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美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城市環境進行藝術性設計是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巨大工程,因為城市環境設計強調美學和美感,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對城市環境進行設計是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對城市環境進行藝術改造,這不僅關系對城市環境的改造,還要關注城市各群體之間的關聯利益以及矛盾調解。因此,我們在進行城市環境技術改造的過程中要反思多方面的問題。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環境藝術所具備的美學特征,然后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我國當前進行城市環境藝術改造面臨的問題,強調了美學審思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城市環境藝術;美學分析;反思
1 我國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美學分析
1.1 自然美
自然景觀是進行城市環境藝術改造的重要基礎,自然中包含的空氣、陽光、植被等基本元素都是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自然美特征。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進行再次藝術改造可以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需要,特別是在追求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今天。自然美特征可以滿足城市日益發展的要求,同 r也符合大眾的審美需要。
1.2 社會美
城市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備空間,對城市環境藝術進行改造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通過藝術設計可以系統的設置、建設、組合建筑群體、園林綠地的改造以及建筑來打造人們必備的生存空間。讓現代城市不僅具有自然美,還要具有社會美和人文美。這不僅僅是讓城市更美,而是要為人們的生活、交際營造良好的氛圍。
1.3 建筑美
建筑是組成城市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主體。我國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是通過改變建筑的特征來完成的。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把建筑的群體組合成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建筑個體的特點和形式,同時使建筑不再孤立,而是顯得更加和諧,還可以突出建筑的審美內涵。特別是在我國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建筑群體具有民族性與時代性,而且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所以我國的建筑特別注重創新與協調。
1.4 文化美
城市環境不僅具有社會美,還具有自然美。而且不同地區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特點,同時建筑特征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特征,這些建筑特征不僅賦予了城市環境獨特的美,還可以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當然文化美不是獨立的,而是把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建筑美等完美的結合起來,這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是特別重要的。所以為了使建筑顯得更加具有時代特征和歷史特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時不僅要融合傳統的設計理論,還要把現代的城市環境設計理念結合起來。文化美可以推動我國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還可以展現城市多重的精神與氣質。
2 我國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反思
2.1 權利審美問題
為城市居民營造良好的氛圍和良好的生活環境是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首先就是要尊重城市居民的需要,特別是要在他們的設計建議的基礎上進行決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一般是由政府和開發商單方面來決定的,并沒有體現城市居民的需求,而且有的開發商多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城市建筑的構筑,而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他們主觀的認為城市居民的建議是沒有必要的,也沒有實施的可行性。權利審美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城市環境設計的審美需求,這和人們過分追捧的威嚴、高大、豪華等審美情趣相背離。這也會嚴重影響度量城市環境美學的標準,同時這也關系到政府的政績。因此,在大部分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城市基建并沒有受到政府部門和開發商的廣泛關注。這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使城市居民喪失了作為城市主體的基本權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很有必要和政府以及開發商進行協商,同時也要明確告知設計師要結合當地區域的特征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城市居民的決策參與權與監督權,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體現城市環境的人文性特征。
2.2 偽生態問題
雖然我國城市環境設計開始注重生態城市的構建,但是這只是單純的停留在口號上,而沒有真正的落實到實際運作中。還有的城市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中僅僅是追求表面意義上的強調生態城市建設,但是實際設計卻沒有一點生態建設的影子,比如說很多城市為了追求路面的好看,大多使用大理石、花崗巖等進行路面覆蓋,這種材質不僅不利于地表水的滲透,還可能引發洪澇災害。還有的城市通過增加草坪來體現生態意識,但是這卻需要耗費大量的水源進行后期的維護,并且草坪不僅不能很好的降低噪音,對于吸收灰塵也沒有很好的效果。還有一些城市為了降低綠化成本和后期維護的費用,而使用一些假的植被進行城市環境設計,這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本末倒置,對改善城市環境沒有任何好處。
2.3缺少環境藝術的保護意識。目前在城市中有許多的環境藝術作品, 槿嗣譴蛟煲桓雋己玫納 活空間,使得居民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當人們欣賞這些環境藝術作品時,缺乏保護意識,出現一些破壞環境藝術作品的行為,例如肆意的踐踏草坪;在植物上刻字等等,這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這就要加大對環境藝術作品保護的宣傳,應讓居民充分認識到環境藝術作品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并強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提高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正確欣賞環境藝術作品,實現居民與環境的良好互動,進而不斷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
2.4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趨同化。每一座城市,具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差異性,應充分反映每一座城市的特色。但是在具體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城市特點,使得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趨同化,例如在設計城市雕塑作品時,主題大多是奔騰、向上,而且采用材質大多都是不銹鋼,所以導致這種雕塑作品過于普遍,毫無特。而且對于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因此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挖掘,應確定特色主題,并采用合理的材料、風格來更好的表現城市,進而打造特色城市。
參考文獻:
[1]高小康.第三種城市美學:異形地志學或城市之鏡[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8(02):101-108+160.
[2]王陽,黃明華.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生態城市與生態美學的融合[J].規劃師,2013,29(01):11-14.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省沈陽市 1100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