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的途徑也并不單一。通過建立模型,能夠對某個物質建立表征聯系;通過繪制圖示,能夠深刻洞悉對物質分類的標準和本質;而通過實際展示,也能夠讓學生們近距離感悟各種變化的區別。這些方法的引入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們深化“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進而有效提升自身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
關鍵詞:宏觀辨識 微觀探析 初中化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11-01
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在宏觀辨識上主要表現為學生們能夠有效觀察和辨識物質的各種性質和形態,進而能夠掌握物質的分類方法以及物質形態變化的過程等,而在微觀探析上其表現為在微觀的層面深入理解和掌握物質的結構和組成,而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理解便是讓學生們深入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特性,并能夠根據某些特定結構預測物質性質。
1.觀察模型,建立表征聯系
在微觀上,化學是一門從原子和分子的角度認識物質的學科,在宏觀上,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和表現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借助模型的方法來建立這二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們深刻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特性,促進學生們對物質的微觀原子和分子結構與宏觀的性質表現聯系起來的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教學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中的課題1“分子和原子”這一課的內容時,我就為學生們展示了幾種常見的物質的分子模型,在模型中單個的球體代表原子,這些原子組成的整體就是分子,以“ 分子”為例,在該模型中一共有三個原子,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這三個原子形成了 分子。除此之外,我還引導學生們將相關的分子結構與化學式聯系起來,通過以“ ”這個化學式可知氫原子與氧原子的具體數目,這樣可以將其與模型中的數目進行對應,建立物質的微觀組成和宏觀表現之間的聯系。最后,我又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們進行一些變式訓練,比如我寫出幾個學生們不熟悉的分子式讓學生們畫出其結構模型,或者是我展示一些結構模型反過來讓學生們寫出分子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對于原子、分子以及化學式之間的聯系認識的更加深刻,其對這些知識的應用熟練度也因此會不斷提升。
2.繪制圖示,把握分類本質
在化學這門學科中,學生們會接觸到很多化學概念,這些概念性知識相比其他化學知識來說可能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和應用,這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圖示這個工具,從微觀層面上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深入辨別這些概念性問題的本質區別,使學生們能夠準確將其歸類,全面提升其對相應知識的認知水平,不斷優化其知識網絡結構。
比如在教學“走進化學世界”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由于學生們需要明確認識到“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這些概念的區別,所以我采用了圖示法進行教學。首先我畫了一個大圓,然后將這個圓分成兩個部分,左邊部分代表混合物,右邊部分代表純凈物,之后再將右邊部分進一步分割為單質和化合物這兩者。除此之外,在這個圖中,我還在微觀層面詳細的區分了這幾個概念的區別,比如混合物是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而純凈物是由同一種物質組成的,并且對于純凈物來說,其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從微觀的角度來正確地辨識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這些基本概念之間的區別,全面加深學生們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3.展示過程,感悟變化區別
在化學中,學生們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諸多的化學反應,所以教師應當從本質上去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反應的整個過程,通過對反應過程的展示使學生們在微觀層面深刻感受到各種變化發生前后的區別,以此全面提升學生們從微觀辨析的角度來深化宏觀辨識的能力,建立更加完整和優化的化學觀,為之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我就為學生們展示了一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際過程,使學生們能夠深刻的感悟到這兩種變化方式在微觀層面的區別。在展示中我借助PPT這一工具,首先,我為學生們展示了炸藥爆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分子發生了變化,所以這個反應是化學變化;之后我又為學生們展示了 的壓縮過程,它只改變了微粒間的距離。并沒有改變分子的組成,因此其是物理變化;最后,我為學生們展示了輪胎爆炸的過程,其微粒的組成是混合物,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分子間距離變大,所以這個過程也是物理變化。通過這個過程,這樣學生們對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認知會更加深刻,學生們也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到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由此可見,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深刻且細致地感受到各種變化發生前后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區別,更有利于學生們理解和認知反應發生的過程和條件,使學生們能夠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全方面地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促進其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
4.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引導學生培養和提升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時,應從學生當前認知水平入手,再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真正從根源上挖掘學生的知識短板,全面加強學生們對物質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的認識,這樣學生們的化學基礎才會更加扎實,其在之后接觸深層次的知識時也能夠靈活應用,為其下一階段更高水平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