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激疑,質疑,解疑三管齊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從教師"激疑",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闡述了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創設質疑氛圍,并通過科學地實施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質疑能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動腦思考,解決學生疑問,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激疑;質疑;解疑;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 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138-01
  著名的物理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經驗或實踐上的一個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即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姡囵B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何其重要!只有學生敢問,會問,主動積極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幾年筆者一直從事中高年級教學,也漸漸發現課堂上的質疑有很多是沒有價值的,有的甚至是弄虛作假的,那么究竟怎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去質疑?怎樣才是有價值的質疑?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該怎樣去把握?怎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此,筆者就以所教年段為例,談談筆者在課堂上從激疑、質疑、解疑這三方面進行教學探索。
  1.激發提問的熱情,培育思維的熱土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愛問問題。在語文課堂上,怎樣激發孩子這種想問的熱情呢?
 ?。?)準備:質疑要點的明晰
  想要激發孩子的質疑我覺得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老師應該對課文有清晰的把握。這種把握一方面來自于對學生的了解,即學生針對課文能夠提出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才能提出來的;另一方面來自于對課文的研讀,即哪些問題可以簡單帶過,哪些問題需要重點解決,是必須要質疑出來的。這項工作不僅來自于長期教學實踐的積累,也來自于同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構建:質疑氛圍的營造
  想要激發學生的質疑就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那么這就要求老師在對學生質疑進行評價時,要注意分層對待。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思維勞動,并且努力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學生的情感和想法,理解學生的表達和思維,鼓勵學生有問就問,敢想敢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質疑中來。
  2.尋找質疑的方法,強壯思維的根系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孕育問題意識,教師必須培養學生逐步掌握質疑的方法,不但愛問、想問,而且會問、善問。
 ?。?) 由課題質疑
  課題文字精煉,內涵豐富,或透露著文章的內容,或包蘊著文章的主旨,或揭示文章的重點,或統攝全文,這就為“質疑”提供了突破口。比如在蘇教版四上《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中,引導學生思考:文章幾處提到 ‘衣袋’?為什么是裝滿昆蟲的衣袋?在《“番茄太陽”》、《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學會查“無字詞典”》、《人類的“老師”》等課文中,引導學生關注課題中引號的意義;在《孫中山破陋習》一文中,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陋習,為什么要破陋習,怎么破陋習等。如此通過課題質疑,進而切入課文研讀,則顯得十分順暢。
 ?。?) 由關鍵詞質疑
  學習課文時,引導學生對關鍵詞進行質疑,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更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蘇教版五下《秦兵馬俑》教學中,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走近它們的身邊,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睘榱吮憩F作者寄予在事物身上深厚的情感,大都會使用代表人的他(她),這里為什么是寶蓋頭的它?還有的學生問:“似乎意思是好像,這里可以去掉嗎?放在這里作者想要說明什么?”學生能夠抓住常見詞語的特殊含義,由關鍵詞進行質疑。再如蘇教版三下《海底世界》一文中,“儲存量,細胞,竊竊私語都是什么意思?,兩處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這些不理解的關鍵詞和關鍵標點的使用都可以引導學生去質疑。
  3.借助解疑路徑,開拓思維的疆域
  質疑是發現,發現是成功的一半;質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自主解決疑問的釋疑能力。為此,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應該輕易否定,也不要著急去回答,而是應該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開拓學生的思維。
 ?。?)通過閱讀課文自己解決
  對于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例如《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中,普羅米修斯為什么盜火以及怎樣盜火的和最后盜火的結果在課文中可以很容易找到。再比如《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文中,司馬遷為什么發奮寫史記以及怎么發奮寫史記和最后的結果也是學生能在讀課文中自己解決的。
  (2)通過教師點撥解決
  還有一些問題的解答線索在課文中比較隱蔽,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進行一定的指導。比如蘇教版五下《愛如茉莉》這篇課文,學生都能提出為什么說愛像茉莉,但是真正找起答案來不是那么簡單,課文中的語句不足以能回答這個問題,這就需要老師適當的點撥和引導。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給學生質疑解疑的方法,更要培養學生問問題的興趣,為他們播種有疑敢疑的種子,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啟莎.激疑·質疑·解疑·存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運作能力的探索[J].教育導刊,2005(12)
  [2]王雨雷.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例談“存疑”導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5(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2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