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管理過程中進行德育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有序推進,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要求也在逐漸提升。為了能夠切實幫助學生優化道德品質,教師需要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滲透關于德育的基礎知識和內容,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師在進行相應班級管理的時候,需要特別重視德育教學內容的滲透,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心靈的凈化和思想的升華。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教學;德育滲透
對于現階段的小學教育而言,需要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將學生“成人”放在學生“成才”之前。因為學生需要首先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之后,學生才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故而,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內涵,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水平,并為學生凈化心靈,綜合性提高學生的內心品質。
一、重視學生思想引導
班主任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水平的教學,因為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身邊的各種行為認知不充分。教師應當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針對當下學生的學習思想進行教學引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和內涵。因為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高效的管理措施,并滲透有效的德育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內涵。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會發現小學生因為自身心智和控制力的不足,經常會和同學產生矛盾。故而,班主任教師應當綜合分析學生矛盾產生的原因,對事件進行整體性分析和評估,最終尋求一種可以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溝通方法。通過班主任教師的指導和耐心教育,學生最終能夠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以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道理。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生活時,需要重點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思想內涵高度,只有學生從小具備“高屋建瓴”的思想水平,才能夠確保學生真正提升對自己思想行為的要求。最終學生達到教師期望的教學管理效果,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二、關注學生道德教育
誠如北島的《回答》一詩中所寫: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弘揚正氣,做一個有錚錚傲骨的當代新道德青年學生。因為,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嶄新的、獨立的個體,教師需要通過愛的教育來感化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班主任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同步滲透關于德育教學的內容,以此為基礎更好地發揮德育教學“潤澤學生內心”的特點。故而,教師在教學管理期間,需要綜合性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學生背后的家庭情況。在綜合了解問題根本之后,教師結合德育教學的根本,制定有效的德育教學方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以及學生的同理心意識,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
例如,筆者在益陽市桃江縣鸕鶿渡鎮雙塘小學支教期間,曾遇到過讓全校師生苦惱的男生,該學生存在明顯的暴力化傾向,致使全班大部分學生轉學,嚴重影響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筆者在接手該班級后,針對該生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到他目前的暴力化情緒,受到父親職業和母親疏于管教的因素影響。同時父親對他要求嚴苛,經常打罵,進而導致他在學校尋求發泄,威脅恐嚇身邊同學,最終導致自己被疏離和孤立。為此,筆者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首先,尋求學生家庭力量的幫助,告知其父親和母親正確的家庭關懷和教育方法。其次,逐步瓦解他在學校的勢力影響,進行規勸和告誡。最后,通過勸導和內心梳理,使得學生的身心發展回歸到學習的正軌。筆者重點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意識,以此為基礎提升其道德水平。
三、凈化學生心靈品質
班主任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基礎德育知識的過程中,需要著重幫助學生凈化心靈。因為學生初步進入學校這個“小社會”,對于自己未知的內容既陌生又感興趣。但是,學生在學習好的行為習慣期間,也會接觸到部分不良的思想道德習慣,這些思想糟粕對學生的危害是極大的。故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時,應當著重凈化學生的內心,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行為品質。
例如,班主任教師在班會時間,可以為學生進行關于獨立人格和自尊自愛的思想滲透教學。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為學生進行形象生動的舉例說明,并且充分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事例,使得素質教育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教師的班會德育教學,需要從文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實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自尊心認知。歸根結底,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內心對自己的認同感。同時,教師需要不斷糾正學生受到社會影響的病態諂媚思想,如“有錢才是最好的”“要做一個掙錢快的主播”等,切實提升學生的自尊心和自愛意識。
綜上所述,班主任教師需要重點滲透關于“德育”的教學內容,本著幫助學生凈化心靈、優化思想道德素質的宗旨,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向春仿.談如何將激勵方式融入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J].亞太教育,2019(03):54.
[2]金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