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經濟、政治、科技、農業等諸多領域和社會元素都發生了一定改變,尤其我國土地資源遼闊,自古就是農業大國。農業不斷發展過程中,為了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農藥應用漸漸廣泛起來,然而隨著農藥應用廣泛之后,造成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也成為了一個十分常見問題,要充分認識綠色植保技術價值和應用要求,從而進行廣泛的應用,彌補和提升原有農藥危害污染等不足。本文就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藥;危害性;綠色植保技術;應用分析
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預防病蟲害和防治病蟲害,都需要合理應用農藥,促使作物更好生長,增產增收。然而農藥并非是萬能的,也并非是有利無害的,相反在不斷過度應用之后,很容易導致農產品農藥成分殘留超標,嚴重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和生產安全。尤其在這一過程中,農藥危害影響十分之大,自身危害性還會對土地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農業生產中,農藥應用危害性,從而避免過度、過量應用農藥,全面改善和應用綠色植保技術。
一、農業生產中農藥危害性分析
1.對生態環境破壞
田間生態環境是現代農業極為關注、極為重視一部分內容,尤其要關注農藥對于田間生態環境帶來的一定程度危害。從實際角度來說,對農作物進行農藥噴灑之后,最初效果較好,但越到后期效果越差,害蟲會產生抗藥性并遺傳和衍生給第二代害蟲,最后衍生成具備抗藥性的害蟲,無法進行藥物控制。除此之外,農藥應用是雙刃劍,一方面會殺死害蟲,但另外一方面益蟲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很容易到后期形成一個尷尬局面就是,反復加大農藥使用計量之后害蟲無法殺死,但益蟲卻被殺死,對有益生物造成無法彌補傷害,田間繁殖速度降低,害蟲量就在不斷提高。由此可見,農藥危害性最為關鍵、最為致命一點就是對田間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破壞,讓其自身田間生態系統產生一定改變,其自身綜合情況都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除了對于田間生態環境破壞之外,通過反復大量藥物應用之后,土地和空氣都會產生一定程度污染,導致農田土地都受到影響,土地開始呈現酸性,導致其自身養分流失,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和養分供給,導致對土地造成不可逆傷害,從而影響作物健康生長,影響土地自然環境,影響產量等方面情況。由此可見,農業生產中應用農藥危害性最大一點就是會影響生態環境,導致原有自然生態受到破壞。
2.對人體產生危害
農藥噴灑過程中除了會對土地和農作物、生態環境產生傷害之外,對于人體也有著十分大的危害,威脅人類健康。長期食用農藥超標食物,很容易造成農藥持續在人體內沉積,嚴重容易導致慢性中毒等一系列情況發生,威脅食用者健康。在農藥噴灑過程中,往往農藥噴灑者也會受到一定健康程度影響,如在農藥下暴露身體皮膚等情況,很容易通過皮膚進行吸收,產生一定程度健康影響,嚴重會導致農藥中毒。尤其在農業不斷發展和病蟲害不斷防治過程中,農藥量應用與臨床農藥中毒呈正比,農藥噴灑操作者是農藥重度最大人群,大多數都是在噴灑工作中產生了誤吸、暴露等導致農藥中毒現象出現。
總的來說,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危害是多方面的,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健康和種植戶健康等情況。正因如此,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的價值和作用,推行綠色植保技術,充分認識并進行廣泛應用。
二、綠色植保技術應用要點分析
1.應用生物防治技術
確保原生態,保障田間生態性,確保其自身生態環境平衡,是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最佳同時也最重要一類措施。由此可見,應用生態紡織技術十分關鍵,要結合作物自身生長特點、生長特征和生長體系,確保其自身自然性。需要將病蟲害防治方面標準進行多元化衡量,不僅僅是殺滅害蟲和害蟲殺滅量,更重要的是生態平衡性,要結合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情況來確保田間生態和自身食物鏈完整性,進行整體分布。尤其需要積極引進害蟲天敵,利用生態方式來對害蟲進行科學防治,科學分布和科學治理,減少污染同時也構建一個較好田間生態,降低了污染同時也降低了一系列不利情況。在這基礎上,一系列問題都可以得到合理的避免,病蟲害暴發最大一類因素就是缺少天敵,當食物鏈處于一個穩定狀態之后,病蟲害暴發概率就會極大程度降低,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問題,避免僅僅解決現象而無法解決本質原因,無法消除本質因素的治理及防治工作。
總的來說,實際技術操作過程中要引進農業技術人才,開展技術研究和生態平衡研究。必須要通過該類研究模式,才可以更好應用生物防治技術,來彌補和提高原有技術方面不足之處,提升實際工作自身的合理性,改善原有普遍應用農藥帶來的危害和污染,增加農業生產過程中生態性和自然性,用生物方式來解決生物問題。
2.合理化學防治技術
在綠色植保技術中,并非是不使用化學藥物或農藥,而是要將化學藥物及農藥使用更加科學化、合理化,要抓準時機,適量、適度進行農藥噴灑應用,從而對病蟲害進行合理控制和防控。由此可見,綠色植保技術極為關鍵、極為重要一部分內容就是要將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進行結合,充分保證其自身生態性和穩定性,將所有問題防患于未然,加強防治體系,保護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減少化學污染和環境影響。在化學防治技術應用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科學合理原則,同時要考慮到危害因素和污染因素、生態破壞因素等等,合理混用化學藥物,避免產生抗性從而影響病蟲害防治效果。
三、結語
如上所述,農藥的危害性一般都是圍繞著對生態環境破壞、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所以在綠色植保技術應用過程中要充分關注田間生產綠色生態和自然環境情況,充分合理應用生物技術和化學防治技術。
參考文獻:
[1]熱依汗·阿布都克依木.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4):00068-00069.
[2]白云飛,郝彥飛.論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00060-00060.
[3]王金彩.新型農藥的應用及綠色植保技術探討[J].農業工程技術,2017(35):00022-00022.
[4]毛玉玲,許漢亮,胡玉偉,林明江,李繼虎,&黃志武等.(2017).甘蔗病蟲害物理防治技術及其應用前景.甘蔗糖業(3),00066-0007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