人才 發展推廣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203-02
1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原因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持續推進,體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注重高水平的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決定著人才的專業發展方向和個性特征,同時也是基于學校定位與發展理念的。對于傳統的民族體育專業人才而言,創新和發展是教育教學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下對河北省高校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發展推廣進行研究,發現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1.1 專業特色較為模糊
河北地區普通高校所開展的傳統體育專業大多沿襲原武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培養的方向和方法都是較為隨意的,在指導思想和依據上也缺乏專業的依據。當前河北省內的傳統體育專業教育教學大多是在武術教學的教學基礎上有略微的擴大,甚至部分地區還沒有做出任何改變,不能夠達到對于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民族的傳統體育方向人才培養大多沿襲傳統教育體系,個別院校結合了當地的傳統民族體育方向開展摔跤等體育課程。除此之外,對于河北地區不同單位及社會人士的調查即可發現:社會對于當前傳統體育專業的認可遠低于武術專業人才,甚至大多用人單位不能夠準確區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和武術專業,專業特色過于模糊。
1.2 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
在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下,河北地區各個高校都逐漸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轉變為體育養生與民族體育的綜合教學。雖然社會對于傳統體育以及民間體育方面的人才存在崗位的缺失,這也就出現了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情況,進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
1.3 實踐環節較為薄弱
傳統民族體育專業的教學已經將重心轉移到技能訓練與學科知識的培養發展上,但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高校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重視。經過調查我們發現,高校傳統體育專業培養的過程中,側重專業技能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培養時間占到了八成。而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知識的實踐教學、調查研究、模擬教學都還是較為缺失的。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實習時間基本只有幾周,也大多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實習單位大多是武校,種種原因導致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管理存在較大問題,實踐環節整體都是較為薄弱的,也較難以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體育專業的應用及發展
2.1 新時期創新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
基于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下的高校傳統人才培養體系應當將國家體育總局所公布的新型指導思想進行專業適應性的普及,并且結合專業特色對人才進行創新模式的發展。在修訂的整體過程也需要推廣新型的專業辦學思想,通過逐漸清晰專業特色與辦學的理念,來做到為學生所想和為社會所需,具體到高校體育專業構件上也應當秉持 “大專業、多方向”的指導思想,結合“寬口徑、兩分流”的時代背景,以專業的基本建設為基礎堅持科學的發展人才,并且以當地的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到教學中,側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結合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特點,合理確定課程設置與體系。
2.2 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是傳統模式的優化和探索,也是學科基礎教學過程中的不斷完善與創新。作為國家體育專業的二級學科,傳統民族體育專業應當做到在教育教學的前期首先就要計中學習體育類的基礎課程,從而保證培養目標和要求得到基本的落實,在理論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開展系統的專業實踐,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來縮短對人才市場的預測,并且在根本上可以減少人才與社會之間的脫節現象。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下的一體,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終究是以文化素質作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個人素質與思想面貌,因此需要重點提升文化理論知識,并且從實踐課程的開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角度入手,積極進行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適應能力的創新。
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體育專業的實踐
3.1 逐步清晰地方特色教學內容
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說,人類學、文化學、宗教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都作為提升傳統體育專業教學的理論支撐。除公共必修課之外也需要注重提升人才的專業基礎,在課程設置中應當采取新型的培養管理模式,側重地方特色教學內容的推廣與時間,并且以民間體育和傳統體育為基礎來整合體育專業人才發展模式。同時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域文化優勢,通過開設地域文化特色顯著的專業特色課程,來增加當地高校的民族體育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特色。
3.2 重視區域課程實踐,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
作為客觀有效的檢驗學科建設標準,人才的實踐能力是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發展重要的檢驗和反饋途經。多種原因導致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管理存在較大問題,實踐環節整體都是較為薄弱的,也較難以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對體育人才的特色化培養不應當局限于課堂內、書本中,而應當結合專業特點與學生個人的實踐能力,以社會、民族的需求為導向來逐步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因此學生的實習區域不應當只局限于很小的一部分武校、運動學校,而應當真正做到“走出去”,拓展實習基地的范圍,在組織形式上也要依據學生的就業方向進行集中或者分散的實習形式,讓實踐課程真正起到作用。
4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與當前社會的主要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是國家戰略的實施,也是為河北省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基于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下的高校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從過去單一的武術教學逐漸轉變為傳統體育的養生與民族民間的體育方面,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引導和發展;同時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也主要是針對地域特點的新型探索,并且是在學科基礎教學階段淡化專業界限和基礎教育的重要途經,基于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戰略的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陳利紅.新課改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進高校課堂的意義與可行性[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1):156-159.
[2] 趙志鵬,張霈,李燕,等.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發展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31(3):85-89.
[3] 戚虎,李永強.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7,7(6):217-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