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質疑·鑒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教師在針對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選擇合適內容的時候,會通過考察不同因素來進行篩選。而在篩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利用現有條件克服困難,突破障礙,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更加舒適的氛圍,使學生更容易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學生可以通過誦讀、質疑、鑒賞等方式開展自主閱讀,同時教師應當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加以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質疑。
【關鍵詞】 小學語文;自主閱讀;途徑
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生閱讀往往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這并不利于學生自主閱讀意識的培養。教師應當通過不同方式開展多樣化活動,使學生參與到自主閱讀中去,既滿足學生日常的閱讀需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自主閱讀進行合理干預和引導,學生盲目閱讀不適合自己的書籍,如深奧難懂的名著等,是弊大于利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適應能力和閱讀水平,引導學生多樣化閱讀,對文學作品進行誦讀鑒賞,合理質疑,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果。
一、學會誦讀,促進情感共鳴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書籍閱讀量,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教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籠統地傳授知識,而是要著重注意學生在閱讀上的細節,給出技術性的指導與建議,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情感上與作者達成共鳴,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如教師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的《三亞落日》時,不能不加引導地放任學生自由閱讀,可以在課堂前半段讓學生自主閱讀,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然后教師親自誦讀文章,為學生做一個示范,此時再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生必定和第一次自主誦讀時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在學生誦讀時加以引導,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誦讀時要有感情,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寫的場景當中,理解作者寫作時的喜悅心情,把作者描寫落日時所用的贊美之詞及背后寄托的情緒表達出來,展現出作者對三亞落日的喜愛。有了具體的閱讀要求,學生便不會沒有目的地盲目閱讀,這個時候學生展開自主閱讀,課堂上閱讀的氛圍必定是輕松舒適的。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親身示范誦讀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完成自己所提出的訓練要求。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中去,更容易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從而與作者在情感上達成共鳴,使學生的自主閱讀更加順利地進行,更加成功。
二、學會質疑,激發創新思維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遍喿x也是這樣,只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懂得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疑問的閱讀,不是良好的閱讀形態。只有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質疑,解決質疑,閱讀能力才會更進一步,才能產生新的閱讀認知。
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必定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有可能是對寫作背景的不理解,有可能是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些疑問放在心里就只能是疑問,教師應當做的是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疑問,想辦法去解決,教導學生可以通過篩選、分析、解讀的方式,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學習課文《三打白骨精》時,對于學生來說,其寫作背景是學生比較耳熟能詳的,但學生對其的了解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刻,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跟你以前了解的有什么不同?閱讀這段課文有沒有使你對其產生新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有沒有疑惑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用質疑的形式去思考這段課文?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去閱讀,會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豬八戒作為二師兄,在故事中起到一個什么作用呢?”“在一起經歷了這么多磨難之后,唐僧為什么仍然不信任孫悟空呢?”“白骨精并不是武功高強的妖精,為什么豬八戒和沙和尚都被她耍得團團轉呢?”……學生提出的質疑五花八門,教師需要及時篩選出有意義的問題,不要讓學生在無意義的問題上浪費過多時間。對于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帶領學生對有疑問的地方展開討論,可以讓學生打開思維,更隨心所欲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這種質疑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多地去思考,敢于將疑問表達出來,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閱讀不僅僅停留在閱讀表面,從而深化閱讀。
三、學會鑒賞,促進認知內化
學生自主閱讀不能停留在閱讀階段,更要學會語言鑒賞,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課文中的經典篇目較多,學生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好好地鑒賞美文。在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上,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開展一些文學鑒賞活動,布置一些文章閱讀鑒賞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置身事外,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教導學生適合其的鑒賞方法與技巧。
如學生在學習課文《夾竹桃》時,可能只是當作一個有趣的小事來看,這并不利于學生提高文學素養。教師需要做的是指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進行鑒賞。學生可以從修辭方法、思想感情、寫作技巧等方面對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鑒賞。比如《夾竹桃》中的這一段話:“火與雪是不相容的,但是這兩盆花卻融洽地開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中有火。我覺得十分有趣。”學生從修辭方法的角度進行鑒賞:采用對比手法,通過對比火中有雪和雪中有火來描述這一奇妙的景象,還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花分別比做了水與火。作者通過修辭手法,的運用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一種奇妙的景象。教師開展不同形式的鑒賞活動,為學生傳授鑒賞技巧,為學生指導鑒賞方向,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又可以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啟迪。
學生學會鑒賞文章,不僅能起到更透徹地理解文章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有利于學生促進認知內化。
總之,語文自主閱讀教學主要通過三個方向進行:用誦讀促進學生情感共鳴,用質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用鑒賞促進學生認知內化。教師引導學生用誦讀的方式,在情感上與作者共鳴,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質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出質疑、解決質疑,拓寬學生思維方式,激發創新思維;開展鑒賞活動,用鑒賞的方式豐富課堂形式,使學生透徹理解文章,促進其認知內化。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要判斷篩選出合理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而提高文學素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