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課堂因合作而高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過去的一年里,筆者運用“合作紀律”理念,從學生的角度解讀課堂管理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通過調查訪談獲得來自教學一線的真實信息反饋,分層次實施合作紀律管理策略,全面了解合作紀律模式在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業成績方面的成效,探索基于本土的高效課堂管理模式。
  【關鍵詞】合作紀律;課堂管理
  21世紀需要的人才,要求從重復性學習轉向創造性學習,從學會服從轉向學會思考。這就需要積極主動、充滿智慧與活力的課堂??v觀課堂紀律管理的發展,以往教師都是圍繞知識灌輸進行,傾向于“控制——服從”型課堂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以維護教師的權威和意志為價值取向,著眼于學生外在的行為;在目標與評價上以規范有序、整齊劃一為標準。這樣盡管能收到所期望的控制效果,但產生的負效應十分明顯。教師的外在控制并不能浸入學生的內心形成自律意識,反而會淡化學生的積極動機,且嚴重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能力,扼殺學生生動的個性和創造的靈性,這種管理模式不再適用今天的社會,不再適用今天的課堂和學生。由此引發了從合作紀律的視角對課堂管理的再思考。
  一、合作紀律管理法
  1.核心理念
  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其效率是最低的,合作學習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通過構建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基本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群體的協同發展,其對應的課堂管理模式是合作型紀律。
  格拉瑟的行為選擇理論認為,學生通常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行為方式,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內在動機驅動而非外在刺激所作出的反應。美國教育家艾爾伯特(Linda Albert)提出的合作紀律模式,以格拉瑟的行為選擇理論為基礎,通過強調學生、家長和教師間的合作,培養學生自律意識和歸屬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該課堂管理模式在美國中小學應用中已取得明顯成效。
  2.操作步驟
  2013年9月,筆者擔任五年級語文,以本班為實驗班開展行動研究。選取同年級的1班作為對照班。實驗前,對照班各種無關變量如平均年齡、男女比例、學業水平、家庭背景、課程設置、師資安排等與實驗班相近,兩個班的平均成績差異較小,自變量(課堂管理模式)具有典型對比意義。
  根據合作紀律的概念及內涵,提取三個核心的管理策略,作為實驗的自變量:制定課堂行為準則;滿足學生“三C”需求;制定學校、學生、家庭行動方案。
  這三個自變量的呈現方式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也無法很好地拆分再逐一呈現。合作紀律模式只能整體實施,最后考察整體效果。課堂管理具有明顯的情境性,何時應用何種策略,無法提前計劃,充滿不確定性。為便于呈現實驗過程,分步驟梳理如下。
  二、制定課堂行為準則
  1.制定行為準則
  開學初,筆者利用班會課,讓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制定課堂行為準則。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制定出八條課堂行為準則,個性化地涵蓋了課堂生活的方方面面。行為準則制定出來后,廣泛征求任課教師和家長的意見,最后每位學生簽名承諾,表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實施行為準則
  為成功實施行為準則,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具體不良行為并尋求解決辦法,提高他們選擇行為的能力;學生對某一行為是否得當產生分歧時,個別晤談或召開班會討論。
  3.張貼行為準則并定期強化
  在教室張貼行為準則,以此提醒學生,課堂上該如何表現;不定期宣讀;開展行為準則的海報設計比賽;定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自我認識、管理的能力。制定并實施課堂行為準則后,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明顯下降。用學生參與制訂的課堂規則代替教師的紀律要求,既認可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幫助學生回歸課堂主體地位,由他控轉化為自控,進而激勵課堂積極行為。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當學生不是被外在壓力而是被內在動機激發時,表現得最有積極性和創造性。高度行為主義化,試圖通過獎勵和懲罰控制學生的管理模式,會導致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下降,寬松的外部環境和正確的激勵才能促使內在學習動機發揮作用,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三、滿足學生“三C”需求
  制定了課堂規則就能讓全體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表現嗎?幾乎所有學校都有校紀班規,幾乎所有學生都了解這些規則,但并不能阻止課堂不良行為發生。為什么?因為學生選擇這么做。行為選擇理論認為,要激發學生良好行為,首要的是滿足學生的“三C”需求:有能力(I Can Lever),有聯系(Custudy),有貢獻(Contribution)。
  1.幫助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I Can Lever)
  預測學業成功最精準的一個指標是學生的“我能”水平。這是比智商水平更有效的激勵因素。自信的學生通常更容易成功,他們的成功不僅是學業上的,而且是情感上的。那些學業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有較低的“我能”水平?!拔夷堋彼教岣吡?,潛能才可能充分發揮。為幫助學生提高“我能”水平,筆者采取如下策略。
 ?、賻椭鷮W生接納自己的錯誤,學會自我認可。害怕犯錯誤會降低學生的“我能”水平。一旦消除這種恐懼心理,就相當于消除了“我能”的巨大障礙。教師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犯錯和失敗是每個人生活中的正常現象。同時幫助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產生強大的動力,不斷體驗成功。
 ?、谧觥拔夷堋贝?。開學初,讓學生用檔案袋制作一個“我能”袋。將自己參加各種活動或比賽的作品、成果等放進檔案袋。開家長會時,把這些“我能”袋擺在家長面前,驕傲地展示學生的成果??吹胶⒆舆M步的確鑿證據,家長的鼓勵會幫助孩子進一步提高“我能”水平。
 ?、弁ㄟ^頒獎、集會宣告學生成就。在班會、集會時間,給學生頒發獲獎證書和獎品,認可每一位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并通過班級網站、展示板、校報等方式,宣傳學生的成就,或將學生送到校長那里去獲得認可。這些威力強大的技巧,使學生的自卑心理得到極大改善。   2.幫助學生建立聯系(Custudy)
  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約束、教導以及學習上的幫助。
 ?、僭诎嗌辖⒁粋€個朋友圈,確保每位同學都有伙伴,互相接納,沒有被排斥不融入的感覺,滿足學生的歸屬需求。
  ②建立關注記錄表,盡量每天跟每位學生保持聯系,予以關注。關注的方式因人而異,因場合而異。
 ?、凵朴觅澷p,夸贊學生的行為而非行為人,把贊賞和學生的表現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知道自己因什么而贏得了老師的贊賞,從而持續良好行為。為了鄭重其事,還可以把口頭表揚轉化為書面形式,或讓學生主動索要贊賞,建立自信。
  教師如同天才的偵察員,從每位學生身上找出優點加以肯定。讓學生相信,即使在他們失敗犯錯的時候,老師仍然無條件接納他,關愛他,以此幫他獲得足夠的自尊和自信。
  3.幫助學生做出貢獻(Contribution)
  讓每個學生都能為班級做點貢獻,滿足學生被需要的需求。為滿足學生為班級做貢獻的需要,開學初,筆者進行班干部自薦+民主選舉,給每位學生都安排合適的職位,使得班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成立學習互助組進行同伴輔導。在同伴講解時,學生往往沒有在老師面前那么緊張焦慮,同學之間似乎擁有自己的語言?;ブo導既能幫助被輔導者,也能幫助輔導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技能,獲得交流的技巧。通過互助,學生的自尊自信、知識能力水平得以極大提升。
  學生相信自己跟老師和同學有著良好的關系,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知道自己能對班級做出貢獻,會進一步激發其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
  四、針對課堂不良行為,制定家庭、學校行動方案
  在教學生涯中,很多人遇到過學習和紀律問題極其嚴重的學生,此次實驗班就有這樣的例子。
  C同學,身強力壯,考十幾分是常態,課堂上肆無忌憚,甚至曾帶刀回教室,試圖刺傷與他發生口角的同學。那兇狠的眼神和暴躁倔強的態度導致幾乎沒有老師敢管教他。
  針對C同學的表現,筆者制定了學校行動方案。
  學生:C同學老師:Y老師日期:2013年10月
  第一步:定位并描述學生的行為;
  第二步:識別學生每種不良行為的目標;
  第三步:選擇干預措施;
  第四步:采取鼓勵策略,培養自尊,滿足歸屬需求;
  給C這樣的學生鼓勵,乍一看就像一副苦藥。不過,只要想辦法吞下對學生的嫌惡,他將對老師做出積極回應。筆者努力從C身上尋找閃光點:力氣大,擅長體育,很講義氣。于是讓C擔任班級籃球隊隊長,平時搬牛奶、搬書的體力活,都請他去做,并在事后予以大力表揚。
  第五步:讓學生、家長及同事成為搭檔。
  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制定了《學生行動方案》和《家長行動方案》。在筆者的幫助下,C同學完成了他的《學生行動方案》。但該家長沒什么文化,因此,筆者給他父母提出改進意見:第一,孩子犯錯時先了解情況,再進行教育;第二,課余送孩子去籃球隊進行訓練,引導他在正當的領域發展。家長欣然接受了老師的提議,并付諸實踐。
  幾個月后,在區小學生籃球比賽中,C以出色的表現帶領校隊闖入八強,課堂表現日漸好轉,學習成績也取得明顯進步。
  某些學生在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方面處于弱勢,因“主科”成績差而受到歧視、排斥,學業上的失敗令他們試圖尋找其他領域的成功帶來的滿足,比如從網絡游戲和打架斗毆中找到尊嚴和歸屬感。這樣的學生,無論怎么批評、懲罰、懇求都無濟于事,唯有重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他找回自信、尊嚴和歸屬感,才能獲得他發自內心的合作,獲得行為習慣的好轉和學業成績的提升,這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五、成效與反思
  2014年7月,研究者把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橫向比較,對學生的自律能力、歸屬感、學習興趣以及期末語數英三科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
  從表2可看出,在實施合作紀律管理后,實驗班和對照班三科成績達到極顯著差異(P<0.01),通過平均值(M)的比較可知,實驗班對(對照班)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明顯提高,與對照班的差距拉大,優勢擴大。
  再將實驗班實驗前后的語數英期末三科成績進行縱向比較,進行數據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在實施合作紀律管理后,學生語文和數學成績達到極顯著差異(P<0.01),通過平均值(M)的比較可知,實驗后語文、數學成績提升5分左右;英語成績提升1分左右。
  實驗證明,采用合作紀律管理模式,學生的自律、自尊、自信水平、學習興趣以及學業成績得到顯著提升。該模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自尊、自信,對自己的行為更加負責,學業成績更優秀;更有利于打造一個井然有序、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一個孩子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逼渌逃?、家長的支持和參與以及學生的合作是學生課堂表現良好、取得學業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當今的學生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教師的教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取決于教師在多大層面上協調各方的力量,取得多方合作,共同對學生施加影響,如此方能形成協同效應,實現高效的課堂管理。
  參考文獻:
  [1]陳時見.課堂管理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C.M.Charles.李慶,孫麒(譯).建立課堂紀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2.
  [3]linda.Albert,萬兆元(譯).合作紀律:課堂管理指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1.
  [4] Brophy,J.E.陶志瓊,王鳳,鄧曉芳(譯).透視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
  [5]譚娟.美國合作紀律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