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律動課堂”實施的有效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律動課堂”的教學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以數學知識為切入,借助多個因素,整合教材、生活、信息技術以及課堂生成等資源,創設和諧輕松的良好氛圍,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有規律地互動”為主要方式,架構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從而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追求人的真實、享受教與學的快樂。
關鍵詞:數學;律動課堂;實施;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 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03-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边@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現有的教材入手,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有機整合教學資源,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以“律動”為主要方式形成一種有效的教學體系。
1.培養學生自主獨學的能力——律動課堂的前提
學生自主獨學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有效的生成、學生的個性張揚等因素。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有目的地參與課前自學活動,因此在課前我會根據課型,精心設計“前置學習研究單”,讓學生明確自主獨學的內容,如《三角形的分類》一課,要求1、認真閱讀課本63-64頁例5的內容,把重要詞、句做上標記;2、量一量、比一比研究單上9個三角形邊的長度和角的度數,按要求(按角分、按邊分)完成“研究一、研究二”的內容。這樣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2.挖掘生動有效的教學資源——律動課堂的關鍵
(1)巧用媒體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教師應用媒體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到適時有效運用。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問: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幾個直角或幾個鈍角,學生比較難以理解。我運用課件制作了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沿一個頂點旋轉,得出2個直角或2個鈍角讓學生觀察,學生很快得出它們已不是三角形了,這樣的表象就印在孩子的腦海里。
?。?)有效質疑問難,構建互動課堂
課堂提問是設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外顯形式。教師若能抓住機遇,就一定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思考現象背后的數學道理。
第一,教師抓住提問時機。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成就欲,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會引發學生的熱情,往往會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因此,我們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貼近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讓課堂互動起來。在學生認識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之后,我問: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可能是什么角?大多數的學生一致認為是銳角,它不可能是直角,也不可能是鈍角。這時,我通過課件演示,慢慢將等腰三角形的兩腰向底邊靠近,將頂角變成直角……變成鈍角,學生頓時豁然開朗。
第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幾”一課時,講解完例題后,在黑板上畫了這樣一組圖形:△□○☆?,讓學生分別說圖形的位置。
問:從左往右數,□排第幾個?(生:第2)從右往左數,□排第幾個?(生:第4)
這時馬上有個學生發現,問:“為什么同樣是□一下排在第2,一下排在第4呢?”接著我把這個問題推向學生,很快有個學生說:因為我們數的方向變化了。
繼續問:○從左往右數排第幾?從右往左數排第幾?學生都能說出第3。
追問:為什么同樣都是○?我們數的方向不同,但結果都是第3個呢?
生1:因為這一排圖形個數是單數,○又排在最中間,所以不管是從左往右數還是從右往左數,它都是第3個。
生2:老師我發現只要排列的圖形個數是單數的,最中間的圖形不管從什么方向數,它結果都一樣。
在教師的環環緊扣追問下,使學生們對圖形的位置“第幾”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們在學中思,在悟中得,教師的追問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
3.搭建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律動課堂的核心
?。?)小組合作學習,讓網狀立體交流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既能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又能加強教學的個性化,組員間的精誠合作,課堂不會再有被冷落和被遺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升。同時教學由師生的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網狀立體的交流。在教學中,常常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前置學習研究單”的內容,每位組員要求說說自己的做法,組內能解決的問題先解決,不能解決的做上記號,教師同時參與小組的討論,這樣,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2)課堂展示匯報,讓學生體驗學習成果
課堂上,我常常采用靈活多變的展示匯報方式,有小組一起展示,小組代表展示,這樣富有靈動性,讓學生從肢體到思維均要動起來。在向全班展示匯報研究單的內容時,要求做到:1、上臺展示的學生站位不遮擋,表達時大方說話、思路清晰。2、其他組員要求相互質疑。當小組代表將一個問題講解結束時,要求他問一問:誰還有不同的想法?這樣有效增加思維互動,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思維內涵與質量。3、在展示結束后,要求學生互相評價。孩子們在互動、互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總之,律動課堂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一項重要改革,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科學探索才會取得預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