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減”四“增”,打造“適合”的口語交際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低年級是發展學生口語的黃金時期,針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被重視的現象,筆者以部編版二上口語交際《商量》為例,提出四“減”四“增”策略,即減“呆板”,增“情趣”;減“書本”,增“現實”;減“預設”,增“隨意”;減“練習”,增“應用”。用適合的情境,適合的話題,適合的交際,適合的鞏固讓學生樂說、善說,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充滿樂趣和挑戰口語交際場。
【關鍵詞】 口語交際;適合
在現實中,我們發現口語交際往往容易被學生和教師忽視,經常處于隨便講講、隨意說說的尷尬境地。其實,低年級是發展學生口語的黃金時期,發展語言、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成為這個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嘗試以四“減”四“增”策略,打造“適合”的口語交際場。下面以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商量》為案例,淺談自己的做法。
一、減“呆板”,增“情趣”,創設適合的情境
課堂開始,我給學生介紹了小伙伴小豬佩奇的到來,用音頻播放佩奇遇到的難題“借了同學的書,沒有看完想再多借幾天”,讓學生幫助佩奇解決難題。而后,小豬佩奇多次出場,有時說出不同的商量話語,作為學生討論的材料;有時作為出題人,為學生競賽出不同類型的商量題目;有時作為鼓勵者,幫學生吶喊助威、鼓掌加油。
口語交際需要在恰當的場景中和真實的人物對話。佩奇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個人物,人人都熟悉,一下子就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問題放入情境之中,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帶入,用人物的嘴巴來親自講述,呆板的練習題立刻鮮活起來,激發了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興趣。教師及時捕捉時機,低年級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他們會投入其中,從教師“讓我聽,讓我說”,到“我要聽,我要說”。
二、減“書本”,增“現實”,給予適合的話題
課文中的原本事例是關于調換值日時間的,因為在學校里學生不能留下來打掃衛生,班級里是不大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所以我摒棄了此條,把后面習題里關于延長借書時間的事例作為例題引領學生去探索商量的奧妙。通過解決小豬佩奇的難題后,學生基本了解了什么是商量,怎么去商量。接下來應該是給予恰當的練習,書本中只剩下和爸爸商量看電視的事例了。這一條無論從量還是種類上來說都不夠,于是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和媽媽商量參加足球社團問題”“和同學商量調換位置問題”兩種不同的情境,讓他們去研究什么情況下是需要商量的。
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有時教材中提供的話題對于本班學生來說,可能遠離生活實際,這時需要我們對口語交際題材進行更改完善,需要精心設計,選擇適合的話題,即那些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趣味濃、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經驗,激起學生說話的沖動和交流的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樂意接受練習,保證人人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達到預期目標。
三、減“預設”,增“隨意”,提供適合的交際
課堂上,大多數的同桌很快開始了練習??晌乙灿^察到,有一桌遲遲沒有開始,一直在為誰扮演什么角色而爭執。我看在眼里不作聲,等到規定時間達到后,我故意喊到那根本沒有練習得起來的一桌。果然,二人站起來后結結巴巴說不出來,他們承認是因為爭搶角色耽擱了時間,耽誤了練習。我惋惜地問其他學生應該怎么辦,大家都認為應該好好商量商量,并給予了商量的方法,進一步明確應該“態度禮貌”“講清理由”等注意點。
像這樣的“隨意”還有一處。在最后的自由練習環節,我出示了三個練習情境,分別代表了“意見不一致”“拿不定主意”“想讓別人幫忙”三種需要商量的情況,請每一桌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情境進行自由練習。因為是三選一,在選擇哪一條上面容易意見不一致,花費時間。所以布置任務的同時,我故意說了句,一定要縮短選擇的時間哦。學生立刻心領神會,因為都在“商量”,大大減少了話題、角色的選擇矛盾。
“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要求我們在實施口語交際教學時,需要精心創設適合學生的交際情境,盡可能地回歸常態,還原生活。語文學習要追求生活化,口語交際亦是如此。本課的教學里暗藏兩處真實的商量,讓學生從一開始的無意識到后來的得心應手,是教師一步步的“故意設計”。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商量是“隨處可見”的,是“有用”的,逐步學會商量的基本步驟和技巧,口語訓練由“單純練習”變為“真實的交際”。
四、減“練習”,增“應用”,配合適合的鞏固
周末我布置了一條擴展性作業:和父母商量一件事情,記錄商量的過程,思考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過了一周后,班級里進行了匯報。學生和爸爸媽媽商量的事情可謂是五花八門,從穿什么衣、去哪兒吃飯,到看什么電影、能不能看電視,有成功也有失敗。學生感覺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可以商量的事情,學完了口語交際課后自己能夠更好地與爸爸媽媽溝通,成功率也大了不少。
我還把商量用到了課文學習里的拓展環節,比如,學習《朱德的扁擔》,我讓學生扮演戰士們,商量著如何說服朱德不去挑糧。這一來一往的商量,讓學生更加能夠感受到朱德以身作則的人格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重視課外實踐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僅限于口語交際課是不夠的,教師要把口語交際拓展到閱讀課,將課堂引入生活,讓課堂融入生活,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訓練機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要堅持在閱讀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一方面利用課文素材鞏固口語訓練,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另一方面用口語交際的訓練推動學生對課文理解向縱深發展,促進他們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2]吳曉華.小學生口語交際素養養成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