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因律動而出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律動是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隨音樂做各種有規律、協調的動作,利用學生好動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身體動作來體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進而誘發孩子自身的音樂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把“動”引進課堂,打破了傳統音樂課只坐不動的桎梏和束縛,通過律動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有助于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和歌詞的記憶,直觀感知音樂而旋律之美。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聽課座位上“解放”出來,全身心體驗、領悟音樂的真諦,還原一個符合學生個性、生動活潑的課堂。
關鍵詞:律動;音樂教學;音樂課堂
律動教學藝術性較強,生動活潑,直觀形象,能讓學生更為直接、形象的體驗音樂中的節奏、節拍、時值、強弱的音樂能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體驗之中。瑞士著名音樂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訓練中只訓練耳朵和嗓子是不夠的,人對音樂的情緒體驗需要自己的身體和動作參與。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我們不能談“動”色變,不能怕因為動而破壞課堂紀律,我們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把律動運用于教學實踐,讓活潑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動起來、舞起來,全身心地去體驗、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審美活動,陶冶高尚情操,還原一個符合兒童天性的、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
一、在趣味律動中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自捳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小孩子具有活潑、好動、天真、好奇的天性,學習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孩子心理特點,從興趣入手,讓學生自覺進入學習音樂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小學生從下課的嬉戲中回到班級坐好,注意力不能立刻集中,課前組織是一件難題,如果教師播放一些律動音樂,帶領學生做些簡單的律動,可以迅速拉近師生關系,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學會一首新歌后,為了避免學生重復演唱感到乏味,可以根據歌詞內容編動作,可以老師編動作也可以學生編動作,這樣不僅利用了學生好動的特點,激發了他們上課的積極性,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在學習樂理知識時也讓學生親身體驗,如認識音符的長短,讓學生隨老師讀節奏讓學生走、跑去體驗,這樣克服了學習樂理的枯燥,最終感受學習音樂的樂趣。
二、在形象律動中引領孩子感悟音樂語言
速度、力度、拍子、節奏等是常見的音樂表現手法,這些音樂表現手法像音樂的語言,學生只有理解了音樂語言才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才會理解音樂表現的內容和思想,但學生對這些音樂知識整體理解和感悟存在困難,只有具體的音樂情景中才能講解這些音樂語言的作用。如我們在認識節奏速度等表現手法作用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欣賞歡快和憂傷的曲子,讓學生在具體的音樂情境中理解速度和節奏在音樂中的作用比單純講解更生動、更易被學生所理解。再如,我們可以讓學生用動作了表現老爺爺走路和孩子跑,讓學生理解速度和力度,這樣就讓學生用動作體驗了速度和力度表現手法。再如通過學習《動物說話》讓學生隨著旋律有節奏地律動,讓學生感知活潑輕快的2/4拍的旋律。這樣就通過形象的動作表現結合音樂作品意境,學生就很形象地理解了作品中音樂語言。
三、在模仿律動中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低年級學生處于無意注意的學習心理,學生不會有意識背詞,如果逼孩子枯燥無味地被動背誦歌曲會適得其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打折扣。愛模仿、愛表現是他們的天性,如果讓學生根據歌詞內容或者選擇他們日常生活中形象的動作跟音樂或節奏做出有規律的律動,學生就會表現出很大興趣,學習就會非常主動,這樣孩子們很快就會記住歌詞,從而可以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如歌曲《洗手絹》,歌詞朗朗上口,通過讓學生模仿洗衣服的動作學生很快就記住了歌詞,簡單易學,跟歌詞貼合,學生不需要看書,只需要做動作就可以把歌詞唱出來了。這樣,孩子在邊唱邊跳中調動了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歌曲處理簡單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歌曲的興趣,還能形象的記住歌詞。
四、在畫旋律線律動中讓學生感受旋律之美
音樂旋律有高低起伏,有上行、下行及波浪形的走向,我們可以讓學生用手畫旋律線表現音樂的高低起伏。如《愉快的夢》一課,我們可引導學生畫旋律線畫出旋律的走向,體驗音樂所表現的夢幻意境,感受旋律之美。隨著歌曲難度增加,歌曲創作背景以及歌曲含義不易被理解和體會,通過教師的單純講解往往不能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而如果加入一些簡單的身體律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管弦樂欣賞《春節序曲》,我在黑板上帶著同學們一起來為樂曲畫線條,大家伸出手指跟著老師在空中畫,前半部分比較舒緩、優美,就用大波浪線來表現中間加快了速度,用比較密集的小波浪線來表現,讓學生如親臨其境般的感受到了樂曲旋律的變化和優美。
漢代《毛詩序》中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說明人的內心情感用語言、唱歌都難以充分表達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通過動作抒發情感。律動是學生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我們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通過有規律的律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達到真正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當然我們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要組織好課堂紀律,根據實際有目的“動”起來,在動中體驗、領悟音樂的真諦,讓音樂課堂更出彩!
[參考文獻]
[1] 劉莉.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探究[J].藝術科技,2013,06.
[2] 曾淼.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北方音樂,2014,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