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韓愈敘事詩中的“攪局者”主角形象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韓愈現存詩中,敘事詩是重要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敘事詩的主角是破壞已有環境局勢的“攪局者”,而不是正統道德觀念下的局勢維護者。這些反傳統的“攪局者”主角形象并不符合一位儒士的創作常規,可能有其他原因促使作者如此塑造角色。
  關鍵詞:韓詩;敘事詩;攪局者
  韓愈現存的敘事詩中,有多首以“攪局者”為主角。
  《辭源》沒有收入“攪局”一詞。這部辭書中“攪”字有兩種解釋:擾亂;拌和?!熬帧弊钟衅叻N解釋:部分;官署名;棋盤;形勢;狹隘,拘泥;近;屈曲,同“跼”?!冬F代漢語詞典》收錄有“攪局”一詞,解釋為擾亂別人安排好的事情。
  韓愈敘事詩中,以“攪局者”為主角的作品通常會設定一個與現實有關聯,但未必完全對應現實的故事背景。如《讀東方朔雜事》中仙家和人間由“王母宮”管轄;《孟東野失子》中孟郊失子后進入“天門”質問“天”;《永貞行》明言“小人乘時偷國柄”,卻未交待現實中對應的事實。
  本文結合《辭源》和《現代漢語詞典》對“攪局”的解釋,及韓愈敘事詩本身的特點,將“攪局者”的“攪局”定義為:擾亂他人已安排好的整體局勢。
  一、韓愈敘事詩中典型的“攪局者”主角形象
  下面首先以韓愈《讀東方朔雜事》為例,分析韓愈敘事詩中典型的“攪局者”主角形象。
  《讀東方朔雜事》即讀《漢武帝內傳》中“東方朔雜事”部分的感悟與聯想。但本詩不僅包含《漢武帝內傳》中的內容①,還包含了一些其他內容,如東方朔“詆欺劉天子”等。
  嚴嚴王母宮,下維萬仙家。噫欠為飄風,濯手大雨沱。
  前四句交代了全詩的世界觀:“王母宮”宮禁森嚴,維持整個仙家領域的秩序,在這個舉足輕重的地帶,“噫欠”“濯手”之類極細微的動作都能引發人間顯著變化,意即在王母宮的大規模行動可能會對世界秩序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同時這四句詩暗示下文中會出現常理上不應被允許的劇烈行動。
  方朔乃豎子,驕不加禁訶。偷入雷電室,輷輘掉狂車。
  這四句詩中,東方朔以一介“豎子”身份進入王母宮,未受到任何禁止,在“雷電室”駕駛狂車,對世界秩序的破壞可想而知。
  “豎子”的含義通常有兩層,一是指兒童或童仆,如《荀子·仲尼》:“仲尼之門人,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
  由這兩層意思可知,“豎子”可能是來自異世界的人物,如《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蚴翘幱诔扇耸澜缰?,擾亂成人世界的兒童。兒童未必弱小,有時可能象征天地造化,如《新唐書·文藝上》卷二零一杜審言傳:“初,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
  東方朔既有“豎子”定位,又有“不加禁訶”這一條件,因而長驅直入“雷電室”駕駛“狂車”。在“噫欠為飄風,濯手大雨沱”的王母宮做此行動,引發的后果必然十分嚴重。
  王母聞以笑,衛官助呀呀。不知萬萬人,生身埋泥沙。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②蹉。
  “豎子”的行動被王母、衛官視為惡作劇而無意阻止,采取配合嬉鬧的態度,卻招致了人間的巨大災害。從詩中的描述可知,“八維”中的生靈(“萬萬人”)與山水(“五山”)都遭遇了毀滅性的災難。
  曰吾兒可憎,奈此狡獪何。方朔聞不喜,褫身絡蛟蛇。瞻相北斗柄,兩手自相挼。
  西王母依然沒有采取有效行動,反將東方朔稱為“吾兒”“狡獪”,有親切之意。東方朔把極其危險、與龍有親緣關系的動物“蛟蛇③”纏在身上,還將惡作劇之手伸向了象征中國古代至高神的“北斗柄”。“北斗與太一”“天一”等至上神之關系密切。漢代北斗被視為至上神“太一”及“天一”之車,而作為中國古代至上神之一的黃帝亦被認為是北斗神之精。”
  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觀睥睨處,事在不可赦。欲不布露言,外口實喧嘩。
  “北斗柄”即將被“豎子”操控,情況危急,故仙人急切進言。此時即使仙人們不愿向外界“布露”,外面已經“喧嘩”,局勢即將無法控制。
  王母不得已,顏嚬口赍嗟。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
  西王母極其不舍地將東方朔流放出天界,并贈予貴重物品。東方朔的攪局行為結束。
  方朔不懲創,挾恩更矜夸。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一旦不辭訣,攝身凌蒼霞。
  東方朔被流放出天界后,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堅持之前的做法,“詆欺”人間帝王,并“正晝溺殿衙”,直到后來登上天際。
  由這首詩可以看出,韓愈詩中典型的“攪局者”主角形象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原本不屬于詩中的主要環境,是外來者。如《讀東方朔雜事》中的“豎子”東方朔,從其沒有受到流放人間之外的懲罰來看,應不屬于西王母宮中之人?!峨p鳥詩》中雙鳥來自海外?!渡溆柡分械挠柡旧聿粚儆谌祟惿鐣瑓s擾亂人類社會。包括《利劍》中故人所贈之劍,本來也不屬于“我”。
  第二,攪局行為對詩中的主要環境造成了較大破壞,詩中的整體秩序受到嚴重影響。《讀東方朔雜事》中的東方朔在西王母宮中胡作非為,造成了“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的嚴重后果,甚至把手伸向“北斗柄”?!峨p鳥詩》中的雙鳥同鳴后“百物皆生愁”,“自此無春秋”,“日月難旋輈”,“大法失九疇”。《永貞行》中“乘時偷國柄”的“小人”擾亂朝政,導致“狐鳴梟噪爭署置”,“火齊磊落堆金盤”。
  第三,攪局者從多個重要方面對主要環境進行破壞。這一點在《讀東方朔雜事》中的東方朔身上體現得極為明確。他對西王母宮及其統轄范圍內的攪局和破壞包括“雷電室”“蛟蛇”“北斗柄”等?!峨p鳥詩》中雙鳥同鳴對主要環境的破壞是用遞進形式呈現:   不停兩鳥鳴,百物皆生愁。不停兩鳥鳴,自此無春秋。
  不停兩鳥鳴,日月難旋輈,不停兩鳥鳴,大法失九疇。
  第四,“攪局者”的攪局行為有一定的契機支持。《永貞行》中“小人乘時偷國柄”的契機是“太皇諒陰未出令”,“一朝奪印付私黨”。《讀東方朔雜事》的東方朔在王母宮中先是沒有得到“禁訶”,之后駕駛“狂車”的行為,王母和衛官的態度是配合嬉鬧?!峨p鳥詩》中“雙鳥”的攪局行為起源于“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之后的“兩鳥忽相逢”。
  第五,“攪局者”最終的結局是失敗,詩中主要環境回歸到正常秩序。《讀東方朔雜事》中東方朔先是被流放出天界,在人間對“劉天子”做出不敬之舉后“一旦不辭訣,攝身凌蒼霞”?!峨p鳥詩》中同鳴的雙鳥最后被天公“各捉一處囚”?!渡溆柡分杏柡簧錃仡i,“群雛”隨之枯絕。
  第六,“攪局者”如在攪局失敗后繼續存活,則依舊保持之前的行事方法。《讀東方朔雜事》中東方朔被流放出天界后“挾恩更矜夸”以至于“詆欺劉天子,正晝溺殿衙”?!峨p鳥詩》中的雙鳥被天帝分開囚禁后不僅“朝食千頭龍,暮食千頭牛。朝飲河生塵,暮飲海絕流。”而且沒有放棄同鳴的愿望,“還當三千秋,更起鳴相酬”。
  二、“攪局者”主角形象形成的原因推測
  韓愈一生堅持推崇正統的儒家思想,他著有《原道》《原性》等文章,致力于弘揚儒學,倡導先王之道,反對官方推崇佛道的做法。他在《進學解》中自述“口不絕吟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對儒學“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官方史書《新唐書》評價他“深深本元,卓然樹立,成一家言”,“撥衰反正”,“可謂學道君子也”。
  按常理判斷,堅持正統思想的作者創作敘事類作品時,通常傾向于讓自己塑造的主角站在象征正義的一邊,來維護現有局勢,強調正義一方的重要性和維護局勢的堅定態度。這時“攪局者”是作者設定的反派和受到譴責的一方,很可能是重要角色但不會占據第一主角的位置。
  韓愈則不然,他同樣把“攪局者”設定為反派,維護現有局勢者(下稱“維護者”)設定為正派。但在角色地位上,他創作的多首敘事詩《讀東方朔雜事》《雙鳥詩》等,均以“攪局者”為第一主角,“維護者”反而退居配角位置。推測這種設定的出現,可能有以下兩種原因:
 ?。ㄒ唬┘訌姟皵嚲终摺钡拇嬖诟?,達到諷喻目的
  持這種觀點的評論者不在少數。以上幾首以“攪局者”為主角的敘事詩,歷史上常被解讀為諷喻詩。如《讀東方朔雜事》多被解讀為暗示吐突承璀之事,《永貞行》通常被認為暗示王叔文改革,譴責王叔文、王伾,同時表達對“八司馬”遠謫之悲④。
 ?。ǘ┪膶W創新手段的體現
  韓愈“少小尚奇偉”“搜奇日有富”,有極高的文學創新熱情,如送序之文通篇議論、用史傳體以詼諧態度為毛筆立傳⑤、把祭文寫成散體文⑥等等。
  他把敘事詩中的“攪局者”塑造為第一主角,“維護者”扮演配角,考慮到他堅持“維護者”是正義一方而“攪局者”是反派的立場,排除思想因素,這樣的創作方法極有可能是他采取的文學創新手段。
  韓愈敘事詩中的“攪局者”主角形象,按常理來說并不是十分合理的存在,可能是諷喻目的的需求,也可能是文學創新手段的體現。
  注釋:
 ?、佟稘h武帝內傳》:“帝好長生,七夕,西王母降其宮。有傾,索桃七枚,以四枚與帝,自食三枚,曰:‘此桃三千年一實?!瘯r東方朔從殿東廂朱鳥牖中窺母,母謂帝曰:‘此窺牖兒嘗三來偷吾桃,昔為太山上仙官,令到方丈,擅弄雷電,激波揚風,風雨失時,陰陽錯迕,致令蛟鯨陸行,崩山環境海水暴竭,黃鳥宿淵,于是九潦丈人乃言于太上,遂謫人間?!浜笏芬坏┏她堬w去,不知所在?!?
 ?、凇痘茨献印ぴ烙枴犯哒T注:“八紘,天之八維也。”
 ?、墼S慎《說文解字》卷十三:“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即蛟去?!备鸷椤侗阕印罚骸澳庚堅或?。”黃公紹,熊忠《古今韻會舉要》:“蛟,龍屬。無角曰蛟?!?
  ④程學恂《韓詩臆說》:“公于二子,不惟不恨之,蓋深惜之,惜其為小人所誤也。然此難于明言,而情有不能自已,故托言之。蛇蠱毒物皆陰險之類,既懲于前,當戒于后,懇懇款款,敦厚之旨,友朋之誼,于斯極矣!”“所敘蠻嶺之俗,與《赴江陵途中》詩似相同而不同者,此中有寄托在也?!?
 ?、菁础睹f傳》。
  ⑥祭文通常為駢文,韓愈《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典型的散體文。
  作者簡介:
   郭小小,復旦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文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35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