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聲樂表演是對聲樂作品的二次加工,因此,聲樂表演包含了聲樂作品和聲樂演唱的兩種藝術美感,所以需要對其中包含的美學思維進行思考。隨著人們審美標準的變化,對聲樂藝術的要求程度在不斷提升,因此,研究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結合筆者自身的實際經驗及思考,結合聲樂表演中的美學原理,從感性美、技術美和形象美三個角度思考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
  【關鍵詞】聲樂表演;美學思維;美學表現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種表演藝術,聲樂表演是通過表演者的聲樂技巧和舞臺形象對聲樂作品進行表達和自我意識的二度創作。因此說明了聲樂表演的三種特征:感情特征、技巧特征與形象特征。所以,聲樂表演賦予了聲樂作品鮮活的創造行為。在表演過程中,將自己的意識與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與作品相結合,與作品原創的情感相結合,從而實現聲樂表演的最終價值。從思維上看,無論是聲樂表演過程中的情感賦予、技巧應用和舞臺形體都包含了美學思維:情感是音樂的美學內涵,技巧是音樂的美學媒介、舞臺是音樂的美學視覺,這三種美學思維共同賦予了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實現了聲樂藝術的美學本質。
  一、聲樂表演中的美學原理
  聲樂表演中的美學原理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統一性美學原理。這種統一來自于聲樂作品的發展統一。從實際上看,聲樂作品從古至今一直具有別樣的魅力,它貫穿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無論是歷史、現代,還是政治、民俗都包含了聲樂藝術。例如我國早期古典的漢樂府到現代的流行音樂,從國歌、中國風到民族音樂,這都是聲樂藝術的體現。在從聲樂作品本身來看,聲樂作品的感情從創作開始,不同時代的流傳為其賦予了不同時代的特征,例如《義勇軍進行曲》早期表達了中華民族抗戰時期的堅韌和不屈,在現代又成為了我們不忘歷史、開拓未來的指引,這就是聲樂的統一性美學原理。
  第二,再造性美學原理。聲樂表演是對聲樂作品的表演。每部作品在創作的時候都融合了當時的時代特征與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聲樂表演不僅是音樂的結合,更是歷史背景的載體,創作者的再現。例如古詩詞音樂,古詩詞音樂的表演不僅是將音樂結合,更是古代文人騷客的內涵結合,通過這種內涵結合賦予了聲樂表演的再造性特征,呈現出再造性的美學原理。
  第三,視聽美學原理。聲樂表演可以拆分為“表”和“演”,其中的表是對聲樂的演唱,而演就是對聲樂的演戲。在“表”的過程中,表演者通過聲樂技巧來展示聲樂作品,通過高音、低音、起伏、共鳴、換氣等聲樂技巧對聲樂曲譜進行演唱,從而展示出聲樂作品的表象;而“演”則是通過感情、表情、動作等展示聲樂作品的感情,從而實現對聲樂作品中旋律和內涵的整體傳遞,給予觀眾從聽到看的聲樂藝術享受,這就是其中呈現的視聽美學原理。
  二、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分析
  (一)聲樂表演的媒介——技巧美
  聲樂技巧是聲樂表演的基礎,也是聲樂作品傳遞的根本,嫻熟、正確的技巧可以讓聲樂表現得更加完整,更加富有藝術性。從聲樂演唱角度來講,演唱者要掌握適合自己的技巧,明確自身的發聲條件,從而對技巧進行深入思考,通過技巧美呈現出聲樂表演的基礎。
  具體來看,聲樂技巧包含了發音、呼吸、吐字、共鳴等,科學的技巧可以呈現出不同的作品表現效果,從而實現不同的美學傳達。例如嘹亮的高音、深沉的低音、穩定的氣息和節奏的起伏等。從美學角度看,聲樂表演中的技巧需要包含審美層面的關注,演唱者在練習的過程中要能夠結合自身的音色和音質形成對自己的審美判斷,明確自己的聲音概念,從而找到自己擅長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使用。
  首先是練習。在聲樂表演過程中的技巧處理上,首先需要對樂理知識進行明確的掌握,對各類技巧的聯系和應用進行明確,例如氣息的訓練、共鳴的訓練、咬字發音的訓練等,隨后對聲樂表演的技巧進行刻苦練習,從而提升自身的技巧美。對于很多人來說,自我感覺良好是演唱時的“通病”,因此,就需要對自己的聲樂表演技巧進行審美評判。所以,要關注表演過程中對于音樂聽眾的“主客”轉換,對自己的聲音有明確的認知,在練習的時候注意提升自己的演唱技能,從而實現聲樂表演中的技巧美。
  (二)聲樂表演的內涵——情感美
  藝術感情是藝術美的內涵,聲樂表演同樣如此。聲樂表演能夠烘托情節,有感情的演唱會讓歌曲的舞臺表達更加具有渲染力,帶情感的歌者也更加容易打動觀眾。如果歌手在歌唱過程中一味地展示歌唱技巧,注重聲音的色彩,那么唱出來的聲音雖然好聽,但不能動聽,就如同一個人雖然每天的生活安排豐富,但是卻不夠精致,失去了靈魂。同時,感情美也能積極進行信息傳遞。演唱者在對聲樂作品進行演唱和詮釋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對聲樂作品再創作過程,通過演唱的過程中將歌曲的信息傳遞給觀眾。傳遞的內容是歌曲的旋律、歌詞以及情感思想。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故鄉》作品就表達了作者對侵略者的痛恨與痛失親人的痛苦之情。從聲樂作品在演唱過程中的情感注入來看,情感的表達對作品的詮釋以及真實情感的再現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夠作為演唱者宣泄情感的一種手段,更能夠再現作者的創作意圖,每個人都有靈魂,如果把音樂作品比喻成人的話,那么演唱的情感就是作品的靈魂,積極的情感會產生積極的靈魂,從而讓作品的情感進行積極的表達,釋放音樂作品的魅力。
 ?。ㄈ┞晿繁硌莸闹爆F——形象美
  藝術的感官體驗是藝術美的呈現方式之一,在現代聲樂表演中,還需要重視聲樂表演的直觀體現,也就是聲樂表演的形象美。這里的形象美包含了兩個層面。
  第一,藝術形象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是人類能動認識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好的聲樂作品會對人形成形象。因此,聲樂表演也是如此,通過演唱者的加工和表現形成藝術形象美。這就需要表演者根據聲樂作品的相關信息,結合自身的演唱技巧、肢體語言以及情感外露對聲樂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在充分了解作品創作意圖和背景的基礎上進行作品形象的構思:或喜悅、或悲傷,通過這種情感的構思再加以表現,構造出作品的形象,傳遞給觀眾,形成聲樂作品的形象美。
  第二,表現形象美。現代觀眾的審美標準不斷提高,因此就需要為聲樂表演增添表現的形象,例如舞臺布景、燈光、伴舞等。這些表現媒介對氣氛烘托和感情傳遞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需要關注并設計表現媒介,從而賦予聲樂表演的舞臺形象美。具體來講,要結合不同的聲樂的作品進行不同的表現設計,例如結合不同作品的感情進行不同的舞臺布景、結合作品的起伏調節舞臺燈光顏色和強度、結合不同作品風格進行不同的伴舞,等等。通過多樣性的形象表現來讓聲樂表演直觀的表現出形象美。
  三、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首先對聲樂表演中的美學原理進行了思考,其次從技巧美、感情美和形象美三個角度分析了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雨果曾說,音樂是思維者的聲音,這句話可以說是涵蓋了音樂藝術的本質。音樂是思維者的聲音,所以,音樂的美學思維讓人激動、讓人感動、讓人興奮、讓人悲傷。關注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方式,并且對其進行整理和分析,對提升和聲樂表演者的音樂素養、藝術審美及歌唱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參考文獻
  [1]東明,張浩東,從日本人的漢唐詩吟唱論唐詩與音樂的關系[J].交響,2004(11).
  [2]王紅梅.含蓄中的浪漫主義氣韻[J].中國音樂學,2010 (2).
  [3]劉明瀾.論姜白石歌曲的風格[J].音樂研究,2008(11).
  [4]傅雪漪.中國古典詩詞的吟與唱[J].音樂研究,2014(3).
  [5]李海東,趙海清.藝術美學與音樂結合所產生的藝術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4(3).
  作者簡介:姚澤琪(198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聲樂方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