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處理教材 構筑疑趣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疑趣課堂為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啟了一條新的思路,本文立足學生的認知起點能力,恰當融入情境,巧妙處理教材,構筑了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數學生活的鮮活課堂。
【關鍵詞】疑趣;處理教材;課堂
成尚榮先生在《“疑趣”的內涵與價值》一文中提到:中國的學生特別需要“疑趣”,因為“疑趣”是創生的先導,是創新的誘發動因。中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究竟怎么培養,總是困擾著我們,不知從何入手,不知哪種做法是有效的。可以說“疑趣”開啟了一條新的思路,成為學生追求創新精神和學生學會創造的正確的、可行的、有效的路徑。2015年在季國棟這位睿智的導師的引領下,我的教學思想與視野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開始逐漸嘗試著構筑“疑趣”課堂,努力踐行“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數學生活”的教學主張。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思考:是否可以把“通分”和“分數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效地整合,讓課堂變得有趣、有味兒?于是,我們嘗試著對教材作了如下調整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學校前些天召開了運動會,大家都非常高興,瞧,羊村也在開運動會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情趣,是直接、具體、感性的,對于兒童來說,有情趣才有吸引力,才顯得更有意思。因此我們創設了“羊村運動會”這一學生都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從現實中的運動會自然過渡到他們所熟悉的羊村運動會。
二、探究交流,由“趣”生“疑”
【設計意圖】釋疑過程是學習“回籠”的過程。這是一種對知識的回顧與品味,學習往往在回過頭來看看的時候,或許就能真切地發現自己已有的收獲,會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如這里學生回過頭來看同分母分數的比較方法才發現,原來方法背后的道理是這樣的。而同分母分數比較方法的復習,又為探索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埋下了伏筆。
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分子相同的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設計意圖】理趣,是間接、抽象、理性的,對于數學來說,有理趣才有價值,才顯得更有味道。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提供一種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東西,當學生們思想經過這樣的準備之后,他們就會以極大的注意力去學習?!边@份“準備”不僅是在情感和興趣上的,如果“準備”中還蘊含所教內容的深層次聯系,為后面的新課教學埋下伏筆,那就有了理性的意味。將“比較同分子的異分母分數的大小”安排至這個環節,才有了后面學生對這種方法和通分的方法進行生疑和釋疑的精彩過程。
(1)畫圖比較
(3)先通分再比較
(4)化成分子相同的異分母分數進行比較。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優化比較策略。
【設計意圖】生疑,強調的是讓學生引發認知沖突,產生疑惑,在矛盾和困惑中,產生探究欲望。學生面對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大小的比較”是陌生而又熟悉的。陌生的是這是個全新的問題,熟悉的是學生剛經歷了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比較”這兩個活動,是有一定探究經驗的,因此學生在生疑的同時,又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根據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我們預設學生是完全有能力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果然課堂上釋疑的過程精彩紛呈,四種策略的出現水到渠成。
4.自學通分、公分母的含義,明確書寫格式。
引導學生結合板演的幾種方法,理解通分以及公分母的含義。教師明確通分的書寫格式。引導學生在第一次的對比中初步理解“通分時,一般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設計意圖】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爬坡的過程。學生還不知道通分的具體含義,因此也就不能確定到底哪種才是通分。正視學生的起點能力,安排自學,再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辨別、明晰——把幾個分母不同的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作通分。再通過舉例對比,讓學生再次加深對通分含義的理解,并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通分時,一般就找這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疑”中有“趣”
1.先通分,再比較分數的大小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典型錯誤,進一步鞏固通分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再次對比學生用不同公分母的方法進行通分的情況,強調:通分時,一般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2.用你喜歡的方法比較每組分數的大小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喜歡用這個方法進行比較。相機小結:在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時,我們一般需要先觀察數據的特點,再根據特點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方法。通分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最基本的方法。
3.比一比,誰能獲得最佳活躍獎
【設計意圖】“趣”,可以是曉之以用趣。突出的是獨辟蹊徑、促思礪智的用趣,讓學生覺得“有成就”。學生在學完一個新內容之后,往往會利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但如果只是簡單的重復和一味的機械練習,學生會覺得學到的新知識價值并不大,會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更談不上體會到“獨辟蹊徑、促思礪智的用趣”,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毫無成就感;反之,則不然。這里設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去比較每組分數的大小,讓學生體會到了只有根據分數的特點靈活使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又快又準地解決問題。而設計三個分數大小的比較,思維更開放,更能體現出學生能否根據數據的特點靈活地選擇比較方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季國棟.面朝大?!业臄祵W教學[M].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12)
[2]譚念君.小學數學教材處理的智慧[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
[3]毛凱捷.巧妙創設情境 聚焦核心素養[J].新課程導學,2017(6):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