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玉米新品種引進推廣的實踐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今社會,整體經濟形勢的復雜發展,使得產業的現代化改革需要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保證企業長效發展的生命力。農業產業作為我國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需要不斷進行農業技術創新,通過新品種的深入研究、良種的大范圍推廣,提升糧食產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為農業的持續性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此基礎上,面對玉米新品種種植推廣的實踐問題,本文從種子宣傳、管理的角度出發,對創新推廣形式、加強示范工程建設的具體措施進行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示范戶建設;基礎設施;配套技術
  為了推進玉米優良品種的種植范圍,將生產技術轉化為糧食實際生產力,促進玉米生產的集成化、機械化發展,農業部門應該聯動各管理部門、種子企業,就當前良種推廣的實踐問題,提出合理的推廣、宣傳方案,向農民直觀的展示新品種種植實驗成果,引導農民群體科學選擇玉米品種。
  一、當前階段玉米新品種面臨的實踐推廣問題
  1.資金基礎不足
  玉米新品種的推廣不僅需要大量的種植實驗與數據支持,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推廣實力,即經費支持。當前階段,大中型種子單位都會建立獨立的種植區域試點,但在實際的推廣過程中,這些試點種植工程很難發揮出應有的示范效果。種子管理、推廣機制的現代改革,國家在新種植品種的宣傳、推廣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過經費補助、政策傾斜等方式增加了新品種種植的經濟基礎。但在實際的推廣工作中,還是存在經費不足的情況。導致該種問題的原因包括:區域經濟情況的差別,新品種宣傳、推廣力度也不同;由于種子推廣程序技術要求較高,有時地方的撥款很難滿足推廣需要,工作難度較大。
  2.示范作用不強
  玉米新品種的審核、實驗流程管理嚴格,新品種試驗單位的功能不斷完善,數據調查效率的提升,使部分試驗點已經具備了推廣示范的條件。然而,在實際的示范工作中,很多試驗單位卻很難實現對新品種種植優勢的深入介紹。種子管理的重點放在市場管理,管理階層對試驗示范的工作重視度不足,使得部分企業為搶占種子銷售市場,進行虛假宣傳,缺乏有效的實驗數據支持,盲目推銷,降低了農業種植人員對新品種的信任度。
  3.推廣模式過于陳舊
  現階段,新品種玉米種植工作的推廣形式仍舊以政府號召、種子單位自由推廣與管理部門階段性宣傳為主。通過政府號召的形式,對新品種進行種植宣傳、指導工作,目的在于提升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的種植收入,因此,玉米種子的質量與產量有著一定的保障。但自由推廣的種子企業與管理單位對種子的質量與成本控制卻有著較強的不確定性,有時會出現種子價格虛高的問題。部分種子企業研究出優良玉米種子,但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進行技術封鎖,也會限制新品種的種植推廣。
  二、拓展玉米新品種種植規模的有效措施
  1.強化試驗中心基礎設施的實用功能,提高種植試驗效果
  一方面,要想更好地展示玉米新品種的栽培優勢,應該逐步完善引育中心的功能建設,發揮試驗站的數據調查、收集、實驗成果展示等功能。然而,部分地方的試驗點、引育中心等機構基礎設施老化、機械設備性能不完善、計算機硬件系統陳舊等問題嚴重,不僅無法滿足農業種植的機械化、信息化等技術要求,對良種的引進實驗也缺乏基礎支持。因此,應該在新品種試驗基地引進先進的生產器械,滿足農業生產智能化、自動化管理的需求,突出良種種植實驗的效果;另一方面,應該加強試驗站的綜合數據分析功能,通過反復的種植對比試驗,對不同品種玉米種植選種、栽培技術、環境要求等數據進行記錄、對比,通過數據直觀的呈現出種植試驗結果。
  2.建立示范戶機制,帶動新品種的推廣工作
  通過示范戶的實驗種植,帶動周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政府應大力支持種子單位與種子經營、代銷商戶的示范戶建設工作。在玉米新品種種植實驗的不同階段組織附近農戶進行現場觀摩,對新品種的種植優勢與劣勢進行全面介紹,通過示范戶的種植實驗成果,向農民直觀、生動的展現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與配套的栽培技術,讓農民能夠合理選種、科學種植。如,玉米種子管理單位可以完善引育中心、良種示范單位的服務功能,定期組織新品種玉米展示會,對不同品種的玉米產量、種植情況、栽培成本、抗病性等進行全面展示,幫助觀摩人員更好地了解新玉米品種的種植優勢。通過示范戶的種植實驗與試驗點的實際觀摩活動,提升農戶對新品種的種植信心。創新玉米新品種的宣傳推廣形式,通過示范帶動作用,讓農民自發的選擇新品種,增強區域玉米產業的生產量。
  3.完善新品種配套種植技術,為種子的推廣奠定技術基礎
  在玉米新品種推廣中,堅持良種良法一起推,是促進新品種推廣應用的有效措施,但過去在新品種推廣過程中良種與良法脫節現象嚴重。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引種單位對推廣的新品種未能提出在當地種植的配套技術措施;另一方面,農戶未能按照有關技術指導意見,針對新品種的生育特性進行種植,而仍按原來種植的品種一樣管理。由于良種良法脫節,使新品種的優良性狀不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達不到應有的增產效果,甚至會造成減產減收,從而影響了新品種的推廣速度。為此,在玉米新品種推廣中,應將玉米良種良法配套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具體做法是:聯合科研育種單位,加強了玉米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提出了玉米新品種栽培技術要點,并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科技下鄉、召開現場觀摩會和印發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品種宣傳和高產栽培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使廣大農民迅速熟悉和掌握玉米新品種的生育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真正做到了良種良法配套。
  三、結語
  擴大優良玉米品種的種植規模,增強玉米產量,是提升糧食產業集成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為確保玉米新品種的推廣效率與引進質量,不僅需要當地政府加大財政支持,通過合理的農業政策引導,提升農民對新品種的信任度,還需要種植管理部門創新宣傳形式,通過示范戶建設、完善配套種植技術、改進實驗區域的基礎設備等形式,幫助農民更深入的了解玉米新品種的種植優勢,強化優質種子的大范圍推廣效率,為區域糧食產業的高效、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邢連江,邢廣佳.應用新技術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實踐探索[J].農技服務,2017(3).
  [2]周自幸.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鄉鎮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探究[J].農家致富顧問,2017(16).
  [3]段美生,丁書英,張銀生,etal.玉米新品種矮單268適宜栽培密度研究及示范推廣[J].中國農技推廣,2017(12).
  作者簡介:朱昭龍(1962-)男,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慈利縣金巖土家族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助理農藝師,大專,研究方向:水稻、玉米高產栽培、獼猴桃病蟲防治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5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