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化學教學中的美學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化學時時體現出科學的美的魅力,如何和學生一起去發現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是每一位化學老師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發現、感受、探尋、創造化學之美,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化學;物質之美;變化之美;規律之美;創造之美;求真之美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96-2
  “科學是美的,每個科學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庇锢韺W家狄拉克從他對數學的靈感出發,認為數學的最高境界是結構美,是簡潔的邏輯美。楊振寧認為物理學有3個領域,每個領域有不同的美,第一是實驗的領域,第二是唯象理論,第三是理論架構。發現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是人的天性,化學學科也不例外,它是一個充滿美感的和諧體。如果我們的化學老師能和學生一起用美的眼光去探索物質世界的新奇與奧妙,既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還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
  一、感受化學物質之美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贝笄澜?,滄海桑田,處處有美,時時有美,引導學生感受蘊藏著美的物質世界,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實物、模型、多媒體等手段,和學生一起感受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物質世界。在教學CaCO3相關知識時,筆者總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千姿百態的天然溶洞,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的向往。還有初中化學中C60足球烯的完美結構、璀璨奪目的切工鉆石、江河湖海的壯麗景色、山川云霞的奇妙變化,無不是吸引學生并讓學生終身難忘的美之所在。
  化學儀器是美的,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化學實驗時,筆者總是把各種儀器擦拭得干干凈凈、光亮如新。質地晶瑩剔透的化學儀器,總是給學生以清新愉快的美感。還有鐵架臺的堅實,長頸漏斗的秀氣,集氣瓶、燒瓶、錐形瓶的對稱,分液漏斗、長頸漏斗的實用等無不是引導學生發現美的良好素材。
  二、體驗化學變化之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總是體現出物質的變化之美,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活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用五彩繽紛的化學物質和豐富多彩的化學變化,讓學生體驗化學美”[1]。無論是金屬與酸反應的輕輕氣泡,還是溶液中產生的各色沉淀,無論是鐵絲在氧氣中的奇花綻放,還是酸堿指示劑的瞬間之變,都體現出物質的變化之美。在驗證分子運動的實驗時,我總是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觀察體驗品紅在水中的悠然擴散的現象,和學生一起欣賞品紅如花般悠悠綻放之美。在酸堿鹽有關教學中,我總是補做這樣一個實驗,先讓CuSO4與NaOH反應,出現藍色固體,這時可能溶液較濃,固體很難出現絮狀,但在反應后的試管中依次加入硫酸和少量氫氧化鈉后,出現了細煙飛絮般的藍色固體,學生在嘖嘖稱奇中感受到物質世界無窮變化之美,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實驗裝置是美的,在介紹“固液常溫裝置”時,筆者總是提供多種儀器,在簡易裝置的基礎上讓學生設計相關改進裝置,然后選擇儀器組裝裝置,分析裝置的優缺點,得出最佳方案。整個過程學生都在積極有序地進行著,從裝置圖構圖的整體性和實用性,再到完美性,讓學生體會到和諧流暢的組合設計之美。實驗操作也是美的,實驗操作的準確,靈活,動作的嫻熟、規范、一舉一動的恰到好處,這本身也是一種美。
  三、探尋化學規律之美
  物質世界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美妙的,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的觀察,美育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在對物質的審美感悟中,也同樣包含著對自然規律的感悟和理解。通過不斷挖掘物質內部深層次的美的要素,讓學生去感悟物質世界的和諧統一之美,可以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筆者在教學分子(原子)間隔與物質三態變化、熱脹冷縮關系時,往往把它與質、量互變聯系起來,再與學生學習的積累與頓悟聯系。在教學溶解性與溶解度、酸堿性與酸堿度時,聯系高度、尺度、角度、溫度等概念進行教學,讓學科教學與度的把握進行有機的關聯統一。這樣的挖掘,既培養了學生辯證唯物的觀點和哲學思維,又讓學生體會到世界萬物的和諧統一之美。
  自然界在外觀上紛繁復雜,似乎雜亂無章,但在實質上是有規律可尋的。教者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去分析、鑒賞這些理性之美,把握住這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與美學教育的有利時機,就可以把化學中的美學教育上升到新的境界。結構決定性質思想、守恒思想、動態平衡思想,這些看似單調、抽象、枯燥,實際上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內容。化學原理與定律用高度簡練、概括、準確的語言,揭示了大自然中紛繁復雜的物質變化,這也是一種美。電子排列的自然有序,運動軌跡的完美無缺,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的矛盾均衡,氧化與還原的相對統一,化學反應的質量守恒,微觀世界的運動轉換,無不散發著物質世界的美的奇香。優勝劣汰、物競天擇與金屬置換,運動與靜止的相對絕對,宏觀與微觀和諧統一,元素顯現出的周期規律,都體現出世界的均衡、有序、和諧之美。這些高度凝煉的簡約之美是深奧的、理性的、智慧的,沒有明顯的感性形象,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用心去體會,我們有責任與學生共同分享、欣賞、感悟這種理性之美。
  四、創造化學生活之美
  我們學習化學,掌握化學變化規律,既可提煉出自然界原有的物質,也可以制造出原來并不存在的物質,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這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美。五光十色的煙花,巧奪天工的合成纖維,萬紫千紅的棉麻絲綢,富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這些美的產品是社會美的一部分,由精巧造形美進一步形成藝術美,我們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些都是人類對美的創造。
  再如,在人教版舊版教材中有一個選做實驗,制取硫酸銅大晶體,雖然新版教材已經沒有這個實驗,但在本人的近幾年教學中一直保留著這個實驗。筆者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和學生一起探究制取,當同學們看到自己親自“制造”的近乎完美的美輪美奐的晶體時,無不興奮異常。通過這樣的實驗,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探究的樂趣,又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五、踐行化學求真之美
  化學建立在揭示化學反應本質的基礎上,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科學求真,真中涵美,真與美、科學與藝術是統一的,我們應當讓我們的學生深刻領悟到在科學上只有最真的才是最美的。蔡元培曾說過,“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與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也”?;瘜W家的人生之美是永恒的,人生之美,源于不息地奮斗和拼搏。打開化學史,諸多化學家在逆境中的堅忍不拔,在科學探索中的積極進取,在危險實驗中的鎮定從容,無不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震撼之美。在學習純堿時,筆者總是利用較長的時間去介紹中國化學工業史上杰出的科學家、為祖國的化學工業事業奮斗終生并以獨創的制堿工藝聞名于世界的侯德榜。這樣,教師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有限的化學知識,而是學生終身受益無窮的意志品質與人格力量,形成各自個性化的審美情操,去踐行科學求真之美,去創造化學生活之美,從而“陶冶活潑敏銳之靈性,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
  我們的教學如能讓每一個學生充分體驗到物質世界的美妙所在,就能使學生能動地把自己的感情賦予物質世界,使得客觀的物質世界充滿了人性化的生命情調,從而體現出美育情感陶冶的功能。這樣,教師就可以以不可抗拒的美的魅力,征服學生的心靈,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從有趣、樂趣向志趣發展。如此的話,我們培養出來的可能不僅僅是化學愛好者,極有可能是對科學有大愛大悟,有著積極求知、求真、求新的一代化學大師。
  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可以激勵人的意志。在以人為本,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化學教育中滲透美育是我們共同的呼聲和追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知到化學美的存在。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善于挖掘,善于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有利于學科教學,而且可以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從小就培養起對美的愛好,培養起融美于心的習慣,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3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