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觀察“四重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觀察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小學生心理的發展無不從發展觀察力開始,尤其是智力的發展離不開觀察力的發展。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研究者都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達爾文說過:“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由此可見,觀察力之重要性。
在科學教學中, 觀察力的培養是科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應該抓住每一個教學活動來培養和提高觀察能力。本文結合小學中高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從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關注相應的知識準備;重視觀察方法與技能;指導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等方面去逐漸培養積累,從而掌握觀察方法、提升觀察技巧,養成觀察習慣,更好地發現新事物、新規律、新問題。
科學教師要重視兒童觀察力的培養,多組織觀察活動??茖W教學中,只有學會了如何觀察,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才能得到充分表現。如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體現有效教育的保證,是小學科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怎樣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提高觀察的實效性呢?
一、重視觀察目的和任務
小學生,尤其是剛從幼兒園升上來的一年級學生,他們還不善于自己主動提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教學在組織兒童觀察事物時,必須向學生提出觀察任務,而且所提的任務要具體、詳細、明確。諸如“好好看”“認真看”“仔細看”之類籠統的要求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收效甚微。對于高年級兒童,教師要善于啟發他們自己獨立地觀察,即由教師提出總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考慮觀察的具體步驟等,最后再用觀察的總的要求來檢驗觀察的結果,以增強兒童觀察的目的性,在交流中去指導和完善觀察方法和細則。
例如,在執教《植物的不同和相同》時,特意取來一株帶根帶土的完整的向日葵給學生觀察,學生們新奇萬分,都睜大眼睛,后排有的甚至都站了起來。見學生十分感興趣,就直接拋題:仔細觀察一下向日葵,用自己的畫描述它的樣子。然后進入任務驅動式觀察,明確觀察要求:向日葵的每一個部分,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狀態,粗細怎樣……。學生們眼向一處看,心往一處想,撫摸、估量、補充。這樣觀察目的步步具體,層層清晰。在匯報觀察結果時,分別從其葉子、花等部分具體講述,說得可好了:“向日葵的枝筆直筆直的,像樹干?!?有的說:“向日葵花是金黃色的,遠遠看去像一個小太陽似的?!?
二、重視學生的知識準備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知,沒有相應的知識準備,即使有了觀察目的,也不知如何著手去觀察。尤其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事物既不會引起學生的強烈興趣,也不會引起穩定的注意和積極的思維。觀察要讓兒童對觀察的事物有所了解。
例如,在執教《松香》一課時,筆者思考到學生對松香相當陌生,學生是否會因為陌生而不感興趣或不敢動手探究,望而生畏呢?我想假如一樣陌生事物在我眼前的話,我也不會馬上去接觸它,更不會動手進行探究了!怎樣讓學生熟悉這一陌生事物呢?課前,我特意到每個班級提供了一些松香讓學生觀察、熟悉,把收集到的關于松香的基本知識(特征、作用、來源等)打印成文,每小組一份進行閱讀。如果課后學生自我搜索課外相關知識就更好了!這樣化陌生為熟悉,化未知為已知,對探究松香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這也是我上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重視觀察方法,培養觀察技能
觀察方法指導,不容忽視。加強觀察方向順序的引導。在觀察活動中,教師要用語言引導兒童觀察的方向,使他們掌握觀察的順序。如,引導兒童先看整體再看部分,先看大致輪廓再看細節;先看近的再看遠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整體著手,經各方面的分析,再回到整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的目的在于從實踐中獲得感性經驗。要使感性經驗豐富、全面,就要動用各種感官全面獲取信息。
例如,《觀察水》一課,為了認識水的無色無味無形的特征,教師可以準備白醋、牛奶、雪碧等液體進行比較,通過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等方法來揭示水的無色無味的特點。在探究水是無形的特征時,教師可以準備不同形狀的透明玻璃器皿(燒杯、漏斗、廣口瓶、量筒、量杯等),通過親身實踐,親眼看見來充分感知其特點。用多種感官,從多角度來觀察事物,才能對事物有比較正確的全面的客觀的認識。
四、重視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
在觀察結束后,應做好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讓觀察效度達到最大化。對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的要求應在觀察前提出,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觀察的目的性和積極性。
例如,下面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一課《我們吃什么》最后一環節,統計全班最喜歡吃的三種食物。以下是統計結果:
在學生進行自主匯報交流中,可以只發現炸雞腿、酸奶、魚是同學們最喜歡吃的三種食物。顯然,學生對結果的分析和處理不夠深入全面,比較片面,要指導學生從表格的橫向和縱向進行觀察,不僅可以從總計來看,還可以從各個小組的結果來看。在這樣合理的引導下,不難發現豆腐、青菜不受學生歡迎,存在著嚴重的偏食現象。但從小組來看,有些小組的飲食習慣還是不同的,第六組每種食物都有學生去選的,有的小組則不同。
總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要促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重視分析交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訓練和實踐中逐步提高觀察能力。
【作者單位:江陰市青陽實驗小學、長涇實驗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