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馬鈴薯春種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方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馬鈴薯在我地種植時間長,但由于不重視技術,單產偏低,效益不高。結合云南尋甸生產實際,提供馬鈴薯春種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方法。
  關鍵詞:馬鈴薯;春種;地膜覆蓋;高產栽培
  現如今,隨著春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逐漸推廣,按照已有的試驗調查地膜覆蓋馬鈴薯單產達到了2128kg,相比于露地,其增收了436 kg/667 m2,增產超過25.7%。同時地膜覆蓋馬鈴薯薯塊大、商品性能一類,上市旱效益也往往較高,很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一、馬鈴薯春種地膜覆蓋高產栽培的意義
  1.提高地溫。地膜覆蓋可以顯著的提高土壤溫度,按照已有的調查結果顯示相比于未蓋的地表溫度,地膜覆蓋可以提高0.4-7.4℃,平均提高3.1℃,10 cm地溫可以上升0.8-5.2℃,后期上升1.2℃,  10 cm地溫前期上升3.5℃,而后上升1.3℃。正是因為溫度的上升可以助于馬鈴薯的生長,可以助于塊莖的膨大。
  2.保墑保肥。地膜覆蓋能夠助于馬鈴薯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在覆蓋后降低土壤養分的揮發、淋溶,讓地膜覆蓋馬鈴薯的肥力大大提高。
  3.抑制雜草生長。地膜覆蓋馬鈴薯正是因為應用除草劑雜草生長受到抑制,通常不實施中耕鋤草,即使出現一些雜草,也會由于覆膜地表高溫悶熱而出現被烤死的情況,這種方法省工省時,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對土壤養分的消耗量。
  二、馬鈴薯春種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方法
  1.馬鈴薯品種選擇和種薯選擇。第一步;品種的選取。春馬鈴薯需要選取疫病抗性優良、豐產的早熟品種。云南尋甸適合種植的品種一般涉及了費烏瑞它川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結薯集中,同時產量高,薯塊大,商品性優良。
  第二步:種薯的選取。對種薯精心的選取良種。實際的標準是:存在本品種特征、無病蟲害、薯塊完整的薯塊。同時針對貯藏期間已發芽的種薯來說,需要全部摘掉芽,助于其他健壯芽的不斷生長。種薯需要保證無檢疫性,防止其它新的病蟲害,首先需要確保薯塊大小的適中,選用原種種薯、脫毒種薯,通常選取單個重100 g上下的馬鈴薯做種薯為最佳,用種量保持在3000 kg/hm2。
  2.種薯催芽。馬鈴薯一般應用的催芽路徑主要涉及了借助赤霉素對種薯進行浸泡,同時切塊。單個重小于50g的種薯通常采取的是浸泡催芽,浸泡時間保持在10 min左右。針對一部分薯塊較大的種薯,通常借助切塊催芽。通常是播種前2d切塊,切塊刀具進行消毒,需要放置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通常重50-100 g的種薯,將尾芽切掉后按著縱向的方向將其切成兩瓣。而單個重100-150 g的種薯,把尾部切下1/3左右,接著通過頂芽切開成為3塊。針對單個重超過150g的種薯,通過尾部按照芽眼的實際數量,按照芽眼的方向順著縱斜方向把種薯斜切,以期成為幾個小塊的立體三角形。在應用一把刀實施切塊的情況下,另一把刀需要在75%的酒精中進行浸泡消毒。值得注意的是每切完一個種薯需要換一次刀,需要確保切塊大小的均勻性,通常每塊重需要超過30 g,同時每塊需保留1個以上的健全的芽眼。針對切好的腫塊,需要攤于背風向陽處,進行晾干切口。
  藥劑拌種需要防止薯塊刀口感染病菌,通常借助滑石粉、石膏粉融入至甲基托布津拌種均勻,攤晾確保傷口愈合,借助裝入筐中實施催芽。催芽其實就是放于溫度18-22 ℃,濕度保證在85%上下,借助潮濕的布料蓋住。一旦芽長超過2mm長的情況下,把其置于散射光下,在芽發展成濃綠的壯芽時,就需要播種。
  3.適時播種。通常在11月20日再到第二年1月10日是春馬鈴薯最佳的播種時間。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實施的觀察土壤的情況,通常土壤在能夠用手握成團落地就立即散為最佳。
  春馬鈴薯科學密植能夠實現增產,基于實際的氣候以及生產環境、土壤肥力、品種特性、產量能力、種植管理等對密度合理的進行調整,通常是將5500株/畝的密度當作最佳。嚴格遵循肥地宜稀的密植的標準,按照薄地宜密的原則,基于小種薯宜密、大種薯宜稀的規律。通常播種借助的是高壟雙行種植路徑,此種植類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中薯比重高、出苗早、產量高,相比于平畦栽培方式來說,實際可以增產20%上下。播種深度保持在10-12 cm的范圍內,株距在26cm,通常每畝在2.6萬個主莖數上下。通常選取黑色地膜進行覆蓋,相比于白色地膜,借助黑色地膜可以增產20%,覆膜可以最大程度上應用早春光熱資源,提高表層土壤溫度3℃,助于薯芽生長,達到早出苗10 d,有效的抑制雜草。
  4.地膜覆蓋。春馬鈴薯借助黑色地膜進行覆蓋,全生育期需要一次性施足基肥,借助農家肥結合專用配方復合肥的路徑,在耕地的過程中進行撒施翻壓。通常施腐熟農家肥在45 t/ hm2左右,配方肥最大施肥量保持在45%,薯類復合肥為1500kg/hm2。在施壟心肥的過程中需要融入3%辛硫磷顆粒劑50 kg/hm上下,避免地下害蟲的出現。地膜覆蓋在提高土溫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早播、提早出苗,保持土壤水分,避免土壤水分蒸發損失,助于抗旱保苗。蓋膜方法包括了在播種后蓋膜,在出苗后破膜引苗;在蓋膜后播種,在起壟后鋪膜,通過日曬提高土溫后,借助打孔工具依據規定窩距打孔破膜播種,接著借助濕潤細土蓋嚴,將膜孔封好。
  5.田間管理。眾所周知,前促、中控、后保被作為春馬鈴薯整個生長期的管理原則。前期將植株生長作為管理核心,助于地上部分的生長,苗期管理的目標就是確保苗齊、苗壯,最大程度上確保馬鈴薯多分枝,實現早生快發。在中期需要對莖葉生長有效控制,使其可以轉入地下塊莖達到膨大。在后期不可讓葉色太早落黃,確保葉片的光合效率,多加制造養分對地下塊莖進行供給,追肥主要是應用葉面鉀肥,護理的完成補施氮肥。第一步就是及時破膜,查苗補苗,蓋土防凍,在春馬鈴薯出苗出現6葉后,按照氣象預報在出苗處適時把地膜破口引出幼苗。第二步就是水肥管理,完善化調,基于實際的天氣情況、土壤類型、田間長勢實施水肥管理,在春旱時期科學進行灌溉,展開追肥,不可大水漫灌將壟頂淹沒。第三步就是實施病蟲害防治,馬鈴薯的特點就是極易感染多類真菌性病害、病毒病、細菌性病害。
  6.適時采收。通常在5月的上中旬春馬鈴薯葉片就會出現枯黃,上部有機物也會向塊莖快速的轉運,馬鈴薯表皮也會逐漸的變硬,塊莖隨之增大,內含物質含量會上升至最高值,含水量大力的降低,準備下茬。收獲需要選取晴天,不可在雨天收獲。在收獲后需要避免陽光長期照射,馬鈴薯表皮若是變綠就會制約實際的品質。在完成收獲后需要及時的將病薯、爛薯、畸形薯塊剔除,放置在陰涼、通風、干燥的地方,分級進行堆放、貯藏。
  參考文獻:
  [1] 崔長利, 張麗莉, 婁春榮,等. 地膜覆蓋馬鈴薯復種谷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遼寧農業科學, 2012(4):88-89.
  [2] 雷武生, 王永平. 不同栽培措施對丘陵地區春播馬鈴薯生長發育和品質產量的影響[J]. 貴州農業科學, 2014, 42(4):79-82.
  [3] 徐益波.馬鈴薯機械起壟黑膜覆蓋打孔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J]. 貴州農業科學, 2018, v.46;No.335(07):40-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