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班幼兒正處于繪畫涂鴉期,而玩色活動正符合這個年齡段幼兒的直觀性特點,也是最容易被幼兒接受和喜愛的。而當前玩色活動存在內容單調、忽略幼兒為主體、教師指導不當、目標單一等問題。因此,針對目前小班幼兒玩色活動存在的低效性問題,筆者根據實踐提出促進玩色活動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班玩色活動 有效策略 創造性思維 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050-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幼兒學畫并非是機械的技巧性訓練,而是要把開拓眼界、拓寬思路、豐富想象、激發創作欲望作為目標,讓他們從一個具體的形象看起、說起、想起,繼而畫出相關聯的東西。同時小班的幼兒處于涂鴉期,對線條和圖案的構畫有一定的年齡特征,而玩色活動是符合幼兒直觀性特點的,也是最容易被幼兒接受和喜愛,以噴涂、拓印、添畫等方式進行的玩色活動,使幼兒始終保持游戲的心態和對玩色的濃厚興趣。那怎樣做才能使小班幼兒在玩色活動中得到有效發展,體驗到成功,獲得快樂呢?針對目前小班幼兒玩色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原因,筆者根據實踐提出促進玩色活動有效性的六項策略。
1.小班幼兒玩色活動低效性的表現及原因。
活動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活動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和“有效性”相對應的是活動的“低效性”,目前在小班幼兒玩色活動中,低效性的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小班幼兒玩色低效性的表現。
第一,幼兒在玩色活動中積極性、參與性、興趣不高。小班幼兒由于剛剛適應幼兒園生活,情緒、常規等方面還不是特別穩定。在玩色活動中常常出現“老師我不會”,“老師我不敢”等情況。再加上玩色活動所需要使用顏料,幼兒害怕弄臟衣服、小手,不敢操作。幼兒的表現說明他們對玩色活動沒什么興趣,積極性也不高。開展玩色活動所需要的材料、繪畫的工具較多,有些教師為避免幼兒“胡亂涂鴉”,選擇小組指導操作或一個一個手把手操作,這樣做更是剝奪了幼兒的參與性。有些幼兒在操作中不小心潑灑顏料,有時教師因為看不懂幼兒的作品而指責幼兒,過多的指責也會使幼兒失去對玩色的興趣。
第二,幼兒缺乏觀察力和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在小班幼兒的玩色活動中,很多教師只是一味地讓跟著自己的步驟去玩色、去操作。教師很少讓小班幼兒去欣賞作品、欣賞大自然,從中去感受美的東西。忽視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觀察、欣賞,讓幼兒去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觀察也是幫助幼兒收集前期經驗的時機,在玩色添畫的活動中,常出現孩子添畫不出來,或和教師添畫的范畫相同。教師也常抱怨幼兒不會添畫、沒有想象力等,這都是幼兒不會觀察,缺乏經驗的原因。
?。?) 小班幼兒玩色教學低效性的原因。
小班幼兒玩色活動出現低效性現象有諸多方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內容單調。教師把印有輪廓線的作業紙發給幼兒,讓幼兒在輪廓線中反復進行操作,這種活動占據了玩色活動的絕大部分時間。多以印畫形式開展玩色活動,幼兒反復拓印活動無趣、幼兒積極性不高。
第二,忽略幼兒的主體性原則。玩色活動中,教師示范,幼兒模仿,幼兒自發的涂鴉不被鼓勵。教師為避免幼兒“胡亂涂鴉”,常常“手把手”地幫忙,甚至直接替代幼兒完成作品。
2.促進小班幼兒玩色活動的有效性策略。
?。?) 明確小班玩色活動的目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目標提出:“3—4歲的幼兒(小班)喜歡觀看花草樹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喜歡觀看繪畫、泥塑或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經常涂涂畫畫、粘粘貼貼并樂在其中;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因此,通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擬定小班玩色活動目標。
?。?)在玩色活動中注重幼兒觀察力、想象力的發展。
第一,學會觀察、欣賞大自然。良好的觀察力是創作優秀作品的前提?!翱础笔怯變赫J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幼兒大膽從自然中,從生活中索取素材,這樣既培養了幼兒敏銳的捕捉力,也愉悅了他們的心情。
第二,學會觀察、欣賞作品。對幼兒進行觀察訓練,讓他們學會欣賞作品,觀察作品中有什么,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還可以用添畫的方法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例如:教師先畫個圓,讓幼兒添上幾筆看看可以變成什么等。
?。?)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在評畫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個人的意志,給幼兒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教師給幼兒提供寬松的環境條件,維護寬松和諧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接納不同水平,不要橫向比較。教師根據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審時度勢”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適宜的引導。如:手指點畫《毛毛蟲》時,有的幼兒畫的毛毛蟲很大,或者很長。在幼兒評畫時就可以問一問,聽一聽幼兒的想法。有的幼兒會說:“我的毛毛蟲吃了太多的醬長得很大,很長?!?
美術教育中的玩色活動是小班幼兒非常愿意接受的快樂教育,以噴涂、拓印、添畫等方式進行的玩色活動,使幼兒始終保持游戲的心態和對玩色的濃厚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用明亮的眼睛觀察事物,再加上教師的適當“點撥”,我相信小班幼兒的玩色活動肯定會開展地更加有聲有色。
參考文獻
[1]林娜,吳荔紅.促進小班幼兒繪畫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2]劉燕敏.淺談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科技信息,2009(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6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