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地理教學難點探討之淺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75-02
  任教十幾年來,逐步經歷著地理學科作為所謂的“副科”在中考中地位的演變:2005前只要參加縣結業考試就可以了——2005始參加市統考,成績分等級制,要想上較好的高中,就必須要達到C級——2017市統考升級為省統考,等級制不變——2019年依舊是省統考,但采取的是分數制,地理成績在中考中占10分——2020年增至30分。由此可見,初中地理學科考試難度在逐步增加,對學生的要求正逐步提高,相對應的對老師的要求也在提高。為了使初二地理中考復習更有方向性,本學期我對任教的八年級的學生做了一次有關地理中考復習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問卷中“你認為初中地理最不容易掌握的是哪一部分內容?”這一問題,答案排名前二的為:氣候類型的判讀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知道癥結所在就好,下面我就針對這兩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幫助。
  一、氣候類型的判讀
  按課標要求,初中階段對氣候類型的學習要求是“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熱帶、亞熱帶、北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名稱、分布、特點?!笨稍趯W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各類氣候的特點,從而不知如何下手來準確的分析判斷氣候類型。而在考查這類知識點時,無外乎借助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要求判斷其氣候類型,說出其氣候特征。學生經常被一堆數據或圖表弄得暈頭轉向,以致于一看到此類題目就心生懼意,甚至直接放棄。其實在分析判斷過程中我們只要牢牢抓住這八個字“以溫定帶,以水定型”,即把握住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氣候最基本的要素。那么無論是哪種氣候類型判讀,我們都可輕松應對。
  1.以溫定帶。
  (1)先看氣溫,判南北半球。
  首先以月均溫最高的那個月來判斷該地屬于哪一個半球:如果最高月均溫出現在7月或8月,那么該地位于北半球;若最高月均溫出現在1月或2月,則位于南半球。具體表現為:在氣溫曲線圖上的月均溫最高值如果向北凸出,則為北半球,反之為南半球。因為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2)再根據氣溫高低,把地球劃分為熱帶、溫帶和寒帶。
  以最低月均溫來判斷屬于哪一個溫度帶:
  如果全年氣溫都很高,且最低月均溫大于15度,那么可以肯定是四種熱帶氣候中的一種了。
  如果最低月均溫大于0℃,小于15℃,說明冬季較溫暖,那么該地極有可能位于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可以判斷是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或地中海氣候,同時也要考慮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判斷該地也可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如果最低月均溫小于0度,可以很快判斷應該是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
  如果全年氣溫都很低,且最冷月均溫遠低于0度,可以判斷是寒帶氣候。
  2.以水定型。
  看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情況:
  全年多雨型:如果全年降水量都比較多,而且每個月降水都較平均,相差不大,則可判斷為熱帶雨林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少雨型:一年中每個月降水量都很少,則是熱帶沙漠氣候或寒帶氣候。
  夏季多雨型:如果一年中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則可判斷為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等類型。
  冬季多雨型:只有一種,那就是地中海氣候。
  結合綜上所述的兩種判斷步驟后,基本上氣候類型都可以判斷了,但也有兩組沒有明確,因此應重點強調。
  第一組: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
  此兩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具有相似性,表現為:在溫度帶上,同屬熱帶氣候,降水又同屬夏雨型,但也有較大的不同:熱帶草原氣候南北半球都有,而熱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且較明顯的區分的方法是:它們的降水量和降水的月份不太相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多,降水多集中在6-9月,月降水量最多時超過400毫米,降水不穩定,有突變現象;而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比熱帶季風氣候少,降水集中在5-10月,月降水最多時不超過400毫米。若用降水量柱狀圖作比較會很明顯,所以熱帶季風氣候是分旱雨兩季,而熱帶草原氣候則是分干濕兩季。
  第二組: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
  兩者主要通過比較年降水量的多少來區別,溫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大陸性氣候多,一般在400-800mm之間,且集中于夏季,而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是初中地理學習和考試的重難點,它可以充分考查學生的空間概念及判斷分析能力,是每年中考必考內容,也是學生掌握較為薄弱的環節,因此要重點引導學生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復習時通過以下六個方面引導學生抓住關鍵點。
  1.判讀等高線的數值。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差。
  確定任意兩點的海拔高度,算出這兩點間的高差,還可以根據題目要求計算出它們之間的溫差(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降低0.6℃)。
 ?。?)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
  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為陡崖。
  陡崖的相對高度為:(n-1)d≤h<(n+1)d
  其中n為重疊部分等高線的條數,d為等高距。
  2.判讀等高線的形狀特征。
 ?。?)等高線的數值由中間向外遞減,表明為山峰。
 ?。?)等高線的數值表現為四周高中間低,則為盆地。
  (3)凸高為谷,凸低為脊。即山谷表現為等高線凸向海拔高處,山脊表現為等高線凸向海拔低處。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可以在“谷”字的上半部從下向上標注由小到大的數值,就可以形象的記住山谷的特征,山脊與之相反就可以了。
  (4)根據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
  可以用“陡密緩疏”這四個字來歸納記憶這個知識點。
  3.等高線地形圖中的河流。
 ?。?)河流位置:借助楊桃,往上澆牛奶,可以形象的看出山谷易聚水成河。
 ?。?)河流的流向:山谷發育河流,且等高線是從海拔低的地方凸向海拔高的地方,水往低處流,所以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河流的流向。
 ?。?)河流與地勢高低:可以根據河流的流向判斷地勢的高低,亦可根據地勢的高低判斷河流的流向。
 ?。?)河流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段,流速大,陡崖處若有水則易形成瀑布。
  4.交通線路的選擇。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公路,鐵路的選線一般盡量沿等高線,選在緩坡。沿等高線走,避免通過沼澤、斷崖,這么做的目的在于可減少修路的工程量,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且道路平坦,利于車輛行駛。如果挖隧道則要選擇最短距離,這樣成本較低。
  5.野外考察點的選擇。
  考察路線應選擇緩坡,宿營地點一般不能選在山谷、陡崖處,因這兩處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6.農業類型選擇。
  根據圖上表現出的地形類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一般平原多為耕作業,山地的陡坡發展林業,緩坡可開墾梯田,高原則發展畜牧業。
  綜上所述是我在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感受和思考。目的在于復習過程中既能更具有針對性,又能通過傳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盡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質量。同時提醒自己要積極學習,努力抓住每一次鍛煉機會,積累教學經驗,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盡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把教育當做一項事業,努力攀登事業高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6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