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提升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英語作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就成為英語教師努力的方向之一,要保證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首先必須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閱讀能力直接關系英語能力。本文結合學生閱讀中常見的問題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3C-0065-02
  伴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推進,英語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教師也在嘗試和創新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
  一、當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鲆暸囵B學生的思維能力
  按照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活動只限于教師的教,很少體現學生與教師互動和交流,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教師也將閱讀教學看成是知識點的講授過程,很少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沒有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片面地認為學生只要通過多做閱讀理解,增大詞匯量就可以提高閱讀能力,甚至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忽視科學的教學方法,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對學生做適當的點撥和指導,忽略了學生對閱讀理解程度的預測,比較常見的就是,英語教師把閱讀的過程和思考過程分解開來,使學生的思維僅停留在英語閱讀理解的表面信息上,對閱讀理解過程當中文章精神內涵不去深入理解。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思想成熟度比較高,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在閱讀理解過程當中對學生滲透一定的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培養較強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傳承能力,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失去了提升思維能力的機會,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思維僵化,并逐漸失去了對閱讀的興趣,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
  (二)忽視閱讀理論、閱讀模式和閱讀技能的培養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采取的模式比較單一,只局限于學生對所讀材料的表象理解,無法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性認識,導致學生對所讀文章的要點不能進行有效推斷,不能掌握文章的脈絡,從而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能提出明確目標,使學生在閱讀課的學習中,仍然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學生回答的問題大部分是英語教材中的例題,這些題具備基本特征,即只要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詞就會讀懂,根本不需要學生深入思考,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閱讀學習當中,仍然處于被動和應付的局面,不利于培養主觀能動性和發揮主體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很少使用閱讀策略,使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策略茫然不知。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利用線索推斷人物關系,或者上下文猜測詞義等方法。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標題、圖片等尋找文章的線索,從而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以及英語閱讀的理論知識,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ㄈ┖鲆晫W生優良閱讀習慣的養成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很多學生存在不良的閱讀習慣。比如有的學生回視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學生則需要指讀,也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精力不能集中,會有各種小動作,更有學生喜歡在閱讀過程當中咬文嚼字,一遇到不會的難字或者生字,就立刻查字典。與此同時,很多外來因素也干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注意力的集中,比如:網絡、手機、游戲等等。只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到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干擾,就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從而降低閱讀效果,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ㄒ唬┚脑O計課堂教學目標,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英語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從各種材料中獲取信息,構建文章意義的過程,所以說閱讀既是一項智力活動,也是一項心理感情的認知活動。教師只有從這個高度充分認識閱讀教學,才能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發展閱讀智力,提高閱讀水平。
  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應該涉及以下三個階段:第一,讀前階段。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或采用多種方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和猜想,從而知道閱讀目的或者文章的體裁,讓學生大膽展開想象,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消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
  第二,讀中階段。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方式,保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刺激學生理解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理解,能夠掌握文章的主干思想和中心內容,讓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解決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
  第三,讀后階段。盡可能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閱讀理解的任務,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總結和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篇章結構和語言特點。然后精心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用英語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復述,在復述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模式,讓學生大膽嘗試和發揮創新力,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ǘ┰鰪妼W生的跨文化意識
  從英語學科來說,它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就包含深厚的文化內涵,其不僅是學生和教師,社會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和靈活的語言技能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基礎,而要提高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掌握程度,就要培養跨文化意識。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英語教師的教學過程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人文教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文化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視野,補充文化常識,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探討異國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讓學生通過中外文化的比較,既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又拓展對外國文化的認識,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加深對英語文章的理解。
 ?。ㄈ┒苏龑W生閱讀態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過程是一個智力提高的過程,又是一個認知的心理過程。所以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在閱讀理解中不能做到情緒穩定、態度端正,就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把握文章脈絡,就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端正閱讀態度。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寧悅穎,朱曉東.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分析[J].瘋狂英語,2016,(4).
  [2]彭艷霞.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理論的應用[J].英語廣場, 2015,(5).
  [3]鄭虹宇.關聯理論對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的啟示[J].才智,2014,(33).
  [4]向巧云.基于文化語境差異的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模式建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24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