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高效低毒農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甘蔗是一種禾本科甘蔗屬植物,屬于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適合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是當今糖類生產的重要經濟作物,同時還能夠制備乙醇,經濟效益非常高。甘蔗種植對自然環境要求較高,傳統的粗放種植不利于保證產量和質量,且甘篇種植所需要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也需要嚴格要求。通過合理使用農藥等方法,來減少病蟲害問題,保證甘蔗的質量。本文主要分析病蟲害防治技術和高效低毒農藥的使用,從實際出發,研究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技術;高效低毒農藥;解決措施
  甘蔗作為蔗糖制作的主要原料,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為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對甘蔗的需求,努力提升甘蔗產量成為研究的重點問題。甘蔗的種植經常受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和溫度高低、雨季長短以及化學農藥的頻繁過度使用也有相應的關系。隨著甘蔗種植面積的擴大,在甘蔗的種植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病蟲害問題,這對甘蔗的健康生長產生了不良影響。人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出現了一些濫用農藥的現象,實際上,甘蔗病蟲害可以用農藥,但是應該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不能濫用農藥,以免對甘蔗生長產生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甘蔗種植中,十分有必要的進行高效低毒農藥應用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
  一、甘蔗種植病蟲害新特點
  1.常發性病蟲害持續處于常發態勢。甘蔗綿蚜和甘蔗褐條病作為甘蔗上常發性病蟲害,具有發生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危害嚴重等特點,嚴重威脅甘蔗生產。甘蔗綿蚜是甘蔗大生長期危害甘蔗最嚴重的葉部害蟲,具有繁殖快、世代多等特點,廣泛分布于各大蔗區,發生面積可達種植面積的80%以上。對田間自然條件下甘蔗綿蚜危害對甘蔗實測產量及糖分損失的影響進行評估研究,認為當前甘蔗綿蚜危害造成的甘蔗產量及糖分損失相當嚴重,新植宿根出苗率明顯降低,造成缺塘斷壟。
  2.次要病蟲害上升為主要病蟲害。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氣候變化異常、抗性品種缺乏以及栽培管理技術改進,甘蔗薊馬、甘蔗梢腐病等次要病蟲害逐步演變成為主要病蟲害,呈現發生普遍、擴展快、范圍廣、程度加重等特點。甘蔗薊馬以前為甘蔗次要害蟲,由于該蟲具有發生早、數量多、個體小、發生速度快、危害時間長、世代重疊、易傳播擴散、危害部位隱蔽等特點,往往不易被種植戶發現和重視,隨著近幾年甘蔗生產較快發展,連片面積大,連作突出,管理粗放,加上抗性品種差異大,為甘蔗薊馬發生危害提供了較好的條件,致使甘蔗薊馬危害逐年加重。
  3.病蟲害混合發生,復合侵染。蔗區病蟲害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混合發生,交叉危害,較難防治。甘蔗螟蟲是危害甘蔗較為普遍而嚴重的一類鉆蛀性害蟲,主要包括黃螟、條螟、二點螟、大螟、紅尾白螟、臺灣稻螟等6種,具有種類多、世代重疊、繁殖快、發生早、危害期長、鉆蛀蔗株、危害嚴重、防治難度大、技術性強等特點。
  4.突發性危險性病蟲害頻發,暴發成災。近年來,甘蔗突發性害蟲粘蟲、危險性病害白葉病在部分蔗區暴發成災。粘蟲作為甘蔗上一種重要食葉害蟲,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等特點。
  二、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
  1.嚴格執行甘蔗引種、調種檢疫制度。甘蔗引種、調種是一條快速、便捷利用世界各地最新育種成就,改良甘蔗品種結構及增加遺傳資源的有效途徑。為切實做好甘蔗引種、調種檢疫工作,各地檢疫部門在加強甘蔗種苗檢疫宣傳和培訓的同時,還要嚴格落實甘蔗種苗檢疫工作職責,從備案管理、檢疫審批、運輸監督、落地監管、屬地管理等環節采取多項措施逐步規范甘蔗種苗檢疫工作,從而保障甘蔗引種、調種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選育推廣抗病、抗蟲健康種苗。選育和推廣抗病、抗蟲健康種苗是甘蔗病蟲害防治最經濟最有效的技術措施。加快選育甘蔗抗性新品種,應將甘蔗抗病性、抗蟲性列為育種目標,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方法培育抗性新品種、改良現有甘蔗優良品種,通過篩選種植并合理布局,利用甘蔗抗性品種多樣性的特點來控制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危害。大力推廣甘蔗溫水脫毒健康種苗,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甘蔗溫水脫毒設備,發揮溫水脫毒技術優勢,依托甘蔗健康種苗生產繁殖基地,示范種植甘蔗健康種苗,有效防止甘蔗病害隨種苗傳播蔓延。
  3.完善甘蔗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甘蔗重大病蟲害的實時監測和早期預警,是及時、有效地控制其暴發成災的先決條件之一。完善甘蔗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強“互聯網+甘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健全縣、鄉(鎮)、村三級監測預警網絡建設,依托甘蔗技術推廣站布局建設鄉(鎮)級監測點,建立和形成以制糖企業農務人員(專職或兼職測報員)為主,種蔗大戶(監測調查員)為輔的監測調查模式,加強部門之間、鄉(鎮)之間的聯合會商,建立和完善甘蔗病蟲害普查和專項調查制度,全面、及時掌握發生動態,為科學防控提供準確依據。
  4.提升安全科學用藥水平。一是推廣應用高效低風險農藥。重點要正確選藥、對癥下藥、適量配藥、適時用藥、規范施藥、安全用藥以及合理輪換、混用,合理添加農藥助劑,促進農藥減量增效,確保病蟲防治效果。二是示范應用生物農藥。依托低毒生物農藥補助示范項目,推廣應用生物農藥,提高生物農藥應用比例,優化農藥品種結構。三是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應用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應用適合蔗區的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推進植保無人機和機動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的應用,采用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等先進施藥技術,提升裝備水平、作業功效、農藥利用率和病蟲防治效果。四是普及科學用藥技術知識。以甘蔗種植大戶及專業合作社為重點,開展科學用藥技術培訓,培養一批科學用藥技術骨干,輻射帶動廣大蔗農正確選購農藥、科學使用農藥,提高安全科學用藥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5.建立健全應急防控機制,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建立健全長效的甘蔗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機制,是有效應對、及時防控突發性病蟲害、最大限度減少甘蔗危害損失的重要措施。甘蔗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機制的核心內容應包括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應急指揮信息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應急救災體系、應急科技支撐體系和應急管理示范區等7部分內容,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揮作用。三、合理運用高效低毒農藥
  根據國家標準要求來看,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應該努力解決農藥殘留量的相關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盡量選擇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同時也要利用好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2種防治方法來消滅蟲害。注意盡量不要在同一片甘蔗種植區一直長期的使用1種農藥,因為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可能會使這個甘蔗對其產生抗藥能力。
  可以通過噴灑多種不同的農藥來預防蟲害,并且經過實際調查測試發現,高效低毒的農藥更加環保,更有利于維持生態的平衡。甘蔗生長過程中擁有安全的生長環境,那么其產量必然會加大,當然也會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甘蔗是制作蔗糖和生產生物能源的重要材料,在當代農業建設中,甘蔗種植占據不可或缺的位置,對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積極意義。但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不斷的去利用和搜尋各種方法來解決。甘蔗種植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的保證甘蔗的健康生長,有必要把病蟲害防治技術和高效低毒農藥相互結合使用,這樣會更好地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胡江渭.糖蔗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高效低毒農藥應用[J].南方農業,2016(24).
  [2] 楊先華.甘蔗高產栽培技術及其病蟲害防治對策[J].南方農業,2018(12).
  [3] 許志英.高效低毒農藥在果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南方農業,2017(09).
  [4] 陳祖王.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高效低毒農藥應用[J].栽培育種,2017(15).
  作者簡介:覃紀齋(1974-1-12)男,壯族,廣西武宣縣,大專,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甘蔗、水稻等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