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學精神,不要科學主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科學教人求真?!背缟锌茖W,人類社會才能獲得前進的根本力量。關于科學,我們平時最重視的莫過于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然而,一個人的科學素養,除了科學知識以外,還包括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其中,科學精神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科學給人真理
一個具有豐富科學知識的人,如果缺乏科學精神,也難以獲得成功。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的人,無論從事什么行業,總有勇于探索、堅忍不拔的品格。
讀過《居里夫人自傳》的人都知道,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通過多年繁重的化學工藝的操作,從幾十噸瀝青鈾礦中進行反復的溶解、蒸發、分離和提純,在經歷無數次失敗之后,才從數十噸瀝青油礦中提煉出0.1克鐳。
我們確實是在研究中發現了鈾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新的元素,但其含量甚微,還不到百萬分之一。
?。ā毒永锓蛉俗詡鳌罚?
居里夫人身上那種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并非每個常人都具備??茖W家們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的科學成就,不僅是因為他們頭腦中儲存的科學因子,更需要他們身上凝聚的科學精神。
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還體現在她對全人類的大公無私。1920年,距離鐳的發現已經過去了十八年。一位美國記者拜訪居里夫人,原本以為她憑借“鐳的提純方法”這項專利技術已腰纏萬貫。結果,這位記者卻得知居里夫人在發現鐳之后就放棄了專利,并毫無保留地公布了技術方法。在居里夫人看來,鐳應該屬于全人類,不應該被人用來致富。更讓這位記者吃驚的是,當時居里夫人最想要的東西,竟然是這位科學家自己已經買不起的一克鐳。所以,后來才有了公眾為居里夫人捐獻鐳的事情。
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更讓她有了為科學獻身的勇氣和決心。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主要研究的都是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損傷很大。為了更好地觀察釙和鐳,居里夫人常常把它們裝入小瓶,帶在身上。他們的實驗室放置了許多放射性物質,他們一直承擔著被放射性物質灼傷的風險。為了深入研究和向公眾說明這些物質的存在,他們還常常拿自己當被試對象。由于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于1934年因患惡性白血病逝世。
正如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一樣,自古到今,科學研究常常需要科學家的付出,有時甚至是某種犧牲。居里夫人明明知道放射性物質的危害,而敢于去提煉、觀察和研究,沒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是不可能辦到的。
科學不是萬能
“要科學精神,不要科學主義?!边@是清華大學吳國盛教授《觀念讀本:科學》一書封面上的一句話。人類需要科學,但科學不是全部,科學不是唯一,科學不是萬能。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Harari)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被全球矚目。他在書中提出一種新銳的觀點:“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騙局!”
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松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
?。ㄓ韧郀枴ず绽度祟惡喪贰罚?
從古至今,一方面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勞動力,促進了物質的極大繁榮;另一方面,人類并沒有因為獲得科學技術的力量,生活變得越來越輕松,精神變得越來越快樂。相反的,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估計比過去大多了。
借著尤瓦爾帶來的驚世駭俗的觀點,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每一次人類社會的演進,科技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人類就減少辛苦了嗎?比如,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奴隸就比原始人輕松了嗎?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農民就比奴隸輕松了嗎?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就比農民輕松了嗎?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初期,工業革命拉開了英國推廣機器生產的序幕。工人并沒有因為機器的“幫忙”而輕松快樂,反而是機器生產逐漸排斥手工勞動,大批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失業,工資下跌,生活困難。因而,英國爆發了以搗毀機器為手段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的工人運動——盧德運動。
我們想一想,因為科學技術為人類帶來的發展,現代人就比古代人更有幸福感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們推崇科學技術的終極目的,必然是為人類帶來幸福。而這樣看來,人類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似乎幸福指數還降低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科學,也需要人文。
科學擁抱人文
近乎瘋狂的科學崇拜,會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科學需要擁抱人文,人類科學的發展需要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倫理學家等共同關注。
就像關于《未來簡史》的寫作目的,尤瓦爾如是說:
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有責任幫助人類做出聰明的決定。
對于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興起,我們應該非常小心,不能導致和農業革命一樣的結果——成就了一小撮精英而奴役了大多數人。
謀求人類幸福,或許光靠科學是遠遠不夠的。遠古時期,隨著石器的發展,金屬工具的出現,出現了剩余產品。人類社會因此變得更美好了嗎?結果是,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社會上出現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原始社會發展到奴隸社會,“一小撮精英”成為奴隸主階級,大部分人成為奴隸階級。當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國家分封建制,人類社會因此變得更美好了嗎?結果是,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一小撮精英”成為掌握土地這一生產資料的地主階級,多數人成為農民階級。當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人類社會因此變得更美好了嗎?結果是,封建社會轉入資本主義社會,“一小撮精英”成為掌握資本和生產機器的資產階級,多數人成為工人階級??茖W固然重要,社會更要和諧。
面對生物技術的成熟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中國青年報》記者曾經在采訪尤瓦爾的時候感受到:
讓人擔憂的是,科學家對生物學和計算機都頗為精通,卻對“新生物”中所包含的社會學和倫理學內涵未必了如指掌。在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新技術給了人類強大的力量,但人們不懂得如何聰明地運用這種力量。
所以,科學技術會給全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不僅僅是科學研究的事情,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情??茖W技術同樣涉及倫理問題,按照尤瓦爾的說法,“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有責任幫助人類做出聰明的決定”,這樣,人類社會才會健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