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更好地適應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近幾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始引進研究性學習方式,這一方法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 課堂教學 研究性學習 教學策略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并不是讓學生記住題目的結果,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更好地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將這一問題放入教學重點之中,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被動,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研究性學習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研究了解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學數學教育的要求,提高課堂效率。
二、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研究性學習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這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具有研究性。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基本特征就是研究性,要將研究作為學習的重要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不能一味地讓學生記憶和理解課本上已經有的知識,而是要開發學生的研究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具有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特征就是開放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究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大膽實踐,獨立總結知識,通過多樣的方式方法去獲取知識,形成多元化的數學教學環境。
?。?)具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需要注重學生的實踐,不僅是實踐結果,還要重視實踐過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等進行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獨立體驗,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具有主體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的主體性,也就是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合理地篩選數學教學內容,提供研究性學習的載體。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應用研究性學習方式,教師就要針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合理篩選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內容摘選出來,而不是機械地將某種教學方法安置在全部教學內容之中。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方式,將“你知道嗎?”這類問題轉變為“你是如何知道的?”加強學生的研究能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比如說,在學習找規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分組學習,主動探究題目中存在的規律。
?。?)合理設計情境問題,為研究性學習提供動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各種新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這一階段學生是從具象思維轉變為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設置情境問題,逐漸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讓學生逐漸了解知識,真正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比如說,在學習加法運算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讓學生進行數字運算,不僅不能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加法運算的方法,還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教師在設定問題時進行情境假設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中秋節媽媽去給家里買月餅,買了三塊五仁月餅、兩塊棗泥月餅、一塊芝麻月餅,媽媽一共買了幾塊月餅?”這種方式就將枯燥的數字運算題變得更加靈活。合理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
(3)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學習思想,為研究性學習提供基本保證數學學習思想的養成對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實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研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數學思想,使學生能夠用數學思想去解決問題,并且用數學思想去進行研究。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真正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去處理各種問題。
?。?)分組合作探究,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學生的學習是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不同的學生是用不同的方式來構建知識的,他們看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方面,對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通過小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進行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維方式經過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這個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傾聽、表述、質疑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校從2012年開始,把學生按“同組不同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個4人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加強實踐練習,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應用途徑。實踐是學習的最終目標,數學學習也要進行實踐練習。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實踐練習,這樣才能為學生創造更多機會去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研究性學習方式的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探究學習,讓學生去測量操場的面積。這樣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就可以自主學會如何求解多邊形的面積。
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是學生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除了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以外,還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應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春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點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09(5).
[2]金如.問題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