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的生活美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代城市是社會生態系統,是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的復合系統?,F代城市中有眾多標志性建筑,這些建筑傳承著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人們生活在現代城市,好的建筑帶來美感,能給生活增添溫暖和色彩。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是石頭的史詩,更是建筑者精工技藝和藝術審美的完美表達和呈現?,F代化城市的建筑,既要遵守規則,也要考慮人自身情感的因素。生活美學作為美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對生活美的審美規律的科學。人們在審美中,美感差異具有普遍性、絕對性和永恒性。正確對待美感的差異,樹立正確審美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現代城市; 建筑; 生活美學
中圖分類號:B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5-0132-03
一、現代城市的功能
現代城市是一個社會生態系統,是人們為改變結構、改變物質循環和部分能量轉化,受人類生產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也是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國內學者從多個角度對城市有三十多種定義。
在現代城市中有眾多標志性建筑,也叫地標性建筑,城市標志性建筑最重要的特點,有兩樣東西永遠不會忘記,正如詩人納喬姆·??嗣飞钋榈卣f:“這就是母親的臉龐和城市的面貌?!?城市承載著人們生活成長的記憶,傳承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人們生活在現代城市中,各種好的建筑帶來的美感,給生活增添了溫暖和色彩。
不少人喜歡利用節假日去參觀古建筑和文物,建筑凝結著人類智慧,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的象征,從故宮到頤和園,從寺廟到民宅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建筑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諧觀。這可以從古建筑的選址上體現出來,選址是尊重自然和順應環境,根據土地資源狀況來合理安排用地。
中國的古建筑不僅講究“天人合一”,還充分體現了“中庸”的思想觀念?!爸杏埂笔侨寮业囊环N思想理念?!爸小笔侵钢虚g、合適。2010年上海世博園的中國館地處核心地段,是南北、東西軸線的交匯處。建筑構思以夏、商、周建筑為參考,呈斗拱形。這種傳統元素體現出中國古建筑之美和中華文化的精氣神。世博園的地區館,圍繞在中國館的周圍,以現代建造手法為主,呈現出和諧、美麗的景象。它們互為對仗,互為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中國主題統一的整體。主館的中國紅帶有明顯的中國性。2019年,北京世博園坐落在長城腳下,主打“錦繡園藝情,如意中國夢”的設計理念。圓潤富有感染力的建筑,環山抱水,如同溫潤如玉的如意舒展在青山綠水之間,古典而細致地再現了中華傳統建筑的神韻。國家館的主要展廳,更是繁花錦繡,各種顏色的谷物,在“梯田”造型上,運用噴霧、照明等技術,呈現出一派返璞歸真的田園景色。這種貫穿自然生態理念的設計,既來自中國的農耕文明,又體現出生活美學的“雅”。雅致的生活是對鄉土中國的歷史追憶,是對田園牧歌生活的精神向往,是對抱樸守真心靈生活的回歸?!吧蠲缹W就是一種回到生活世界的本體論美學,它所持的是嶄新的審美觀、生活觀、藝術觀、環境觀和哲學觀。 ” [1]
二、生活美學在城市中的作用
建筑是凝固的藝術,是石頭的史詩,更是建筑者精工技藝和藝術審美的完美表達和呈現。人們生活在現代化城市,能夠欣賞到美的、好的建筑,說明建筑是城市人審美活動的一種載體,如果忽略了城市人的主體地位就不能很好的把握城市的精神。“城市美學是一門研究建筑、城鎮、大地景觀等一般審美規律的綜合性的部門分支美學。” “城市美學所涉及的美學門類則主要有環境美學、技術美學、生活美學、美學”[2]。美好的建筑設計,能為城市增光添彩,城市美學中所涉及的生活美學是一種軟實力,生活美學簡單地說就是生活之道。如果人活著沒有情趣、沒有質量、沒有欣賞到這個世界,那么這個城市里的美好事物便失去了意義。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我所以不主張保存宗教,而欲美育來帶他。[3]”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以美育代宗教”。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劉悅笛是生活美學的倡導者,他所著的《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一書,有這樣一段話:“只要接受藝術和欣賞藝術,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會滋潤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壯成長。久而久之,這樣的人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和諧的和發展完美的人。如果一個社會由這樣的人組成,整個社會也就成為和諧的社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在認識美、發現美、追求美和創造美。在中國的美學觀中,既有道家的對立統一觀點,也有儒家的綱常思想。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現代化城市的建筑,既要遵守規律,也要考慮人自身的感受,這就是現代化城市在追求理性的同時,也考慮到人的情感因素。生活美學作為美學的一個分支,與文藝美學并列,是研究人對生活美的審美規律的學科。生活美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自然美的欣賞和改造,社會美的欣賞和改造,都在人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們既有共同的審美規律,也各有獨特的審美規律。生活不像藝術那樣能夠集中、充分、強烈地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但它是藝術的源泉。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生活美的接觸和欣賞的時間與數量,遠超過對藝術的接觸和欣賞。因此,生活美學對于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豐富的內容。同樣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們,不同的審美觀,可以體現不同人的本質和發展方向。審美觀具有崇拜型和感受型兩種,但這兩種審美觀都具有自身的狹隘性。人要想超越自我就必須培養出一種正確的,符合自然和人性發展的審美觀。生活在現代城市和同樣的環境中,人們對審美的觀點、標準、能力不同,審美會產生差異,或產生矛盾。美感差異具有普遍性、絕對性和永恒性。正確認識美感的差異,對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創造發展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審美的發展與實踐
現代城市生活美學,帶給人們從日常用品、家具、裝飾品的美,到服裝、發型、美妝等等的美,已經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并付諸實踐。美的主客觀怎樣更好、完美統一??档掳l現了審美活動中理性與感性、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并想在自己的學說中予以解決。由于唯心體系的局限,康德沒有達到目的,但卻給后來的美學家以啟示。希勒發現了康德美論中的辯證因素,認為人與自然、理性與感性都應在審美活動中,他承認美是客觀對象,但美必須以人的反思和情感為條件,才能作為形象顯現被人感覺到。希勒較早在美學中提出人的本質對象化的思想,他認為美必須一方面服從物質世界的必然規律,另一方面顯示出人精神世界的自由。黑格爾是西方第一個自覺把辯證法作為基本方法解決美學問題的哲學家,他指出美是理念感性顯現的論斷,認為理性和感性、主觀和客觀都是具有片面性的存在,只有在二者辯證關系的運動中統一起來,才能達到最高真實存在(即絕對理念)。雖然黑格爾把理念看成是超越人主觀而客觀存在的精神實體,但在表述絕對理念的辯證發展時,卻認為人是絕對理念外化的產物。人把自身內在的理論轉化為外在的現實,人在對象中確認自己的本質力量就能產生審美活動?!叭祟惖恼J識活動絕對地抽象思維即舍棄全部形象素質的純抽象思維是難以理解的。[4]”美在主客觀統一的問題,是馬克思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把美放到實踐中去考察,去探索美的根源。認為主體的審美活動,只是作為實踐主體的人社會歷史活動的組成部分,人的觀念及其反映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只能產生于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被社會存在所決定。因此,在審美活動中,主觀的審美意識和客觀的審美對象相互有辯證作用的統一。因此,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們,讓生活美學在辯證統一的審美中,使城市與生活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劉悅笛.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8:15.
[2] 馬武定.城市美學之一[J].規劃師,2000(4).
[3] 文藝美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179.
[4] 錢學森,劉再復等著.文藝學.美學與現代科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421.
[責任編輯:楊楚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00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