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核心素養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具體化要求,是學科發展的內核,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方向。繪本讀物,因其生動形象、簡單易懂、極富童趣、意義深遠等教學優勢,備受小學英語教師們的青睞。那么,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繪本閱讀與英語課堂將做出怎樣的調整,又當有怎樣的變革呢?在“熱繪本”的當下,教師們要如何理性地“冷思考”,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繪本教學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英語 核心素養 繪本閱讀
核心素養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具體化要求,是學科發展的內核,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方向。繪本讀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圖畫書”,它生動形象、簡單易懂、極富童趣、意義深遠,特別適合語言啟蒙階段的小學生進行閱讀,因此備受小學英語教師們的青睞,在當下的英語課堂中,我們時??梢钥吹剿`動的“身影”。但是,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是看到了繪本讀物的趣味性教學價值,借助繪本,將英語課上得“色彩斑斕”、熱熱鬧鬧,卻忽略了它在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與語言素養中的積極作用,導致繪本課要么淺嘗即止,要么流于形式,要么避重就輕,并沒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那么,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繪本閱讀與英語課堂將做出怎樣的調整,又當有怎樣的變革呢?在“熱繪本”的當下,教師們要如何理性地“冷思考”,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繪本教學呢?筆者認為,“畫”是繪本的生命線,教師要將繪圖與文字緊密結合,堅持整體性原則、循序性原則、開放性原則進行教學。
一、堅持整體性原則,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繪本教學中不少教師存在的教學詬病。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將繪本教學片面地等同于言語教學,逐字逐句逐段地對內容進行講解;有的教師則擔心篇幅過長,學生難以消化,“好心”地將完整的故事“庖丁解?!彼频墓澾x片段或對話進行教學;有的教師則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以課件代替繪本,把繪本課變成了課件課,學生跟著課件的節奏學習,無暇顧及繪本的美感,無心欣賞故事的精妙。這些都是因為破壞了繪本故事整體性而造成的。所謂“整體性”,其實就是遵循繪本讀物繪圖與文字合二為一的原則,開展以整體感知為主的持續性閱讀。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圖片與文字不可分割的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環游”的形式,以圖建構起繪本的整體框架,并在探索繪圖奧秘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繪本故事并進行有意義、身心愉悅的閱讀活動。
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這單元Story time后,筆者在拓展閱讀中為學生帶來了A hat’s trip這個同步繪本故事。在這個繪本故事的教學中,筆者采用了“故事地圖”的整體教學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們探尋圖與圖之間的關系,建立起繪本地圖,地圖形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搭建起了故事的整體框架,理清故事的發展脈絡,促進對整個故事內容的感知與理解。在教學伊始,筆者就引導學生看繪本封面,猜測繪本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通過關鍵問題畫出清晰的故事脈絡。
T:What do you want to ask about the title?
Ss:Whose hat is it?Where does the hat go? What colour is the hat?How does the hat have a trip?...
T:Two questions for you:①How is the weather?②Whose hat is it?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一個補充,引導學生往深處探索)
在思維預熱的作用下,教師提出兩個關鍵性問題:Where does the hat go?What does the hat see?引導學生閱讀P1~P2回答第一個問題,閱讀P3~P14回答第二個問題,根據the hat的活動軌跡以及它的所見所聞,形成一條清晰的故事脈絡。
二、堅持循序性原則,關注學生的主體感受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指出: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正所謂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繪本讀物的特點,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從課堂內的繪本教學逐漸走向課外的繪本閱讀;從教師指導下的教學,逐步走向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閱讀活動。以遷移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由教師的教學,到以小組合作為主導的閱讀活動中。做到有效的示范閱讀,特別是在閱讀技巧與閱讀方法的示范上,讓學生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感受,讓他們都有發展的機會。
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 How many?(Checkout time)這個單元時,筆者就補充了繪本閱讀資料——The sun and the wind。這個繪本故事很有趣,與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非常相似,故事里的太陽和風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在教學中,筆者把太陽與風覺得自己最厲害的這兩個片段以對比的方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發現進行自主學習,并從中體會“我最棒”的這種自豪感。
Ss:I can see the wind./flowers./trees.
T:Look at the wind.What can he do?
S:He can blow.
(師生以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回答)
T:Look at the flowers,what are they doing?
S:They are shaking.
(師生以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回答) T:What can the wind do?
S:Blow!Blow!Blow away?。ò鍟?
Learn:Blow away.
T:The wind thinks he is the best.He says…
Ss:I am the best!
教師在這個the wind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微課,以相同的方式,學習The sun,圍繞“What does the sun have?”這個問題展開探究,了解The sun的本領,以及它在表達“I am the best!”時的情感。如此一來,在漸進式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教師導讀到學生自讀的過渡。
三、堅持開放性原則,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繪本故事之所以吸引學生,不僅在于其擁有精美的繪圖和趣味無窮的內容,還在于它一切皆有可能的想象與創造。在繪本故事中,繪圖充滿想象,內容也比教材中的生活故事與對話生動許多,這符合學生想象豐富的年齡特征。因此,在繪本故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秉承開放性原則,對故事的解讀更為大膽一些,對角色與內容的理解要多層次、多角度,鼓勵學生有不一樣的見解,更要鼓勵他們在閱讀的基礎上,對故事的內容進行仿寫、續寫,甚至是個性化創造,動手制作屬于班級的、小組的、自己的小繪本。在開放性的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動腦的習慣,開闊他們的視野,開拓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這單元Story time中,筆者從“job”這個話題繼續深入,為學生們帶來了繪本故事Froggy’s new job。在這個繪本故事中,筆者引導學生們從“Froggy is brave.”這個角度,理解“Froggy”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獲得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并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到老師是如何成為一名教師。
T:From the story we know Froggy is brave.(以肢體動作引導學生說出勇敢這個品質特征)
Ss:He is brave.
T:Yes,he never gives his dream up.So at last he becomes a lifeguard.
Ss:He became a lifeguard.
T:For me,I love children.I am good at English.Teacher is my dream job.I never give my dream up.Now,you see I’m successful.What about you?Do you have a dream job?
通過繪本故事豐富學生對語篇話題的探討,對“job”這個話題進行延伸,讓學生們從語篇對“父母工作”的討論,聯系到“Froggy”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故事,引導學生們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dream job”。
總之,繪本課既要有趣味,更要有深度,絕不能止步于表面上的“熱熱鬧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精心研讀繪本故事,探討并研究行之有效的繪本閱讀教學方法,從“自讀自悟”與“實踐體驗”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真正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并在寬松、自由、有趣的繪本空間里,放飛大腦思維和想象力,有效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地道的英語表達,把跨文化交際的教學,滲透在有具體意義的故事語境中,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繪本教學之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0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