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由于以往地理學科未被列入中考范圍,導致初中地理教學缺乏重視與創新,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依舊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難以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滿足素質教育要求,因此,需要加快初中地理教學創新。初中地理知識與生活實踐存在著密切關系,生活化教學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深入探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090
初中地理課程是培養初中生地理學科素養的課程,讓學生形成地理觀念,產生地理意識,服務于生活的課程。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促進初中生地理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并能讓初中生形成自己的地理觀念與思想,促進天、地、人的和諧,讓初中生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一、生活化教學的概念及內涵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將教學的活動和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和聯系,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們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從而不斷引導學生們更加熱愛學習,并在學習中更好的學會生活,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通過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教學知識,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都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地理老師的教學觀念比較保守、教學方法比較機械和古板,很多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并沒有很大的興趣和激情。與此同時,很多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沒有充分的重視學生們的教學主體性地位,也沒有重視培養初中學生們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并慣用填鴨式或者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們學習地理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很難被調動和激發,不利于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也不利于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地理知識生活化的優勢創設學習情境。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理解知識的學習情境,從而導致課本上的知識和概念不能高效地應用于生活實際問題中,致使學生對學習沒有充分的學習興趣,也就成為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攔路虎。地理學科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豐富,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每天的天氣預報與人們外出和生產、大氣排放和人們呼吸道病變等都與地理知識密切相關。在社會不斷進化的同時,地理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如現在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自然生態平衡破壞等諸多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生活化的地理課堂,應該是很好地聯系實際生活,教學生一些有利于自身和社會發展的地理知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意識以及能源循環利用的觀念,教導學生應當時刻做到愛護環境,方才能夠彰顯出地理學科存在的重要性。書本已經不是唯一的教學工具和資源,生活與課堂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用學生熟悉、感興趣、同時又能接近學生現實生活的素材來替換教學內容。
2.通過生活化案例,增進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類活動,和生活中遇到的風、雨、雷、電等氣候現象,還有不同的區域劃分及其地理特點等,都和初中地理知識存在密切關系。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需要結合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在備課階段積極搜集各種蘊含地理知識與信息的案例素材,并將其納入到教學內容中,突破教材的限制,豐富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上引入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連,或者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并讓學生通過分析生活案例尋找出內在的地理知識,提升教學成效。
3.注意將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巧妙地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更貼近于生活,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思維會得到發散和激活。教師在教學時,將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課堂上,學生會感覺非常親近,也會更容易理解。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真實可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更加愿意去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學習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材中的《太陽高度在一天內的變化》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思索回顧,學校旗桿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沒有變化,再布置學生觀察旗桿的影子在不同的時刻到底有著怎樣的變化,并讓學生根據不同時刻的變化和影子的長短進行實時數據的記錄,最后大家一起對數據進行分析,自己得出相應的結論。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感到地理與實際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也會積極在生活中體會地理知識。同時,家鄉資源也是一個不錯的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家鄉地理知識時,感到十分的親切和熟悉,通過學習家鄉地理知識,對家鄉產生更深的了解,還能夠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4.運用地理知識增強生存能力。如今很多學生在生活中的技能都比較缺乏,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地將這個問題解決。教師在教學時,選擇對學生生存發展有益的知識進行系統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生存知識得到擴展,生存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旅游活動專題,給學生通過模擬旅游中可能發生的種種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應對的辦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體驗到更多經歷,還可以獲得相應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技能,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非常有意義。
5.初中地理課堂中地理知識“生活化”,促進地理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初中地理課堂中地理知識的傳授往往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結合圖表的分析,再融入現實生活的地理現象,展開地理教學活動,而往往地理課堂知識的引人入勝的關鍵在于課堂的導入,地理課堂獲得高效在于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學習的參與程度,地理知識的真正掌握程度則歸功于課堂最后的總結與概括,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學的高效開展。
6.給學生布置課題探究任務。教師可以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為學生布置課題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具體的任務中去思考、去探究、去搜集、去總結、去發現、去感知。例如,“我身邊的地理”就是很好的一個課題任務,教師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呈現生活中的和地理有關的知識,對相關的知識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學生在生活中就會主動去進行觀察和留心,還會主動去搜集相應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相應的地理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資料搜集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將一些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變得簡單化和具體化,學生們更加有興趣去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更好的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促進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元樣.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榮梅.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J].小學數學教學,20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