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落實課程標準,提高學生發現實際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其過程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重視實踐活動,推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注重科學知識,促使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樹立信息意識,引導學生培養信息素養。我們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語文教材,努力開發其中蘊含的研究資源,為學生更及時地適應社會而服務,為社會提供更完善的精英人材而服務。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小學;應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使學生“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能從書刊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1】這就對語文課提出了明確的研究性學習的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該落實課標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態度,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求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目的是在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取親身體驗和直接經驗,養成積極進取的科學態度、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探索發現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讀課文中的語文現象、掌握規律、獲取知識,應用有關的知識去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以課文或課題為載體,通過查閱豐富資料,篩選、分析、判斷信息,培養語感,積淀文化,完成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一、關注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
  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并非是某項具體的知識或技能,而是學習的整個過程,以及在發現、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創造等學習活動中,學生思維方法的獲取和思維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使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經過主動探索尋求到問題的答案。教師在其中僅僅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而切不可代替學生思考或發現。只有讓學生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去獲得的成功,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成就感和學習興趣,才能激發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樂于學習,更加勇于探索,更加勤于鉆研。
  與之相應地,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與評價體系也須要有所側重地體現對學習過程的重視程度,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即使學生在研究性活動中未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依然可能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靈活應變、積極進取等精神品質,而獲得贊賞和肯定。
  二、重視實踐活動,推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研究性學習與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相比,在學習形式上同樣具有發現、探究的特點,但在學習內容上側重于具體問題的解決。與一般的學習活動相比較,研究性學習更接近于人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梢姡H身實踐是研究性學習中最重要的渠道。
  教師在組織學生語文研究性學習時,要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獲取感性認識的多種渠道,并引導他們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只有在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聽一聽、寫一寫的基礎上,獲得實踐、體驗、內化,才能逐步形成自覺指導創造行為的個人的觀念體系。而這恰恰是學生在廣泛的生活領域和未來的長期發展中所需要具備的學習能力。
  三、注重科學知識,促使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現代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F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語文研究性學習是以語文課程教材為依據和載體,圍繞有意義的社會生活問題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語文研究性活動須要對語文課程的知識有清晰的了解,必須認識到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在語文學科基礎知識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比較局限,知識內容的排列是縱向線形的,相互之間比較獨立。而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學生須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多種語言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領會、理解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相互交叉,相互聯系。研究性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就把許多單一的基礎知識進行了系統化和內部重構,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由此可見,掌握基礎知識并不斷完善內部知識體系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條件,而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掌握。
  四、樹立信息意識,引導學生培養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本質上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它的內容包括對信息獲取的時間、途徑、方式、評價以及信息應用的能力。
  教師首先要樹立信息意識,然后才能有效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在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研究的問題,選擇研究的策略,利用多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并應用各種研究所需的材料,切實解決所要研究的問題。學生須要通過搜索、篩選、整理、分析、綜合、歸納和表述信息,來體驗知識的生產過程。當學生經歷信息加工的一系列研究過程時,他們的信息素養得到了鍛煉和培養。這種素養是日益發展的信息化社會要求學生必備的,也是學生適應將來信息社會所必須的生存之道。
  目前,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和教育觀念的變革以及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都不斷推動著研究性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位置。重視研究性學習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大方向,為構建知識聯系、提供應用機會、培養思維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們語文教師應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教材,努力開發其中蘊含的研究資源,為學生更及時地適應社會而服務,為社會提供更完善的精英人材而服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2012.
  [2] 付亞菲.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初探[J].讀書文摘,2014(20).
  [3] 姚麗花.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J].信息教研周刊,2013(11).
  [4] 郭書珍.信息素養培養在中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3(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