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時自然資源日趨緊張,生態環境系統被嚴重破壞。為此,國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理念,大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以此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林業資源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提供林業相關產品的重要作用,針對我國林業發展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我國森林整體面積逐漸擴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新時期,我國林業生態環境面臨全新的發展形勢,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全面發展。
  關鍵詞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X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36
  改善生態環境需要林業資源的支持,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逐漸增加,與此同時,林業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將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良影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為此林業生態保護應當不斷轉變理念,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保護策略,通過林業生態系統的發展提高整體環境質量,為公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遠大目標。
  1 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情況
  1.1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存在問題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依靠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結合科學的保護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F階段,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以及相關保護制度不夠完善,環保保護整體質量有待提高。同時,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不強,執法部門不夠重視,很多法律制度無法得到有效執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效果。另外,國家相關部門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嚴重不足,管理政策不夠科學,管理流程不規范,從而不利于提高我國林業生態保護水平[1]。
  1.2 整體生態環境持續惡化
  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下,過度索取自然資源,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受此影響,各類自然災害頻發,經濟發展不具有可持續性。在一些工業發達的地區,自然環境破壞問題尤其突出,環境污染嚴重,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不良影響。相關機構統計顯示,我國土地沙漠化總面積達到150萬平方千米,約占我國國土總面積的15%,每年水土流失總面積達到30萬平方千米。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總體發展形勢比較嚴峻,急需采取合理的管理和保護措施,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以此帶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
  1.3 森林資源嚴重匱乏
  目前,我國大力開展森林資源建設,森立覆蓋率逐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但我國森林資源匱乏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森林資源人均儲量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左右,人均森林資源占有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0%左右,我國森林資源與發展中國家相比也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森林資源匱乏直接的后果是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在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提高人均森林資源的占有量[3]。
  2 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2.1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
  在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應當以國家政策為基礎,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基本思想,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理念,嚴格落實國家關于退耕還林還草的基本要求,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全面保護林業生態環境[4]。林業資源與其他類型資源不同,具備可再生性,為保證林業資源的持續有效利用,需要在保護的過程中加強經營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在林業資源的開采過程中需要合理確定具體的開采量,滿足社會對林業資源的需求,同時應當制定間伐和撫育的措施,在林木生長比較旺盛的時期進行采伐,通過間歇性的采伐措施,為生產林業資源提供充足的時間,并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為后期持續經營提供便利條件。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確保林業資源開發在生態系統的承擔范圍內,避免林業生態系統出現不可逆的破壞。另外,我國面積遼闊,各地的氣候條件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地區水氣候、降水、土壤等不同特點,采取差異化的保護方法,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育種,通過科學種植預防各類病蟲害,不斷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水平[5]。
  2.2 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保護系統
  為提高林業生態保護的整體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保護制度,確保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效果。執法部門需要強化執行監督,嚴格執法,對于違規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嚴格處罰,提高全社會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促進工作有效性持續提高。同時,加強土地荒漠化治理。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因土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400億美元,為此應當注重預防土地荒漠化,將其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結合形成完善的系統,依據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治理目標,通過先進的治理體系和完善的管理系統,不斷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水平。
  2.3 加強保護天然林,實現經營與保護一體化
  傳統理念認為天然林的保護價值不高,因此不夠重視天然林保護工作。由于農民焚燒灰積肥或野外吸煙引發的森林火災會嚴重影響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為此相關部門必須提高對天然林保護的重視程度,針對天然林出現損壞及時進行修復,確保天然林整體結構的完整性。相關部門應大力開展森林防火等安全教育宣傳,對于破壞天然林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嚴厲處罰,利用法律的方式提高天然林保護水平。林業資源屬于重要的可再生資源,為此需要尋找經濟發展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在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制訂完善的經營與建設方案,避免林業資源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在實際保護工作中需要加強封山育林工作,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提高林業資源生態保護的整體水平。為提高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效果,相關部門需要不斷拓展保護渠道,提升林業產業結構的多樣性,加大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建立符合地區特點的森林公園,重新建立生態系統結構,以此帶動林業生態系統全面發展。
  2.4 積極利用先進的技術
  為實現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各級主管部門需要積極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保護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應當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大力引進名優特經濟林木栽培技術、林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采用死樹除治、引誘器等方法,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能力,避免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被其他化學類藥物污染,加強低產林改造力度,適當建立闊葉樹種,解決林木結構單一的問題,促進人工林與天然林系統逐步統一發展。
  3 結語
  林業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建立完善的保護制度,積極利用新技術,尋找適合所在地區的保護策略,以此不斷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辰旭,張亞楠,趙眉芳.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建設策略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9(6):122
  [2] 蒙麗紅.基于新常態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J].農家參謀,2019(5):88.
  [3] 郭候平.基層林業站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4):67-68.
  [4] 李蓮英.分析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低碳世界,2019,9(2):317-318.
  [5] 王振海,高文彬,李龍.自然保護區的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9(1):93-94.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