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數分裂疑難點的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就遺傳學教學中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減數分裂與配子形成、減數分裂與三大遺傳規律、減數分裂與染色體畸變等四個疑難點的教學進行討論,并給出相應的例題解析,以供遺傳學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遺傳學教學;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配子形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181-03
減數分裂不僅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本科大專院校遺傳學、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等課程的重點。本文就減數分裂的幾個疑難點問題進行探討,將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減數分裂內容的理解。
一、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染色體是按照著絲點數目進行計數的,而不是按其臂的條數計數的,即有幾個著絲點,就有幾個染色體。在染色體復制之前,一條染色體是由一條染色單體(或染色質線)構成的,復制之后一條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通過著絲點處連接而成的。另外,幾個概念也必須弄清。減數分裂前期I的偶線期所觀察到聯會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稱為二價體(bivalent),這時的每條染色體都由兩條染色單體構成,只是在光學顯微鏡下分辨不出而已。在粗線期的后期到中期I,有時可以觀察到每個二價體實際上是由四條染色單體構成,稱之為四聯體(tetrad,這個詞又可作為四分體,指一個孢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的四個單倍體子細胞細胞)。再次,減數分裂I有時也稱為“減數分裂(reductional division)”,這是因為在后期I同源染色體對拆開,同源染色體對的兩個成員各自向相反兩極運動。根據上述染色體計數方法,在這個階段,染色體數目實現減半。減數分裂II也稱為“等數分裂(equational division)”,因為在后期II只是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處分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著絲點數目)與分裂前母細胞中的沒有變化。
例題1 說出下述二倍體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①中期I有16個四聯體;②中期I有60個染色單體;③后期I有12個著絲點;④后期II有12個著絲點;⑤有絲分裂后期有18個染色體。
答案:①32。一個四聯體是由一對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的。②30。每一條中期染色體由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構成。③12。每一條著絲點對應一條染色體,后期I著絲點并沒有分開,只是同源染色體對分開。④12。子染色體是由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處分開形成的。后期II有12個著絲點意味著染色體數為12的孢母細胞經減數分裂I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各有6條染色體,每個子細胞中6條染色體又在后期II從著絲點處分開形成12條染色體,其中6條(單倍體染色體數目)向一極移動,另外6條向另一極移動,但細胞并未完成分裂。⑤9。由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處分開從而形成子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單體分開,形成18條染色體,意味著孢母細胞中共有9條染色體。
二、減數分裂與配子形成
減數分裂與配子形成是不同的,減數分裂的直接產物與生物體有功能的配子(體)也是不同的。以人為例,人類在胚胎發育初期生殖細胞就已決定,其前體為原生殖細胞。男性產生的配子為精子,其過程稱為精子發生;女性的配子為卵子,其形成過程稱為卵子發生。兩者有很大的不同。男人一生可產生大量的精子,其數量驚人,甚至在老年階段仍可產生精子;而女人有月經年齡的限制,一般時限從12歲至45歲左右,所以女人終生產生的卵子僅為400個左右。因此對于男人來講有老來得子的說法。精子是在男性進入青春期后才開始減數分裂形成的,而人類女性的卵母細胞減數分裂在胚胎階段就已經開始,進入減數分裂I,并停留在雙線期階段,一直等到青春期才間歇性地完成減數分裂后面的階段。精卵母細胞想要具備受精能力必須經過后熟過程和獲能過程兩個階段。如果頻繁性交,就會導致新形成的精子在附睪中停留時間過短而不能完成后熟和獲能這兩個過程,最終的結果會形成不育。女性產生的卵子也要經成熟才能排卵。另外,卵子與精子的體積懸殊,前者是后者的5000倍左右。男性初級精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四個單倍體精子細胞,經進一步分化成熟后為精子。而女性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分裂I形成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次級卵母細胞經減數分裂II形成卵細胞和第二極體。第一極體可分裂,也可不分裂。因此女性初級卵母細胞減數分裂只產生一個單倍體的卵細胞成為配子。高等動物與人類類似。
在被子植物中,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4個單倍體的小孢子,并經過一次有絲分裂形成一個營養細胞和一個生殖細胞,生殖細胞再經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兩個精細胞。因此,成熟的花粉?;蛐叟渥芋w由兩個精細胞(n)和一個營養核(n)構成。被子植物的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4個單倍體的大孢子。其中3個解體,而遠離珠孔的一個大孢子繼續發育,即經三次有絲分裂形成8核(n)胚囊,其內有3個反足細胞,2個助細胞,2個極核,1個卵細胞。另外,被子植物的受精就是典型的雙受精,即其中一個精核與卵細胞受精結合成合子(2n),發育成胚;另一個精核與兩個極核受精結合成胚乳核(3n),發育成胚乳。
例題2 水稻的正常孢子體組織的染色體數為2n=24。寫出以下各組組織的染色體數:①胚乳;②花粉管的管核;③胚囊;④葉片;⑤種子胚。
答案:①36;②12;③96;④24;⑤24。
三、減數分裂與三大遺傳規律
必須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行為去理解三大規律,因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并呈線性排列,正是由于染色體的行為從而形成載荷在其上的基因的分離和重組。分離規律的細胞學基礎就是在減數分裂中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對的兩個成員分離并向相反兩極運動,等位基因隨之而分離并包含在子細胞中。獨立分配規律的細胞學基礎就是在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一對同源染色體(或著絲粒)在細胞板附近有兩種排列方式(或取向),后期向兩極移動并包含在子細胞中就有兩種組合方式,兩對就有4種排列和組合方式,n對就有2n種排列和組合方式。因此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雜合基因相互獨立分離,隨機組合,n對雜合基因產生2n種等比例的配子類型。連鎖遺傳的細胞學基礎在于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配對聯會并形成交叉結,在此處斷裂重結,引起染色體片段的交換和基因重組,因此子染色體中帶有母染色體中不曾有的非等位基因的組合。不論兩個基因的等位基因是哪種構型相引相(順式)還是相斥相(反式),兩個基因的重組都以相同的頻率發生。連鎖遺傳規律就是揭示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且重組率低于50%的兩個基因之間的遺傳關系。如果兩個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距離較遠,以至其間交換具有100%的機會,那么重組率為50%,就相當于獨立分配的情況。重組率等于50%的兩個基因既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距離足夠遠的同一條染色體上;換句話說,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同線基因,sytenic genes)并不一定就連鎖在一起遺傳,因為連鎖意味著重組率低于50%,而兩個基因距離足夠遠時實質上是不連鎖的。 例題3 人類在形成配子時,寫出以下情形的配子染色體組成的概率:①全部來源于父方;②全部來源于女方;③來自父母雙方。
答案:人類染色體數為2n=46,即在人類體細胞中染色體以同源染色體對存在,每一對同源染色體其中一條來自父方,另一條來自母方。在形成配子時,包含在配子中的23條染色體任一條即可能來自父方,也可能來自母方,頻率各為1/2。因此①1/223;②1/223;③1-2(1/223)。
例題4 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染色體上,在完全顯性情況下,寫出下列各種情形的概率:①從個體AaBbCc得到ABC配子;②從個體AABBCc得到ABC配子;③從AaBbCc×AaBbCc雜交得到AABBCC合子;④從aaBBcc×AAbbCC雜交得到AABBcc合子;⑤從AaBbCc×AaBbcc雜交得到ABC表型;⑥從AaBbCc×aabbCc雜交得到abc表型。
答案:由于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染色體上,根據分離規律和獨立分配規律,使用乘法定律,可知①1/8;②1/2;③1/64;④0;⑤9/16;⑥1/16。
四、減數分裂與染色體畸變(數目、結構變異)
染色體畸變包括兩種變異即染色體數目變異和染色體結構變異。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缺失、重復、倒位和易位。染色體數目變異包括整倍性變異(如單倍體和多倍體)和非整倍體變異(如單體、缺體、三體、四體等)。不論是那一類型的染色體畸變,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行為(尤指配對、重組和分離等)會出現異常。缺失和重復雜合體同源染色體配對出現缺失環和重復環;倒位雜合體出現倒位圈,在后期I還可能出現無著絲點片段和染色體橋;相互易位雜合體以“十”字形聯會,后期有交替式和鄰近式兩種分離;染色體體數目變異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會出現不配對的單價體、同源組染色體局部配對或配對不完全,后期染色體不均衡分離會產生不平衡配子等。
例題5 一般認為煙草是N.sylvestris(2n=24=12II=2X=SS)和N.tomentosiformis(2n=24=12II=2X=TT)兩個野生種合并起來的異源四倍體(2n=48=24II=SSTT)。某煙草單體(2n-1=47)與N.sylvestris雜交的F1群體內,一些植株有36條染色體,另一些植株有35條染色體。細胞學檢查表明,有35條染色體的F1植株在減數分裂時聯會成11個二價體和13個單價體,試問該單體所缺的那條染色體屬于S染色體組,還是屬于T染色體組。
答案:顯然這可能有兩種情況,假定所缺的那條染色體屬S染色體組,某煙草單體(2n-1=47=SSTT–1S)與N.sylvestris(2n=24=SS)雜交的F1[(SS–1S)+T]在減數分裂聯會配對成11ISIS+IS+12IT,即11個二價體和13個單價體;如果屬T染色體組,則應為12個二價體和11個單價體,即SS+(T–1T)=12ISIS+11IT。前者符合題意,是正確的。
例題6 如果3個不同種的二倍體生物(1,2,3)雜交,將雜交組合及雜交種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結果列出。請寫出每種生物的染色體組成(以ABCD等字母表示)和數目。雜交組合及減數分裂結果:1和2各有6條配對,共有2條不配對;2和3各有2條配對,共有14條不配對;1和3共有16條不配對。
答案:設3種不同種的二倍體生物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x1、x2和x3,那么根據題意,(x1+x2)/2=2×6+2=14,(x2+x3)/2=2×2+14=18,(x1+x3)/2=16,解之可得x1=2n=20,x2=2n=16,x3=2n=12。1和3共有16條不配對,假定1的染色體組為A,3的染色體組為B,那么2是由12條A染色體和4條B染色體組成。
五、其他
減數分裂還是理解生物進化的遺傳基礎。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觀念是變異通過自然選擇作用,達到適者生存和物種進化。而變異最主要的來源就是減數分裂過程中,來自不同親本的非同源染色體(及其上的基因)的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單體(來自不同親本)的基因重組。當然,減數分裂異常還是同源多倍體和非整倍體產生的來源,而多倍體化和基因組重復是物種進化的重要驅動力量。減數分裂時期也是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畸變的敏感時期,減數分裂時期發生的基因突變可以傳遞到下一代,同樣也是生物進化的變異來源。
減數分裂和配子體形成對于理解細胞質遺傳(cytoplasmic inheritance)也至關重要。細胞質遺傳也被稱為非染色體遺傳、非孟德爾遺傳、染色體外遺傳、核外遺傳、母體遺傳等,它指的是細胞質內的基因所決定的遺傳現象和遺傳規律。其物質基礎是由于線粒體、葉綠體、附加體等細胞器和細胞質顆粒存在遺傳物質。細胞質遺傳之所以表現非孟德爾式的(雜交后代—般不表現一定比例的分離)、正交和反交的遺傳表現不同、F1通常只表現母本的性狀,是由于真核生物成性細胞發育和成熟過程中,卵子或卵細胞有細胞核、大量的細胞質和細胞器,能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全部或絕大部分細胞質基因;而參與受精的成熟精子或精細胞只有細胞核,細胞質或細胞器極少或沒有,所以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極少提供胞質基因。以人類為例,人類的精子與卵子的體積懸殊,前者是后者的5000倍左右。精細胞轉變為精子的過程中,只保留了細胞核,大部分細胞質及多數細胞器被丟棄,這樣可以減少精子運動過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損失。因此,后代的核基因組由父母兩個親本提供,而細胞質基因組主要由母方親本提供;受細胞質基因所決定的性狀,其遺傳信息一般只能通過卵細胞傳給子代,而不能通過精細胞遺傳給子代。
參考文獻:
[1]Chinnici J,Matthes D.Genetics:practice problems and solutions[J].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Inc,1999,1-273.
[2]劉進平,鄭成木,莊南生.遺傳學興趣教學法[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2):191-194.
[3]劉進平,鄭成木,莊南生.大學遺傳學教學中幾個難點、疑點內容分析[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3,2(9):36-41.
[4]朱軍.遺傳學(第三版)[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