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是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尤其是深入可持續發展理念之后,加強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顯得非常重要。在落實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生態林業的發展,確保林業資源得到有效應用。鑒于此,就我國森林資源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以及生態林業的發展展開了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生態林業;發展
1 我國森林資源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
1.1 缺乏生態保護意識
很多森林管理工作者將盈利作為森林資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并對森林資源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在“開發-利用-保護”的模式之下,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也缺少對應的管理機制,很少有人以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管理為目標,他們只是關注資源的輸出而并沒有關注資源的管理,使得森林資源存在大面積水土流失的現象,從而降低了森林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最終無法維持森林內部的生態平衡,降低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并且導致生物鏈斷裂,森林內部頻繁出現災害[1]。
1.2 森林資源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建立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完善,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嚴重的沖突,不僅阻礙了執法人員的管理工作,同時也不利于森林資源從業人員開展各項工作,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面對這種情形,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森林資源內部所包含的各種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做好相關法規以及法制方面的管理工作。此外,因相關行業的規章制度欠缺,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利益分配不均,使得發展不平衡,因此影響到了林業經濟效益。
2 可持續發展策略
加強森林資源以及生態林業的統一管理,需要改變以往籠統、單一且古老的發展模式,實現對經濟形式的創新,增強林業工作的科技含量,真正落實科技興林的工作。
2.1 更新森林資源管理和發展的理念
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重視林業發展的長期利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林業資源的管理,應增強工作人員的自身環境意識,完善林業資源的管理體制;對于林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規劃,從而解決洪澇災害以及水土流失問題。同時,需要正確應對權、責以及利三者之間的關系,將技術以及管理手段有效地融合起來,引導有關地區運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手段及科學技術,確保管理、設計以及采伐等各方面工作的合理性[2]。
從實際情況來看,需要做好農業與林業的有效結合,通過運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構建多元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注重林業的開發以及利用,以此來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運用林菜結合、林果結合以及林藥結合的方法,借助有效的措施實現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其不僅能夠提升經濟效益,而且能夠提升生態效益。
2.2 建立“數字林業”
“數字林業”的落實,需要借助科技信息手段,確保林業發展實現現代化,使林業發展和治理更加精準化以及科學化[3]。因此,應該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發展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系統,將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需求統一起來,從而提升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3 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及時將經過科研檢驗的成果應用到林業的實際發展中,從而在本質上解決林業實際和自然科學研究相脫離的問題。借助制定以及實施各種政策性制度,來鼓勵技術工作者實現技術上的承包,并鼓勵相關從業工作者創立經濟實體,再結合開發等多種形式,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2.4 靈活運用管理手段
在管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管理方法,并且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將農業以及林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林結合的經營模式。其不僅能夠增加林業的使用率,而且能夠體現出林業較強的生態性以及經濟性[4]。規?;炝帜J降挠行н\用,不僅能夠給企業帶來豐富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 結束語
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之下,重視對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實施,并且關注管理方法,再結合生態發展,能夠確保林業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運用。通過對生態林業的發展以及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目的是能夠給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依據,從而為我國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 1 ] 薛華超.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7(34):50-51.
[ 2 ] 林加志.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環境的發展[J].農技服務,2017,34(22):128,180.
[ 3 ] 谷野.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的發展研究[J].農技服務,2017,34(17):148.
[ 4 ] 王曉莉.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的發展[J].南方農業,2017,11(02):50,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