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中德育的滲透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但是,現階段的初中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只關注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而班主任作為平時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一位教師,必須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責任。本文就針對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過程中德育的滲透策略進行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 班主任 德育 滲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4-0155-02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普遍具有心理不穩定,情緒容易發生波動的特點,面對家長與教師的管教的時候,非常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班主任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現就對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中德育的滲透策略進行具體的研究。
1.要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都是知識的接受者,尤其是在與班主任的相處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感到恐懼,但是,在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如果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出現了隔閡的話,就會嚴重影響班主任工作的開展質量。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之前,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轉變自己的德育觀念,在德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班主任在處理班級的一些日常管理方面的事務的時候,教師更需要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認真聽取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教師在日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需要認真了解班級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家庭情況和性格特點,當學生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始終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處理,使學生能充分地信任教師。例如:班級管理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學生之間出現矛盾的情況,但是在處理此類問題的過程中,很多班主任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如果兩個學生之間出現了矛盾,其中一位學生比較靦腆而另外一位學生性格比較開朗的話,教師就會傾向于將責任推向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的身上,導致教師的威信下降。所以班主任在處理此類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要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要學生愿意解釋當時的情況,教師就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學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尊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主動地和班主任溝通,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才能更加的親近。
2.通過德育主題班會向學生滲透德育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經常會通過召開班會的方式對學生一段時間內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班級的衛生情況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而且是錯誤的,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可以發揚的,哪些行為習慣是不好的,需要改正的。在此基礎上,班主任還可以嘗試召開以德育為主題的教育班會,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注意班會的形式,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德育知識,告訴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而要將德育的內容巧妙地滲透給學生。因為初中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普遍比較感興趣的年紀,如果只是通過說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就非常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收到相反的教育效果,甚至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例如:針對現在的大多數學生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尊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嘗試在班級中組織一場“尊老愛幼”為主題的班會,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班會主題活動的積極性,班主任在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可以通過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故事來引出本次班會的主題,由于這樣的方式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說教,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參加班會活動的心理壓力,因此深受學生的歡迎。話題引出之后,就可以正式開始德育的教育活動,班主任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想一想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情況需要體現尊老愛幼的精神?要做到尊老愛幼,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通過哪些行為來體現?如果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班會上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值得發揚的,哪些做法是有問題的,需要如何進行改進,在學生分享完畢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點評。如果有個別學生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教師也不必強求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樣只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教師可以積極地尋找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主動地接受教育,改正自己的行為,達到教育的目的。
3.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德育實踐活動
班主任在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過程中,不應該只在課堂中開展教育活動,因為德育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學生在課堂上對德育知識的印象再深刻,這些也只是書本中的知識,很難與學生的生活發生聯系,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就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進行實踐。尤其是在現在的教育中,多數教師都很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卻普遍缺乏必要的重視,所以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就需要積極地彌補這部分的缺失,在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學生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深化對德育知識的認識。此外,教師也應該注意,活動形式只是達成教育目的一種手段,而不能為了開展德育活動而開展德育活動,教師必須要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活動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現在的多數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寵愛、祖輩的嬌慣之中長大的,且多數學生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不知道應該感恩父母、回報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德育實踐活動??梢栽诓坏⒄`正常教學活動的前提下帶領學生到敬老院去做義工,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了解老人生活的不易。此外,針對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喜歡隨地亂扔垃圾的情況,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到馬路上清理垃圾,讓學生知道整潔的生活環境都是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應該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義賣活動,義賣活動所得可以捐給有需要的人,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能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更深刻的認識。
4.班主任應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學生的內心世界也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所關注。然而在以往傳統的初中教學過程中,很多班主任忽視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關注,進而使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產生一定的距離,最終使學生很難與班主任成為知心朋友。因此,筆者認為為了進一步使德育教育順利進行,班主任應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使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同時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指導時,還應采取簡單明了、言簡意賅的語言來使學生更好地消化與吸收相關德育知識,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相關影視作品,并使學生從中得到有效的啟迪與感染,進而幫助學生具備一定的明辨是非、懂得美與丑的能力。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向學生滲透德育內容,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學生能主動地提升自己。但是,要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班主任也要注意一定不可以操之過急,因為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認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成為學生行動上的榜樣,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郭常智.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創新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38-39
[2]孔維權.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J].才智,2019(07):66
[3]劉勇.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中德育的滲透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56
[4]李麗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81-82
[5]曹新章.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工作[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95
[6]趙洪仙.淺談初中班主任實踐德育管理的有效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1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