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依托鄉土文化,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鄉土文化是語文課程中唾手可得的資源,而研究性學習則是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當下語文教學的重點。本文以鄉土文化為載體,設置多種策略相結合的組織途徑開展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是通過語文研究性學習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次有益探索。
  關鍵詞:鄉土文化;研究性學習;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同時強調語文學科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鄉土文化作為語文課程最唾手可得的資源,貼近學生生活,容易被學生接受,是學生了解社會、動手實踐、深入探究的絕佳資源。反觀現實,小學語文課程則以語文課本為主要載體,學生并沒有直接接觸語文材料。而研究性學習,則是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在義務教育新課改的引領下,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因可操作性強,趣味性強,深受學生歡迎,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基于我校是鄉鎮學校的現實情況,學生在協作、觀察、實踐等能力上有所欠缺,現階段讓學生完全脫離所學范疇,直接進行有關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研究性學習,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因此,筆者利用所在區域本土的語文學習材料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切切實實地增進與語文學科的親近感,扎扎實實地學習語文,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體驗從課內到課外拓展,增強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一、以阮市家風家訓為研究內容
  本次研究性學習以課內習得的知識為基礎,結合我們所搜集整理的阮市鎮區域內的家風家訓,以實踐、體驗、內化、改變為目的進行研究性學習設計的目的,以學生觸手可及的切入點進行研究。
  研究性學習內容:1.阮市鎮區域內的家風家訓;2.阮市鎮區域內家風家訓的表述變化;3.阮市鎮區域內與家風家訓有關的名人和歷史故事;4.阮市鎮當地居民對本區域內家風家訓的了解和傳承的程度;5.阮市鎮當地居民對傳承家風家訓的建議與意見。6.從這次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新的現象或問題。
  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研究性學習的對象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必須具有切實的可行性。阮市家風家訓作為本區域的鄉土文化是學生最為直接和熟悉的文化載體,切切實實地可以讓學生去研究,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身邊的老師、同學、家人都是研究性學習的對象,家鄉的文化禮堂、家譜族譜、宗氏祠堂都是可供研究的途徑。因此,以阮市家風家訓為對象的研究性學習符合學生實際,可行性很高。
  二、引導學生設計研究方案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確定以后,如何引導學生設計研究性學習方案?雖然學生對阮市家風家訓很熟悉,不自覺地受到家風家訓的影響,但是真正著手研究又是一個難題。
  依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將本次研究性學習以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在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基礎上,加以指導共同和學生制定出研究方案:
  1.準備階段。
  動員培訓,初步了解研究性學習
  確定主題,探討研究內容
  選擇研究內容,確定分組
  2.實驗研究階段。
  組內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實施方案
  組內匯總反饋,更正研究方案
  班內匯總反饋,分析已得資料,更正研究方案
  分析研究,整理研究資料,得出研究結論
  3.成果匯總階段。
  師生回顧實施過程,撰寫研究性總結,匯總成果
  班內分享活動的過程、心得、體會
  推廣并保存實施成果
  三、采用豐富的學習形式
  在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學生將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研究內容,根據選擇結果組自由成研究小組,針對研究內容制定相應研究方式,以資料查詢、民間訪問、調查問卷、跟蹤日記、研究心得為主要研究手段,分階段開展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設計探究,運用課內習得的各種能力,去了解和收集阮市鎮內家風家訓及相關的名人、歷史傳說等方面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分析民眾態度與家風家訓的相互影響,不斷將計劃、調查、反饋、分析細致化和深入化。最后,匯集整理成資料圖冊、采訪筆記、攝影作品、訪談錄音、問卷分析、研究日記等形式,舉辦一次以阮市鎮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展覽,并以電子雜志的形式記錄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收獲。
  本次研究性學習以語文實踐與社會體驗相結合為核心,學生們告別課本,用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走進社會開展實踐性的嘗試和學習,運用課內習得的組織計劃、分工合作、口語交際、資料分析等能力,不斷遇見、認識、解決問題。不僅是對基礎知識的應用,也提升了基礎能力,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科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協作、探索、實踐,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引領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在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以外,更加重視過程、應用、體驗、參與,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以教師評價為輔。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也以自身體驗和小組合作成果為基礎,以生為中心,共同制定評價量表(表1-2),以評價本次研究性學習的體驗和收獲。
  依托鄉土文化,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小學語文學科為基礎,以阮市鎮當地的家風家訓為主要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打破小學語文學科學習模式慣有的局限性,給學生全程參與,自主設計,合作實踐的機會。在本次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要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更是以學習方式的轉變來促進每個學生的知識領域的拓寬與延伸,個性的獨立健全發展;同時,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實際生活,為每位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黃繼敏.利用鄉土文化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02).
  [2]江軍勇.借力鄉土文化資源豐富語文研究性學習[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12).
  [3]蔣杭波.基于鄉土地名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J].教育.2017(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6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