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視覺傳達有了相對全面的認識,并將其有效地運用于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從而加快了社會的全面發展。而科學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促使視覺傳達設計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從而推動視覺傳達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文章主要探討了視覺傳達設計在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影響和表現。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在當今社會,各種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給人類本身造成了很大影響。此外,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對藝術設計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促使其設計方式更加多樣化,設計理念更加豐富化,并且最終衍生了新媒體藝術設計這一概念。新媒體藝術設計借助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來設計藝術作品,其作品的形式比較多樣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獨特寓意。因此,它具有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市場形勢。
  一、新媒體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
  (一)新媒體藝術的概念
  新媒體藝術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學科,將電子媒介和光學媒介作為基本的語言,并且將數字技術作為最基礎的技術,通過綜合使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來完成對藝術作品的創作。這些藝術作品主要包含手機電視、網絡動畫、網絡廣播以及數字錄像藝術等。不同于以往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判斷方式,當前,評判一件作品是否滿足新媒體藝術作品的要求,既要看它的傳播方式,又要判斷其是否具有創造性。只有是數字科技手段的創造性作品,才可以稱作是新媒體藝術。
 ?。ǘ┮曈X傳達設計的概念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種有目的性的活動,將特定信息通過運用可視化的藝術形式,傳送給被傳達對象,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會對被傳達對象產生一定的影響。視覺傳達的載體主要有具備視覺傳達特性的設計、雜志、廣告等傳統媒體,還有一些大眾媒體如廣告牌、影視片等。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和映像,隨著映像媒體的不斷發展,已成為一種獨立存在的傳達方式,并且不同于其他的傳達方式,它們的表現力更強、表達效果更好。
  二、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特點
 ?。ㄒ唬┻B接性
  新媒體藝術在設計產品時,要求其具有互動性、連接性、融合性。傳統的藝術大都是一種靜態的產品形式,追求靜態美,而新媒體下的藝術卻更富動態感,更活靈活現,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而且特別注重對視角的斟酌和考慮。新媒體藝術在進行創作時,對于題材的選擇也不同于傳統的藝術,不再僅僅取材于歷史故事,而更加注重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和人本身的感受,來探索藝術的深度和廣度。
  (二)變異性
  視覺傳達在新媒體環境下,取得了飛速發展,并且進行了有力創新,促使其設計的原則、方式、程序等都發生了很大改變。然而,視覺傳達與傳統的設計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相似性是指在進行創作時,仍需將大眾的視覺需求放在首位,差異性是指新媒體藝術在傳播方式和形式方面都有了很大創新,傳播的效率更快,反響更好。
  (三)發散性
  在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影響下,傳統的藝術設計技術發生了很大改變,逐漸演變為數字化藝術技術,促使視覺傳達設計涉及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數字視覺傳達方式在不斷的研究和發展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大進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交互技術,促使作品的主動性和交換性增強,并且具有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功能。此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視覺傳達,還可以促使信息實現立體化傳達和全方位傳播,從而進一步體現新媒體藝術的發散性特點。
  三、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新媒體藝術促使視覺傳達設計的手段發生了很大改變,使平面圖形逐漸轉化為立體圖形,二維圖形轉化為三維、四維形式。具有全新觀念的新媒體藝術,導致視覺傳達設計的創作理念和思維模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新的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意更加多樣,內涵更加豐富。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為視覺傳達設計注入了新的創作靈感和創作理念,從而促使其不再僅僅只是一件具有商品或者產品性質的軀殼,而演變為一種主體概念,更具創意靈感和思想內涵,并促進視覺傳達的過程更加互動化、藝術化和個性化,從而促使信息得到較好的傳達,充分發揮視覺傳達設計的價值和作用。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新媒體藝術取得了飛速發展,與此同時,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也更趨向于多元化。在新媒體藝術的影響下,設計人員的創作空間更加廣闊,創作靈感更加豐富。近年來,在社會的持續發展過程中,人們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媒體藝術的有效發展推動了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進程,在藝術與科技充分結合的基礎上,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從而導致信息傳達的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再僅僅歸屬于傳統的設計類型。視覺傳達設計的多元化發展,即是指其設計作品的個性、設計范圍、設計種類更加多元,是一種有序的變化而并非是雜亂無章的。在進行多元化設計時,更加注重對不同個性的表現,更尊重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并據此,為他們提供符合要求的設計作品。總之,多元化設計理念的發展,推動了視覺傳達設計的進一步發展,并促使視覺傳達設計的表現形式更加廣泛。此外,這種多元化的設計方式,也促使信息的傳達更加便捷、高效。
  四、視覺傳達設計中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
  (一)多元化設計
  近年來,網絡技術獲得了廣泛應用和迅速發展,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下,多媒體創作的素材更加多元化。因此,為了選取合理的素材,創作者需理性地思考自身想要表達的作品觀點,并且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效處理創作中發現的問題,借助以往的創作經驗和創作手法,并且采取適當的創作理念,來完成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促使其更具藝術性和表現性。此外,在新媒體藝術設計過程中,面對多元化的創作素材,創作者需合理挑選出符合自身設計理念的藝術元素,一切從簡出發,避免元素過于繁雜。
  (二)交互式設計
  為了確保新媒體藝術具有交互性,需采取逆向設計思維來完成新媒體藝術作品的交互設計工作。首先,需從創作者本身出發,依據創作者的創作理念和想法,將新媒體藝術的信息作為創作主題。然后,依據該信息來推測其數據信息,在視覺傳達設計理念的引導下,來充分突顯數據信息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進一步解釋和闡明數據信息的含義。最后,需依據創作者的創作思維,來詮釋整個新媒體藝術中的作品內容,并且對整個藝術作品進行完善和改進,促使其不僅可以充分表達出創作者的創作思想,還可以增強新媒體藝術的視覺效果。  ?。ㄈ┬畔⒒O計
  傳統的多媒體藝術大都依靠紙質的傳播媒介,而新媒體藝術主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在表現其藝術形式時,依靠數字信息作為傳播媒介。介于此,新媒體藝術在創作的過程中,更便于對創作作品進行改進和完善,有效地擺脫了傳統藝術設計的弊端。在新媒體藝術背景下,處理作品的數據信息時,需依據傳統視覺設計的理念和經驗,來將各個藝術部分組織到一起,形成一個完善的結構框架,并且收集大量的信息數據,來進一步增強作品的藝術視覺效果。
  五、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強化視覺傳達效果
  視覺傳達設計是為了滿足觀眾對不同信息的需求,當前,為了更快、更好地傳遞信息,就需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完成。因此,視覺傳達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與新媒體之間的互動性機會較多,新媒體可以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中,取得適當的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的作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媒體技術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新媒體藝術設計時,不僅需要考慮傳統的審美觀念,還需將觀眾對作品的感受和體驗考慮在內,促使設計的作品滿足人們的需求。在新媒體背景下,完成作品的視覺交互設計,促使其具備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并且擁有更強的個性。鑒于視覺傳達的交互性特征,視覺傳達可以滿足人們對不同信息的追求,即滿足各類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例如,有些用戶要求在設計界面結構時,需確保界面的設計合理,從而有利于自己的某些創作需要,對此,設計者就需對作品的界面進行美化處理。在新媒體藝術下進行視覺傳達設計,需充分重視與用戶和設備的交流工作,確保視覺傳達設計工作的有序進行。而一個相對較好的界面,可以推動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促使不同的受眾加強溝通和交流工作,并且有效強化人們在新媒體背景下的交流。當前,伴隨著各種先進科學技術的有效運用,藝術設計和各種相關的專業都取得了較快發展,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力創新。作為一門更加新穎的學科,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前景更廣闊,其市場也更廣泛,并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例如,將新媒體藝術運用于廣告設計中,運用較好的視覺傳達設計,可以增強受眾者體驗行為的真實感,從而激發用戶對廣告創意的認同感,并且進一步強化用戶對產品的購買欲望。由于視覺傳達設計的結構比較簡單,所以視覺傳達設計在所有設計行業中,發展前景最好,而且受數字媒體藝術的影響作用最大,更加注重向實用型方向發展。
  六、結語
  綜上,在新的發展形勢下,科學技術得到了有效進步,促使視覺傳達設計得到了有效發展,并且促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與此同時,也推動了視覺傳達的進一步發展。在各種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作用下,新媒體藝術應運而生,并取得了快速發展,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和歷史意義。因此,在新媒體的作用過程中,需重新定位藝術創作和審美活動,積極轉變創作思路,加大對藝術作品的創新力度,從而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李云鵬.基于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探討[J].明日風尚,2018(2):20.
  [2]張子儼.基于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7(2):176-177.
  [3]龐少杰,吳宜桐.在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數碼世界,2016(6):25.
  [4]賈廣元.論新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影響[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27):33.
  [5]胡雨佳.新媒體藝術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工業設計,2018(1):94-95.
  作者單位: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36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