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識圖技能培養方法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型,對于學生的學科素養要求較高。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到:地理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具有基本地理學科知識素養。而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素養中的關鍵部分。本文將立足于當下學生識圖能力現狀,對于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識圖技能培養方法進行具體探討,為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提供一些個人見解,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地理 識圖技能 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引言
地圖記錄了自然地貌的空間分布、行政區域的相應劃分、社會狀況的詳細表達等,承載著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科特有的信息綜合載體。曾有人說,地圖空間信息的傳遞通道,是地理教學與學習中極為關鍵的部分。初中地理的學習,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識圖能力,并熟練地進行知識遷移用于答題。如何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這一問題,已經愈來愈受到地理教師們的關注。
一、培養識圖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學生識圖能力現狀分析
1.培養學生識圖技能的必要性
曾有外國學者說 “沒有地圖,也就沒有地理”。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不可缺乏的基礎,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識圖技能有較高要求,在當下的中考中,考察學生的識圖能力的小題,以及考察學生分析和概括地理問題的綜合題的分數比重在試卷題目中逐漸加大。地圖與題目的聯系較為精密,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點,但是識圖能力缺乏,地理成績顯得不容樂觀。識圖技能對于學生而言極為重要,而在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識圖,教學質量也能夠得到提升,教師更容易達到理想中的教學目標。因而,教師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識圖技能是極為必要的。
2.學生讀圖能力現狀
就課堂的教學提問與課后的作業中反映出的狀況來看,學生的識圖能力基礎較為薄弱。在日常的課堂回答問題中,學生對基礎的地形剖面圖與比例尺圖的了解存在誤區,對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不甚了解,學生面對更高難度的結合地圖分析地理問題更是不知從何下手。從歷年的中學地理考試教育局分析反饋來看,識圖題失分是學生答題時存在的問題。識圖能力較差,是阻礙進學生一步學習地理的絆腳石。提升學生識圖技能,是當下的重要課題。
二、提高學生識圖技能的具體措施
1.讓學生了解中學地圖的種類,熟練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
初中生剛接觸地理不久,基礎不扎實,對于地圖的理解不夠,識圖能力不足。教師可讓學生們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例如中學地理地圖的主題和種類等,進行清晰的脈絡分析,通過對比法、差異法等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打好基礎。
不同主題和種類的地圖有著不同的區間用途。中學生在地理試題的填寫中,往往會模糊了地圖的概念與用法,時常使用不正確主題或種類的地圖,從而造成失分的狀況。此外,因為地圖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學生的地理成績不盡人意。從試卷上來看,初中地理學科對于學生的地圖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要求較高,較多試題都與圖像聯系緊密。例如2016年鞍山市中考地理試題選擇題第8、10小題,以及31、32、33、34的非選擇題等,尤其以第31題為典型,考察學生關于世界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知識點與圖像緊密聯系,著重考察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又如,第10小題中,考察學生利用等高線判斷地形的知識,有的學生雖然記住了知識點,但由于對于地圖的種類把握不準,缺乏判斷的基本地圖知識,往往會選擇錯誤的選項,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分數。“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绷己玫膶W習基礎是后續課程學習深厚根基,地理作為一門知識綜合型較強的學科,較為注重知識的遞進與積累。
初中地理與地圖的基礎知識息息相關,學生的識圖能力薄弱,將在地理學習的方方面面碰到問題,學生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容易打擊學生的地理學習自信心,不利于后續的地理課程學習。這需要教師多些關注學生的地理基礎能力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基礎教學,爭取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
2.進行專題訓練,培養學生識圖技能
在初中地理課程中,每節課程或許有許多不同知識點,累積下來是較大的數量,對于學生而言有些繁重。但在做題的過程中,例如歷年的中考試題,我們可以發現存在命題的規律,即初中地理的試題中有規定的題型。教師可根據教學考試大綱出發,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專題訓練,通過多次反復訓練培養學生識圖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地理學科的綜合素養的提升。
地理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掌握識圖技能并靈活運用,但是當前,許多學生對于識圖題存在畏懼,在解答識圖綜合題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許許多多的困難。學生的答題能力不夠,進行分析而言,一方面是學生識圖技能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學生對題型接觸不夠,沒有對地圖題的類型進行系統化的歸納總結。這需要教師對于初中地理的知識點與題型有準確的把握,從宏觀的角度上對題目進行整合,力求精簡有效。教師對題型進行歸納后,幫助學生制定訓練計劃,有針對性的提升識圖技能。訓練多了,學生能夠形成相應的題感,對于類似的題型能夠進行知識遷移,面對一道新題,能夠知道運用相應的識圖技能進行匹配。
3.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運用識圖技能進行探索
曾有學者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深以為然。地理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需注意加強學生與地理環境的聯系,激發學生對地圖的興趣。學生對于地圖充滿探索的興趣,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通過適當的課堂趣味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潛力。例如,在八年級地理《香港和澳門》課程中,筆者通過讓學生隨錄音機播放齊聲合唱歌曲《香港別來無恙》導入新課,通過趣味性唱歌建立起學生與地理環境的聯系。相較于以往的枯燥的知識介紹,學生在課堂的開端首先激發了學習興趣。在后續的課堂學習中,學生通過識圖技能了解到香港和澳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等,識圖結合自然人文,學生在興趣中提升了識圖能力。
結語
識圖技能是學習地理課程所需要的重要技能,教師在日常的課堂中要加大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通過專題訓練多次練習中增加學生識圖經驗。地理課程與地圖聯系緊密、息息相關,學生識圖技能的提升對于地理課程的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其識圖能力,為后續更高層次的學習打好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常伍元.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8(24):71.
[2]張淑星.論新課改下如何借助地圖教學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J].學周刊,2018(27):73-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