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水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人類文明的起源,無一例外,都是依水而生。不論人還是動物,離開了水源,生命都將枯萎。但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能利用工具改造自然,改造水文條件,進行水利建設,為人類自身服務。小到掘井取水,大到攔河筑堤、河道改造,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水利建設。從古至今,人類對水的利用,從未止步。今天,生態環境問題愈加受到重視。處理好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是全人類殷勤的期望。
  關鍵詞:水利建設;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水利”一詞可以基本理解為對水利資源的開發和防止水災兩個部分。而對“水災”的一詞,不能僅僅局限于詞語本身的意義,中國漢字有著豐富的內涵。“水災”既可以是水量過多而致災形成水澇,也可以是水量過少而形成的干旱。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各種糧食作物的萌芽生長都離不開水。興修水利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大保障。人口急劇增加,生態環境已不堪重負。統籌環境保護與水利建設之間的關系也是歷年兩會關注的重點話題。
  一、水利建設的貢獻
  自古以來就有大禹治水的傳說,通過清理河底的泥沙,將河流改道拓寬來預防水患。古時候的水利工程大多是用來防洪灌溉,修建溝渠,引水澆苗,為農業生產服務。如都江堰,通過在河流上修建堤壩來蓄水,抬高水位,從而為農業灌溉提供用水。受限于當時的人力、物力的影響,以及古代人口的相對缺乏,這種小規模的水利建設工程并不會給自然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尚在自然尚可修復的范圍以內。另一個轟動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便是修建于隋唐時期的京杭大運河。這也是首次以便利交通,發展經濟為主要目的所修建的水上通路。它貫穿了當時中國最繁華的城市與當時的政治中心,使兩地之間的貨物人口能夠相互往來,提供了商品流通的環境,使當時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水利建設發展到了現代,電能被廣泛的開發利用,養殖業,工廠的不斷興起,攔河駐堤。一座座水庫,工廠的興起,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水電站取代火電站成為電能生產的主力。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大壩在中國落戶,緩解了中東部地區的電力短缺問題。水庫的修建,也促進了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經濟增長呈現多元化現象。
  二、大規模水利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大規模的圍湖筑壩,水流的庫區形成巨大的湖泊,在光照下蒸騰作用大大增強。庫區水位升高,庫區面積增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氣溫與降水,越靠近庫區降水量越小。水庫的面積越大,蒸發量也就越大,這就對水庫周圍的植物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的嚴重的威脅。并且強大的蒸發,也會形成霧氣,不利于空氣的流通。大型水庫對區域區域氣候的影響尤為嚴重。
  2.污染物的排放與沉積。人們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污染物的處理不當,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流入水中,長此以往,水中的污染物濃度越來越高。順著河流進去水庫。由于庫區的水流慢慢平緩,污染物也會在此處沉降到湖底。庫區的污染問題也愈演愈烈。水質變差,水體富營養化。
  3.對原本自然植被的分布發生改變。大量的水利建設,蓄水會導致植被的多樣性減少。沼澤、濕地、草地因水源被攔截,導致缺水,或者因水源蓄積變成蓄水區。原本不同土地的類型被打破,生物的多樣性也將直接受到影響。同時,不合理的灌溉,也會導致地下水位的身高,在光照的作用下,導致土地的次生鹽漬化或鹽堿化。河流失去了自然調節的能力,不規范的引水、用水導致水量減少,在旱季時常發生河流下段斷流現象。入??谌侵廾娣e減小,海水倒灌。引起沿海土地鹽堿化。下游水量不足常常導致河流流速減慢,水中雜物迅速沉降。黃河下游的河床不斷抬高,形成地上懸河。
  4.生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未經科學規劃的水利工程往往會破壞當地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建設在我國第二三階梯上的三峽大壩,阻止了中華鱘的溯游而上,是中華鱘無法回到上游產卵的地方,間接造成了中華鱘的瀕危。人類的干預,各種動植物原有的生存環境被打破,不斷地沒有節制的開發利用,水利的濫用也會造成水生動植物的瀕危。
  5.對地質地貌的影響。水利建設勢必對河流原本的流向,路徑造成影響,越大的水利工程對地質的壓迫越大。與海洋不同,位于陸地上的水利工程會對板塊帶來更大壓力。巨大的水庫蓄水區,庫區越廣,存放的水量越多,水底的壓力也就越大。對板塊運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容易誘發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長江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嚴峻,保護長江更是刻不容緩,經濟過快增長帶來的是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水體污染,水利建設與管理的不規范性。這些問題共同導致了如今自然環境的破壞。要在水利建設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把好水利建設的關。加強水利部門對水質、流量的水文因素的把控。嚴格審批流程。強化政府職能,組織專家隊伍,對各地水利設施進行考察,科學管理與審批。
  2.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強化節水意識,保護植被,合理放牧,保護區嚴禁開墾。
  3.發展綠色行業。調整產業結構,使用清潔能源,大力推廣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減少水力、火力發電。污染物集中處理,強化公民意識,減少垃圾入水。
  4.對于已經發生土地沙漠化的地區予以育草植樹,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對于已經發生環境破壞的地區采取積極的修復治理措施。
  5.在進行大規模水利建設時,必須經過全方面嚴格的考察,全方位,多層次權衡利弊,既要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也要有利于環境的保護。
  四、結語
  水利工程不能與環境保護相矛盾,合理利用水資源。應當權衡利弊,考慮再三。不能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去發展經濟。飲水思源,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科學調配,在水更綠,天更藍。
  參考文獻:
  [1]鮑立榮.農田水利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8(04):18-20.
  [2]張麗.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08):185-186.
  [3]彭珂珊.我國水土保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05):58-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4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