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生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加快培養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之一。立足江西省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生培養現狀,本文介紹了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在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生培養中的優勢和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其他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提供參考。
  關鍵詞    鄉村振興;高職院校;三定向生;人才培養模式,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64-01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中央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三農”問題。通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協調,促進農業、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的“三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農業發展、農村變樣、農民受惠,留得住人的美麗鄉村、美麗中國[1]。
  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是促進農業經濟與科技緊密結合的主陣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需科技與人才的保障[1]。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作為江西地區的“農”字高職院校,充分發揮區位、師資、專業等資源優勢,緊扣“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效益是地方高校發展的生命線”[2]。學院成為2010年江西省中高級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2015年江西省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基地、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2018年江西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近年來,先后承擔了江西省農技推廣人員培訓、江西省高級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并不斷探索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現代農業技術三定向學生培養模式[3]。
  1    背景
  1.1    江西省基層農技人員的現狀
  目前,江西省基層推廣隊伍老齡化、隊伍人員不足、素質偏低、專業失衡等問題突出,同時人員補充渠道不暢,接受知識更新培訓的機會不多,技術呈逐漸弱化趨勢。農村實用人才總體受教育水平低,大專以上的僅占總數的3.3%,農村實用人才行業結構和區域結構有待優化,示范帶動作用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農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這種狀況,與江西省進行鄉村振興戰略不相符合,與現代農業技術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
  1.2    江西省基層農技人員實施的必要性
  實施定向培養基層農技人員,能夠有效破解基層農技人員“進不來、留不住、用不上”的難題,有效解決當前農技推廣人才缺乏的問題?;鶎愚r技推廣工作關系著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而現在,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新生力量不足、專業結構不合理,迫切需要引入一批專業素質高、作風踏實的高校涉農專業三定向畢業生,來改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結構,增強推廣服務的能力[3]。
  2    培養方案模式
  2.1    結合發展實際開展三定向班特色資源教育
  因為三定向班級的學生是簽訂協議回培養單位工作,所以制定了現代農業技術特色人才培養方案。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積極探索并采取靈活多樣的現代農業技術三定向學生培養模式,開設課程涉及“三農”知識和鄉村戰略的建設,更加突出實用技術技能操作課程,強化科技推廣應用能力,提高創新就業素質,從課程的設置到實驗實訓環節的安排等,學院都經過精挑細選、周密部署,以利于學生真正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提升服務意識。根據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篩選教育資源、設計教學方案,教學內容應包含先進生產技術、生產模式、國內外市場的營銷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等各種現代化農業知識,力求三定向生盡快符合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的從業資格條件,加快充實壯大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學生隊伍[4]。
  2.2    創新實踐了“雙元一體化”人才定向培養模式
  學院積極吸收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優點,運用現代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協同育人”基本理論,利用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校企雙方在教學內容、師資、場所及時間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實踐、生產與教學“雙元一體化”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為定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現代農業技術專門人才開辟了新途徑。三定向學生培養是在合作訂單培養基礎上進行優化,由于接受了專門培養,專業思想牢固,專業技能扎實,學生吃苦能力強,因而受到農業局等相關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和職教領域的肯定。
  2.3    創新政校緊密合作運行管理機制,開展三定向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工程
  通過政校合作方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與定向培養班共同管理制度,使人才培養與政府機關單位緊密貼合,實現“無縫對接”有機結合,彰顯了職業教育靈活辦學的理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開放教學課程”,如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將云課程等教學軟件應用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在線輔導和提高教學質量,每年暑假,學院牽頭組織和培養單位對接暑假實踐生產活動,依據培養單位專業安排,分配三定向班級學生到各個生產崗位輪崗實習2個月,通過暑期實踐,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服務于基層農業事業發展,加強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真正成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用型人才,這不僅是加強三定向基層農技人員培養的有力舉措,也是學院進一步密切與生源縣農業局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契機。在暑期實踐活動中三定向生了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培養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能力,增強了吃苦耐勞為“三農”服務精神,激發了學習專業知識興趣,為做一個合格的農技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2.4    引入培養生源縣農業局合作資源,構建項目化課程體系
  項目組緊扣專業群職業崗位技術標準,將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群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與專業群崗位標準銜接,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構建專業群就業崗位核心課程群,引入培養生源縣農業局資源走進課堂,強化學生人文素質與職業素養教育。因為有些實踐單位是政府機關,特別重視公文的寫作能力培養,所以及時調整實用課程,如應用文、公文寫作,管理學等課程,同時三定向暑期社會生產實踐中,也要求學生要掌握現代農業機械,因而開設了農業機械化課程,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定向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的核心能力,提升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3    發揮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
  現代農業技術三定向學生的培養模式,有效破解當前農職院校招生難、就業難和基層農技人才短缺的現實困境。高等農業院校要擔負起這一重要使命,應該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積極探索多元化、特色化、人性化的培訓模式,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培養三定向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的學生,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現代農業規?;⒖萍蓟?、生態化發展,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關鍵。例如,江西省計劃在5年時間內(2014—2018年),每年組織培養300多名三定向生本省戶籍的農業高等院校畢業生。培養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三定向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有如下幾方面。一是發揮農技人員規劃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三定向生熱愛家鄉、服務家鄉,樂于務農的意識,以便畢業后更好地服務基層農業事業發展,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技術人才隊伍。二是培養“三寬四得”的創新創業農業基層農業技術人才,著力培養“寬博知識、寬精技能、寬厚素質”“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得來”,不斷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教育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用型人才等,為農業鄉村振興戰略做出更多的貢獻力量。
  4    參考文獻
  [1] 姚芹,宋浩.基于高職院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1(6):113-115.
  [2] 曾一春.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J].農村工作通訊,2013(9):8-12.
  [3] 施翠芳,徐曉龍.鄉村振興視野下亳州農業發展新取向[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12-14.
  [4] 范建華.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J].行政管理改革,2018(2):16-21.
  作者簡介   王見華(1979-),男,江西余江人,講師,從事農業機械、數控加工、教學科研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8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