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聯合潤燥止癢膠囊治療慢性濕疹皮膚瘙癢32例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觀察西藥聯合潤燥止癢膠囊治療慢性濕疹瘙癢的療效。方法:選取慢性濕疹患者64例作為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給予依巴斯汀片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潤燥止癢膠囊治療,治療2個療程后,記錄觀察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起效時間,對患者進行觀察隨訪記錄療效維持時間。結果: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兩組在VAS評分、總有效率和療效維持時間方面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藥物在起效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西藥聯合潤燥止癢膠囊可以明顯緩解慢性濕疹導致的皮膚瘙癢癥狀,維持時間較長,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慢性濕疹;皮膚瘙癢;潤燥止癢膠囊
【中圖分類號】R758.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5-0062-03
濕疹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皮膚疾病,是機體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臨床癥狀表現各異,在急性期表現為丘疹、紅斑、丘皰疹等;慢性期表現為苔蘚樣、表皮肥厚、粗糙、瘙癢等[2]。臨床發病率較高,占皮膚科門診患者的18%左右[3]。慢性濕疹在臨床上皮膚瘙癢嚴重,伴有病損皮膚粗糙、浸潤肥厚、苔蘚樣變,反復搔抓刺激,皮損周邊常伴有抓痕、血痂等,破壞表皮屏障功能,導致“瘙癢—搔抓—苔蘚樣變”反復出現。因此,治療慢性濕疹的關鍵是有效控制瘙癢癥狀。西醫療法多采用各種抗組胺藥物緩解瘙癢,但是臨床療效較短,難以持久控制瘙癢,存在停藥容易復發的問題[4]。筆者觀察西藥聯合潤燥止癢膠囊對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的影響,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皮膚科就診的慢性濕疹患者64例,入選患者均經過臨床及組織病理確診。臨床癥狀為皮損處皮膚肥厚、表面粗糙、有浸潤性紅斑、色素沉著、糠秕樣鱗等,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均為中重度慢性濕疹,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為(31.2±7.3)歲,病程為5~26個月,平均病程為(12.7±5.3)月;觀察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為(29.4±6.8)歲,病程為4~27個月,平均病程為(13.5±6.7)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依照《簡明中醫皮膚病學》[5]中慢性濕疹血虛風燥證診斷標準。主癥:皮損處干燥,瘙癢,局部肥厚粗糙,呈苔蘚樣變,伴隨有皮膚抓痕;次癥:皮損有脫屑,偶見丘疹,呈紅色,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
1.3 納入、排除標準 ①診斷標準參照《皮膚病學》關于慢性濕疹的西醫診斷標準[6],并且符合慢性濕疹血虛風燥證型辨證標準[5];②年齡分布在18~50歲之間,屬于中重度慢性濕疹患者;③無血液、腫瘤、神經性皮炎、銀屑病玫瑰、紅斑狼瘡等系統性疾病;④入選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呼吸系統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急性期的患者;近1月內采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依巴斯汀片(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19)口服治療,每次10mg,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潤燥止癢膠囊(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030,0.5g/粒)口服治療,每次4粒,每日3次。兩組均以7d為1療程,連續治療2療程。在藥物治療期間,囑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治療前慢性濕疹瘙癢程度進行評分,在治療第一、第二療程結束后,再次進行評分,通過VAS評分變化,對慢性濕疹瘙癢的療效進行評價。并觀察記錄兩組藥物起效時間及治療結束后療效持續時間。慢性濕疹瘙癢療效判斷標準[7]:痊愈:瘙癢癥狀消失、皮膚恢復正常,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改善≥90%;有效:瘙癢癥狀明顯減輕,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改善率為50%~89%;無效:瘙癢癥狀無減輕或者加重,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改善率不足5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2周,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療效比較 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3.2%,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5.0%,兩組總有效率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藥物起效時間及療效維持時間比較 兩組在起效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療效維持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角質形成細胞是人體皮膚屏障功能的重要防線,角質形成細胞損傷和提前凋亡破壞正常皮膚的磚墻結構,不能維持皮膚的保濕、抗炎、光保護等作用[8]。慢性濕疹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其炎癥反應是有T細胞浸潤、介導,浸潤于真皮組織的T細胞能夠使角質形成細胞出現顯著凋亡,角質形成細胞應激性啟動修復機制,使皮損處表皮粗糙和棘層增厚。臨床癥狀表現為皮膚角化異常、浸潤肥厚、脫屑、粗糙、苔蘚樣變等。瘙癢持續存在,反復搔抓是慢性濕疹纏綿不愈的重要因素??刂坡詽裾畹酿W癥狀,對于縮短慢性濕疹的療程、預防復發具有重要的意義[9]。依巴斯汀對組胺H1受體具有強親和力,具有長效的組胺抑制作用,口服給藥,藥物不能穿透血腦屏障,臨床研究發現治療慢性濕疹,單獨使用臨床療效較低,常常與中藥制劑聯合應用[10]。 濕疹屬于中醫學“浸淫”范疇。其病因病機為風、濕、熱阻滯肌膚,血虛脾虛、血燥、濕熱內蘊、肌膚失養導致,治療原則為健脾除濕、養血潤燥。潤燥止癢膠囊由何首烏、生地黃、苦參、桑葉、紅活麻等藥物組成。用于血虛風燥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便秘,對于慢性濕疹血虛風燥證尤為適合。何首烏養血滋陰、補肝腎、益精血;生地黃養陰涼血、清熱;桑葉涼血潤燥;苦參祛風止癢、涼血潤燥;紅活麻祛風除濕、利濕消腫,上述諸藥共同起到養血滋陰,祛風止癢,潤腸通便的作用?,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苦參、何首烏對炎癥反應有免疫抑制作用,桑葉、生地黃具有抗過敏、調節免疫的作用[11]。近年來,西藥聯合潤燥止癢膠囊聯合西藥治療慢性濕疹多有報道。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潤燥止癢膠囊聯合依巴斯汀片組與單獨使用依巴斯汀片組比較,VAS評分和療效維持時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綜上,西藥聯合潤燥止癢膠囊可以有效緩解慢性濕疹皮膚的瘙癢癥狀,但其是否通過調節角質形成細胞凋亡過程,以達到改善皮膚屏障功能,還需更大樣本的試驗驗證。
參考文獻
[1]曹麗英.中醫皮膚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72-173.
[2]王遠清.潤燥止癢膠囊聯合依巴斯汀治療老年糖尿病性瘙癢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8,17(01):52-54.
[3]王萬偉.潤燥止癢膠囊聯合鹵米松治療原發性皮膚淀粉樣變病68例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7,31(09):1054-1056.
[4]蔣麗,符文彬.符文彬從心、膽、脾論治慢性濕疹經驗介紹[J].新中醫,2017,49(06):168-170.
[5]趙炳南. 簡明中醫皮膚病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4:753-755.
[6]博洛格尼. 皮膚病學[M].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1:385-391.
[7]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38- 341.
[8]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1-233.
[9]韓冬雪.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皮膚瘙癢癥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02):344-346.
[10]王喬新,劉鳳云,李春生.當歸飲子聯合依巴斯汀片治療血虛鋒燥型老年性皮膚瘙癢患者臨床評價[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8,32(12):1438-1441.
[11]張貴濤,何新芳.針灸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2016,31(02):303-305.
?。ㄊ崭迦掌冢?018-12-14 編輯:陶希睿)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