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傳統美學觀念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戲曲舞臺藝術中,紅椅子是中國傳統戲曲舞臺演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舞臺符號化的代表,在舞臺演出中,可以當作宮殿、高山、城墻等景物。立足中國傳統戲曲最重要的符號化、象征性的特征及《易經》的哲學與美學原則,通過行為藝術的方式,行走于中國及世界各地,把生活當成舞臺,把世界當成舞臺,突破傳統,從傳統戲曲舞臺空間“走”出來,來到現實,與現實空間發生關系,引發對傳統美學觀念意義的思考。
  關鍵詞:戲曲;傳統美學;周易美學;符號之美;紅椅子
  傳統戲曲藝術之美是集中國傳統美學之大成,是中國歷史傳統文化長期積淀融合的產物。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早期戲曲勾在欄瓦舍演出,面向平民百姓,娛樂大眾。隨著文人雅士等群體的加入,逐漸成為一種“以歌舞演故事”雅俗共賞的藝術門類。其中,“一桌二椅”就是其演出舞臺中的經典道具,可以表現人物生活、活動的場所,如可以表示宮廷禁院,可以表示亭臺樓閣,可以表示居室閨房,可以表示房門圍墻??傊踩宋锼诳陀^環境都可包括在“一桌二椅”之內。與此同時,上述表示的場景主要是通過劇中人物所穿戴的服飾、唱詞、話白和一系列的動作來表現的,在這些表演的基礎上,觀眾再加以想象、聯想、感悟“一桌二椅”所標示的豐富內涵。
  而當紅椅子走出舞臺,回到現實空間,走到現代,環境變化,紅椅子的屬性有什么變化?符號的象征意義有什么變化?
  一、中國傳統美學觀念下“紅椅子”的思考
 ?。ㄒ唬┨斓刂?
  在中國美學史上,道家首先明確出“天地之美”的觀念,在《莊子·知北游》一文中提出并主張“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而在《周易》中,將美與“天地”明確聯系起來,也明確提出了天地之“和”的思想。乾卦傳文提出“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將“美”與天相聯系。坤卦傳文又講到“坤含章可貞”,“有美‘含’之”,最后又從“‘黃’中通理,正位居體”來講“君子”之美。乾卦傳文還提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的思想。這是與“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相關的,又是乾的“元、亨、利、貞”功能的完滿實現,而“元、亨、利、貞”均與美的問題有密切關系。因此,《周易》所說的天地“大和”“大美”有重要的美學意義。
  中國古代歷來重視味、色、聲之美,如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一文中提出,“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這種出自自然的美的意義在于它可以“修身養性”。同時,《周易》中也肯定了味、色、聲之美。如需卦講到“需于酒食,貞吉”,這與味之美有關。如中孚卦講到“鶴鳴在陰,其子和之”,這與音的美有關。離卦講到“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離乎正”,這與色的美相關。它們的美又來自自然,為自然所生,不能脫離自然生命而存在。如味的美與人所食用的各種自然物分不開;色的美與自然物的形狀、顏色等分不開;聲的美與大自然所發出的各種聲音分不開,如在《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中提到“鳳皇之鳴”“八風之音”“山林溪谷之音”等等。因此美就存在于天地自然萬物之中。
  與此同時,中國藝術重視空靈之美。中國人認為天地自然是由一氣化生,面對氣化流動的世界,發現了虛實的奧秘,虛實相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肚f子》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鼻f子強調要掃除心靈的灰塵,給心靈一個潔凈寬闊的世界。因此,虛空的心靈,是中國空靈藝術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紅椅子”通過行走的方式,從傳統戲曲舞臺空間“走”出來,來到自然現實空間,與天、地、人產生關系,把生活當成舞臺,把自然當成舞臺,正是體現“天地之美”和空靈之美的美學觀念。在個人攝影作品《沉思》(圖1)中,形形色色的人坐在上面,面朝大海,靜靜地感受天空、大海、沙灘等自然環境的一切,畫面中陽光、碧海藍天、沙灘、紅椅子、各膚色人群產生了“色”的和諧之美,海水相互碰撞而出的美妙海浪聲及海鷗的鳴叫聲產生了“聲”之美,無時無刻都在與坐在紅椅子上面的人進行交流,此時的內心如大海一樣空靈、廣闊、寂靜,滌除雜念,凈化身心,修身養性,讓空靈闊落的心靈自由自在地舒展,沒有任何的遮蔽和阻礙,猶如一首生命交響樂章,它不只是一個日常坐著的工具,紅椅子被生命化、擬人化。作為一個見證者、陪伴者、傾訴者,紅椅子記錄著每個人的故事與情感,產生一種“坐觀萬景得天全”的心靈感受,內心得到一個圓滿自足大全的世界。
 ?。ǘ┓?、象
  日本思想家中村元也說過:“東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綜合型的,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分析型的?!彼赋觯爸袊说乃季S方式是非常具象的?!敝袊藞讨谠诟行灾羞M行理性思考,通過感性來表達理念,以“模糊”的生命化語言去展現現實世界空間的形象。這種思維的核心就是“象”(即符號),易象通過卦爻符號的變化以通天地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指的就是天地萬物之象,其八卦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事物的抽象形象。這種用符號來代表事物,是一種神似的美學表現手法。八卦這種取象釋卦的方法,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比興手法頗為相似。八卦符號的“象”能夠表達事物的美感,《周易》以“象”喻物,利用這些抽象的事物來代表道德、善惡和吉兇。而戲曲舞臺藝術中,正是通過紅椅子這一符號,展現一系列生命世界空間。由至簡之物達到至深至玄之思,還在于符號的自身特性,正如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關于意、象、言的關系所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逼渲?,以言表意,容易產生一種概念化的思維習慣,不能完整反映整個生命、整個世界;而作為傳播媒介的“符號”,卻可以超越語言自身的局限性,強化了我們立象以盡意的傳統,其自身也構成了如卡希爾等人所說的“隱喻結構”。
  與此同時,符號化、象征性是傳統戲曲藝術最主要的特征,它離不開《周易》關于“象”的理論,及其哲學、美學原則。其中,“易”有“三易”,一為易簡,指的就是符號化,抽離了時間、空間和環境;二為變易,指的是事物是運動變化的,我們要用動態觀照、革新的觀念看待事物;三為不易,是指宇宙中一切都在變化,但是變易的這個法則是不會變化的。傳統意義上,“一桌二椅”中的紅椅子是舞臺美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顯著符號,它在舞臺演出中可以表示房門、圍墻等多種景物及客觀環境。而在當代意義上,紅椅子不僅僅是戲曲舞臺上的一個構件,也不僅僅只是把椅子,把紅椅子這一符號提出來,拿到不同的現實環境,它的屬性也會隨著不同的環境發生相應的變化,它的指向意義也會隨之變化,也正體現了《周易》變易的這一原則。   在《床》(圖2、圖3)作品中,紅椅子靜靜地站在花草蔥蔥、樹木茂盛的環境中。用紅椅子代表一張寬大舒適的床,平躺在紅椅子上面,以“象”喻物,即使是在喧囂的都市,內心也能營造出一種在自然美景下自在愜意、安靜享受的一種精神狀態;而紅椅子自在地站在沙灘茅草亭下面,面朝大海,旅客平躺在紅椅子上,用其代表一張沙灘椅,營造出一種旅行者自在享受日光浴的舒適之感,每一次的海浪聲、海沙的沙沙聲與海風聲都與心相一致,共呼吸,不被周圍的人、事所打擾,自己內心包容所有,給觀者更為直接的視覺感受,展現出新的一種生命體驗空間。
  (三)沖和流動之美
  《周易》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惫识?,《周易》認為美在生命之中,生命即美,而這種美的最高表現為“沖和之美”,“沖”為流動、動態,“和”為和諧,世界萬物只有流動和諧,才能長久不衰,經久不息,生命也才能獲得最順暢、最理想的發展。以“和”為美,是中國比較古老的觀念,也是中國美學關于美的核心思想。中國哲學強調以靜制動,在寧靜中表現出生動活潑的生命精神,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相融互動,也就是舞的精神。舞的精神貫穿于中國藝術,宗白華先生曾說,中國藝術的最高形式是書法,書法的根本精神在于樂,而樂是伴奏音樂節奏在跳舞。高妙的書法,就是一個舞者。同時,中國藝術有重視線條的傾向,舞的精神在于線條的律動。
  舞的精神在中國藝術中體現為動靜相生。而照片是靜止的,可是一定的靜不是藝術追求的目標,藝術表達形式要有活的韻味。因此,在作品《流·動》(圖4)中,采用了快門放慢的影像拍攝手法,行走的人群流動成多樣的線條,如在時光中穿梭,強調它的時間性,要在一定的空間中體現出時間的流轉,在靜中追求動,動中有靜,動靜相宜,力圖表達瞬間即逝的短暫存在,使抽象虛幻的線條展示出生命的變化,達到時光流轉,超越時空之感。
  (四)生命的色彩
  《周易》中的離卦象征太陽、火焰,火寓意擴張,展示力量,代表積極向上、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而紅椅子的“色”,正是代表一種積極的創生力量,代表著創新、革新,轉變靜止看問題的方式,要形成動態、變化看問題的思維觀念。并且《周易·系辭上》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生生之謂易”,也是創造生命謂之易,與離卦卦象的象征意義相一致。
  在《色彩人生》這一系列作品中,采訪了各行各業、各個社會階層及各個年齡段的人們。他們雖然身處不同年齡、環境、職位等,但他們每個人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有著鮮紅色的血液,具有著強大的活力、創造力和生命力。其中,有懵懂可愛的四歲小朋友(圖5),正如早上剛剛升起的火紅太陽一樣,代表著新生命、新的創生力量;有二十歲不到剛剛成為“北漂”一員的保安(圖6),他的行為舉止和眼神中有著一種羞澀、靦腆和涉世未深的稚嫩;有五十歲左右的書攤老板(圖7),臉上的沉穩和老練中透露出一種熱愛文學的氣質;還有一位剛剛滿七十歲熱愛生命的來自山東的老大爺(圖8),看著他臉上精氣神,讓我感受到了他的生活、生命就像紅椅子的色彩一樣,豐富多彩、充滿活力與精神。坐在紅椅子上,他們訴說著每個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把他們拉回曾經的多彩人生,突出時間性,每個畫面、故事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關于人生生命的“舞臺劇”,每個人都在主導著自己的命運故事。
 ?。ㄎ澹﹤鹘y觀照方式
  《周易》觀卦象傳曰:“風行地上。”觀,是說我們要全面、動態、游動觀照,突破人體生理局限,用心包容觀照的方式方法,以此來激發我們思考,傳達出一種突破界定、習慣的思維方式及“天人合一”、全面動態的觀照方式。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一文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也體現了這一觀照方式。
  在攝影作品《鄉間車站》(圖9、圖10、圖11)這一系列中,一方面,紅椅子作為其基本的功能工具,與乘客一直在村頭等待公交車的到來,這也是其作為座椅功能的實現基礎,其功能屬性也會與公交站牌相呼應,但它又因為色彩等特征給人一種抽離感;另一方面,另一名乘客以軍姿樣站立,而不是像生活中相對自然自由的站姿,始終給人一種這不是生活中常見的行為舉止,增加了戲劇性,其中紅椅子更可以看做是一名乘客、學生、老人等,“兩個人”靜靜地站立在路邊,若有所思,若有所想,或在溝通,或冷漠無視,又像是一個話劇、電影里的主人公,把它擬人化,走過鄉村的每一個車站,發生于不同的時間、空間,打破眾人對于“紅椅子”只是戲曲舞臺中的一個小小道具的這一思維定式,把它帶到現實生活中,使得更加生動地展現它的符號屬性和意義。
 ?。┪枧_空間的變化
  紅椅子不局限于傳統戲曲舞臺空間,通過“行走”,舞臺視野拓展開,以山為背景,以河流為背景等,每一塊土地、環境都是一個舞臺。因此,“行走的紅椅子”帶來新的“舞臺觀演空間”和新的“舞臺觀演關系”。
  傳統戲曲舞臺的演出場所為鏡框式舞臺,它的顯著特征在于始終有一個舞臺框的存在,把統一的劇場環境分割為兩個不同的空間:舞臺和觀眾席。因此這樣的劃分也將演員和觀眾分為兩個人群,同時,戲曲舞臺上“一桌二椅”始終處在舞臺框內,與觀眾存在一種間離感,所以鏡框式舞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甚至無法很好地傳達出戲曲優美的聲腔、程式動作和神韻,無法形成更好的觀感體驗。
  而當紅椅子“行走”出來,周圍的環境景物都可以作為舞臺布景的一部分,生活中的人群、動物既是主要演員又是觀眾,既是親歷者、扮演者,也是旁觀者,與流動的人和物、聲音、影像等感染每個人,與周圍的人們產生更為直接的互動、溝通、交流,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從而獲得更加意想不到的觀感體驗和感受。在“行走的紅椅子”拍攝中,根據之前不同的設計路線,行走于不同的環境“表演”空間,“表演者”與觀眾始終來回穿梭于中,往復變換自己的角色,讓他們都成為缺一不可的戲劇主體的一部分,這種行為使得其更加有趣,并韻味無窮。在作品《對話》(圖12)中,紅椅子作為功能工具既是參與者,又是旁觀者,是叔侄兩代人溝通對話的見證者、傾聽者;而在作品《共舞》(圖13)中,一位中年女士在日出時分的海灘上跳舞,紅椅子像是觀者,觀賞她的自由快樂的獨舞,又像是一個舞伴或者伴侶,臉上露出滿滿的笑容,在大海的音符伴奏下與她舞蹈,舞出自己內心的生命感悟。
  二、結語
  它是一把椅子,又不只是一把椅子。把傳統戲曲舞臺空間符號化的“紅椅子”提取出來,拿到現實環境中,思考在中國傳統美學觀念下的意義,吸收傳統,發掘傳統,融合現代,引發人自然和天然的藝術創作方式和態度,重新認識它的美學藝術價值、實踐價值及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2]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劉綱紀.《周易》美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5]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查爾斯·詹克斯.后現代建筑的語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7]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8]朱伯崑.易學基礎教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36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