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有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數學,整個課堂因生活而更加有效,靈動、充滿了智慧。有效的課堂教學要體現一定的理念和思想,但集中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實現了這些特性的課堂教學,那么,這節課就可稱得上是一節有效的好課。如何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一直是我們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結合自己二十來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學的“低效”通常源自兩個方面:首先是教材鉆研得不透、教學目標不明確,這是制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教師不能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求得平衡,要么“預設味”過重,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么一切以學生為重,課堂過分圍著學生打轉,淡化了教學目標。【關鍵詞】如何;打造;小學數學;課堂【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79-02一、教師精心備課,不打無準備之仗1.教師要認真備課。教師備好課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才能把握好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去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從而做到胸有成竹,應對課堂上的變化,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2.對學生的把握要到位。課前準備,我們常說要備教材,還得備學生。一堂課下來,教學內容對于全班學生來說,有哪些學生基本不用引導就能掌握,換言之就是能自學會了;哪些學生需要在教師的點撥中才能領會;哪些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或是重點關注下才能達成目標的,這些我們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那么我們的課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3.對目標的定位要準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目標的制訂。我們說教學目標要兼顧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等不同方面。我認為它的制訂必須要具體確實可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心中有目標,并對教學作出有針對性地調控,不斷引導課堂向著預期的目標行進。二、課堂實施——打造有效的數學課堂1.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在數學思考、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采用多種方式,挖掘生動有趣的素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2.創設寬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夠輕松地進行學習。教學活動是一種交往活動,上“板著臉”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預期的目標,我都認真傾聽,然后請學生對各種觀點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這樣才能形成互幫互學的風氣。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機會。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學。比如在探索與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小組活動記錄表,讓學生自己去量三角形的三個角的角度,并在小組內交流中發現規律。4.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一堂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有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最簡單的一個要求是教師提問后是否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至少用幾秒鐘讓學生思考,而不急于下結論,判定學生會不會,特別是那些需要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創造性才能解決的問題,更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5.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也要符合不同的學習內容,探索發現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當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新概念,新方法的內容時需要學生去探索,但有些規定性的內容也可以用接受性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數”教學時,學生在學習字母與數字,字母與字母相乘的簡寫規律時,我沒讓學生探索,討論,而是直接出示紙條讓學生自學這些規定性的知識。6.一堂有效的課應當是注重學生的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有效學習一定是有價值的學習,對學生有用的學習,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的學習。一節復習課,一共十幾道數學題,一道一道地講,剛講完就下課了,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人人參與,作業設計也有坡度,其實這些題目只有少數幾個同學不會,老師沒有必要從頭到尾全班講,沒有提出一個有效學習的針對性問題,集體浪費時間,只是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教學計劃??上攵@樣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沒有?7.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分鐘,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于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教師正要進行下一環節教學時,學生可能會突然冒出一個問題:或是補充一種算法,或是提出一種疑惑等。這時,教師常常進退兩難,但我們教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要很好地去把握課堂的前進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這樣,有效的課堂才會有一個基本的保障,我們也不會因為學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有效的數學課堂,我覺得就是“平實”的課堂,只要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自己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一定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參考文獻[1]左建峰.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63.[2]孟玉軍.淺析均衡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構建[J].中國農村教育,2019(09):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