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美學價值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漆器的文化是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歷史中的楚國尤為豐富和精美先進,楚國的人民善于制漆,用漆,特別在工藝上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因此,在當下社會漆器發展中有著長遠影響的深刻意義,所以現在有著這個意義條件去討論和研究漆器文化的文學價值探索。
根據史記記載:我國是作為制作漆器最早的國家,我國漆器的文化演練到如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從而了解楚國作為戰國時期最為強盛繁昌的國家,它擁有著幾乎最巔峰的技藝和美學裝飾,特別在漆器上尤為造次,楚國漆器外觀清新典雅,細節精致絕倫,是極其具有美學價值研究的意義,同時擁有著美術鑒賞的美學思想,因此首要了解楚國的漆器工藝從而深刻挖掘其中的漆器美學思想。
楚國的漆器文化盛行,漆器的制作主要以皮革、木頭、動物骨骼為材料,楚國的漆器工藝上的制作分類可以歸為木頭器具制作、彩繪文樣、漆器的髹飾,大致三大類。
木胎是最近這些年來,我國出土了大量的楚漆器,這些漆器大多是木胎漆器。不同的木胎漆器的制作方法與用途有所差異。楚國木胎漆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挖制、斫制以及卷制。通常情況下,采用卷制工藝制造的漆器外觀上呈圓形或者扁圓形,漆器的體積一般較大。通過斫制得到的漆器一般作用具之用。挖制的漆器的體積一般較小,這些漆器主要是一些小型的杯子、勺子。還有一些則是針刻和扣器的表現方式。楚國漆器工藝,較之古代有很大進展,如鑲嵌、脫胎技術在此時出現,而雕刻技藝呈現出更加成熟精湛的面貌,這應該與鐵工具的出現有關。1965年出土于江陵望山楚墓的木雕座屏,是楚國漆器雕刻藝術中的犖犖大者。楚人超拔的才智與精湛的技能,在這件漆木雕刻上得到充分的展現。楚化“買櫝還珠”新解----楚國的漆器文化邵學海(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木雕座屏通15、橫長51.8厘米,由一扁平的底座和長方形的框架構成,它大概是純粹的藝術品了。木雕座屏體積很小,但是雕刻家用透雕、圓雕、浮雕相結合的綜合工藝,刻出鳳、鳥、鹿、蛙、蛇等55個生動活潑的動物。有鳳4只,鸞4只,鳳鸞分布在屏面主要的位置上,兩兩相對。鹿4只兩兩相對,小蛇15條,也是用透雕的手法制成。屏面上共有動物27只(頭、條),都是通過廝咬,爭斗而相互聯系起來。這些動物用整木雕成,每一局部都是單個可愛的圓雕作品,合攏來則是一組生機盎然的童話世界。橫長的屏面以對稱而富于形式感的格局,將這些動物相互重疊交錯,屏面玲瓏剔透,氣氛熱烈,情緒奔放。屏座兩端著地,中間懸空,藝術創意與屏面呼應。其底部和周邊滿布浮雕的蟒蛇,計有26條,蟒蛇盤繞蠕動之態,極其逼真。屏座上另有兩只立雕青蛙,被蜿蜒而上的蟒蛇咬住。木雕座屏通身髹黑漆,用朱紅、灰綠、金、銀等彩色描繪紋飾。
除了虎座飛鳥、鎮墓獸等冥器具有象征性,有些作品,或是他們對原始時期人獸共處之情境的追憶和緬懷,或是對動物世界真切的記述。雖然屏面似乎反復描繪了激烈的爭斗,但絲毫沒有震撼人心的血腥氣,倒像一個打逗嬉鬧的樂園。這些動物或追逐,或喙咬,或虬結,或奔馳,洋溢著歡快的情緒。楚人身上原始的情感沒有褪盡,初民的思維往往影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所以他們才具有人類童年的情懷,創造出人類童年的心像,2000年后的今天,他們的作品給了我們無盡的遐想,和猶如面對兒童般溫馨的情感。
彩繪紋樣中龍紋與鳳紋。紋飾在漆器表面的蟠龍與蟠鳳被稱作“龍紋”與“鳳紋”。龍紋與鳳紋的表現形式并非一成不變,它們的規模以及形態隨漆器的造型的變化而變化,某些漆器上的龍鳳紋形態十分夸張與抽象,能給觀賞者與使用者帶來別樣的感覺。工匠們將漆器上的紋飾加以分解而得到形態各異的新圖案。已出土的楚國漆器中漆琴的鳳紋變化十分突出,而漆琴是鳳紋刻繪的主要對象。
其次幾何紋。三角紋、漩渦紋、云紋、雷紋、菱形紋等,是漆器幾何紋大家庭的主要成員,它們的應用范圍較廣、應用頻率較高。幾何紋在楚漆器中常以帶狀的姿態出現,紋理變化多端,布局形式較為靈活自然。以及帶有一定情節的漆畫。楚漆器上有大量的有關神話傳說與反映社會生活的漆畫。有關神話傳說的漆畫主要描繪了神話人物,而反映社會生活的漆畫則描繪了狩獵、貴族出行以及祭祀等生活場景。
漆器的美學特征里表現出楚人非常敬仰神靈,在此背景下,楚漆器成為人與神靈交流的工具。楚漆器擁有大量的美學形式,基本所有的美學形式反映的是神怪與自然。楚人敬畏自然,由于科技條件的限制,楚人對自然界的了解較少,因此也就愈發地向往自然,因此,技藝精湛的工匠們便制作精致的漆器來表達對神靈與自然的崇尚與贊美之情,祈盼來年能夠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內在美以及外在美是楚漆器主要的美學形式。漆器的外在美指的是美的外在形式,其與漆器的內容無緊密的聯系,甚至毫不相關。目前,已出土的楚漆器所表現出的外在特征較為一致,一般是節奏鮮明、比例和諧等。楚漆器的內在美指的是美的內在形式,其是工匠欲通過漆器所表現的真善美。
應當看到,戰國時期的漆器制作工藝領先于世界,而當時社會的變革較為激烈,在此情形下,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倫理意識不斷變化,從而間接地促進了漆器制作行業的發展。楚漆器的主色調為紅與黑為主,漆器一般呈現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的特征,紅與黑的強烈對比使得漆器形成了富麗端莊、典雅樸素的風格。
楚漆器的美學內涵里漆器圖像的抽象美幾何云紋、龍鳳紋是楚漆器的主要圖形。楚漆器通過抽象線條與寫實圖形的對照,使觀賞者欣賞到了抽象的龍鳳圖形。菱形紋、三角紋等幾何紋蘊藏了大量的抽象圖形。流暢多變是漆器幾何紋的主要特點,工匠在漆面上繪制幾何紋使得漆器呈現出生動的氣韻。楚漆器各類各樣的龍鳳紋、云鳳紋以及云龍紋,能夠有效地表現出漆器圖像的抽象美。漆器圖形的浪漫風格中許多楚漆器的裝飾表現出了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楚國工匠們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優秀的創造力,從而使得楚漆器表現出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楚漆器上的神怪、仙人圖像表達了工匠對神秘力量的向往與追求。楚漆器上的山水圖、社會生活圖風格多變,刻畫技藝精湛,具備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漆器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且作為制作工藝和重要傳統工藝的組成部分,是世界發展史的極大創舉,通過討論研究漆器的價值從向在美學思想和內涵的影響上都有利于我國傳統工藝的傳播和影響,以及當代制作工藝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獻堂.戰國秦漢漆器裝飾的構成方式和布局意識[J].藝術探索,2014(05).
[2]王鵬飛,劉長宜.淺談荊楚漆器虎坐飛鳥裝飾語言[J].藝術教育,2015(03).
[3]李耿,曾明.黑色處理珍珠的拉曼光譜特征研究[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4(S1)
作者簡介:范林桃(1993.09-),女,苗族,籍貫:貴州,貴州黔東南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方向:美術理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