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文化與企業品牌塑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塑造企業品牌,為企業開拓市場,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成為目前各電力施工企業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和焦點。本文論述了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創新文化在企業品牌塑造過程中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做法,提出如何塑造企業品牌,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施工企業;創新文化;鉆石文化;企業品牌;企業發展;開拓市場
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公司(簡稱中電建核電公司)成立于1952年,其前身為山東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隸屬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經過64年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可提供境內外電力工程及基礎設施規劃、勘測設計、咨詢監理、建設管理、投資運營等全產鏈服務的國際化公司。面對企業發展的新形勢,公司與時俱進,進一步創新企業文化,大力弘揚“追求卓越、服務真誠、樂觀應變、智慧圖強”的企業精神和“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企業的凝聚力,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并實現跨越式發展。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用戶滿意施工企業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的稱號,實現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總目標“鉆石文化”的夙愿。
一、根除落后觀念,打造“鉆石文化”,以文化的創新引領企業的新發展
中電建核電經過64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并有著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司已有的企業文化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近年來,中電建核電提出堅持“國際優先 核電領先 傳統鞏固 相關多元”發展戰略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建設質量效益型國際一流企業”的目標,對于實現這一目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電力建設行業發展迅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競爭的國際化使中電建核電不僅面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競爭,而且越來越多地直接面臨國外公司的競爭。另一方面,職工思想觀念很多方面仍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與企業參與市場經濟尤其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打造國際一流企業的要求不相適應。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有先進的精神文化凝聚職工,引領廣大職工轉變陳舊的、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壓力和挑戰面前,公司提出:“以精神文化建設為先導,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加快精神文化創新特別是發展理念的創新,實現由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轉型”。公司高層領導一致認為,舊觀念是國有企業的第四座大山,它比債務、冗員和企業辦社會這三座有形的大山更可怕。只有依靠文化管理的力量,根除干部員工身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落后觀念,企業才能從根本上走出一條新路子。
中電建核電經歷了20世紀50-80年代基礎差、底子薄等狀況,走自主創業發展的道路,生產力節節攀升,給企業文化不斷注入新的內涵,形成生產力提升與企業文化之前起著互動作用。90年代中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深化,電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形勢十分嚴峻,公司領導充分認識到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與企業的形象與品牌塑造是休戚相關,把企業文化建設好,給社會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就能贏得市場,就有立足之地。為此公司黨委圍繞創建國際一流電力施工企業和百年總體規劃和目標,把企業文化建設發展作為企業品牌塑造、凝聚企業人心、提升企業素質、促進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堅持積極探索、常抓不懈、不斷整合提升,打造“鉆石文化”為核心的企業創新文化。
二、以人為本,培育全員參與的創新文化,營造企業與職工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企業興衰事,成敗皆由人。中電建核電始終以公司理念為導向,以實現公司建立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發展目標為出發點,以培養職工創新創造為落腳點,通過建設人本文化,形成了人人為企業發展創新創造的良好文化氛圍,鑄造企業文化創新的基石,助力企業品牌的塑造。
創新激勵機制,培育“用人文化”。堅持把為人才提供事業平臺放在第一位,通過人才激勵機制的創新,培育塑造“僅能即為才、有為就有位”的人才理念,是創新創造在職工中根深蒂固。在公司新建項目部管理崗位及總部各單位人員一律實行招聘考試、競爭上崗,同時對部分項目部的項目經理也實行了招聘上崗,在公司形成了崗位靠競爭、能這為上的良好用人文化氛圍。開展勞模評選,安排省部級以上勞模每年集體旅游,每年向勞模發放3000、5000到1萬元不等的津貼,創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文化氛圍。開展了各崗位技術比武活動,推行了“專家人才”評選制度,對列入公司專家人才庫的職工給予每月不同的津貼和精神獎勵,營造人人學技術、鉆研業務、為企業發揮潛能的文化氛圍,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通過構筑“和諧工程”,積極營造和諧發展的文化氛圍。一方面,公司在企業品牌塑造過程中積極聽取職工的意見,并想方設法滿足職工正當合理的要求。每年“五一”“十一”“元旦”“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公司領導在慰問職工的同時,于職工展開面對面的交談,了解職工對企業發展的建議和職工的要求,并在重大方案出臺之前深入到職工中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結合職工的要求對企業改革發展方案進行調整,是企業改革發展與職工的訴求達到完美的結合。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堅持小步快跑,積極提供職工工資福利待遇,近幾年職工收入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營造企業與職工和諧發展的局面。
中電建核電公司走上了企業創新文化管理之路。一方面,公司將“改革、創新、突破”作為各項工作的主旋律,確立了“在觀念轉變中贏得發展,在發展中促進觀念轉變”的基本指導原則,圍繞新的企業宗旨、經營理念和營銷理念,公司上下開展了廣泛、深入、持久的群眾性思想解放、觀念轉變系列活動。另一方面,公司堅持以經營人才為理念、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把人作為挖掘和釋放企業內部能量的切入點和著眼點,大刀闊斧地推行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干部鐵交椅、工作鐵飯碗、收入大鍋飯被徹底砸碎。相應地,公司建立起了“上崗靠競爭、提升靠業績、收入靠貢獻”的新機制,并通過“星級員工評比”“專家人才制度”鼓勵創新,實現了用人上的公平競爭和管理上的縱深突破,員工潛能得到極大釋放。
三、內聚精神,外塑形象,打造國際一流品牌
為創新“企業文化”,樹立良好信譽,為贏得市場,中電建核電公司進一步采?。阂皇桥c體制建設相結合,構建公司、項目部、班組三級企業文化網絡;二是與項目部形象建設相結合,無論是省內外、海外進行企業形象異地復制;三是與加強隊伍穩定相結合,營造干事業的和諧氛圍;四是與中心工作相結合,促進各項生產和管理工作的完成,塑造企業文化品牌。
首先,打造統一的中電建核電公司新文化,促進企業整體素質的提升。幾年來,中電建核電始終致力于打造統一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文化:制定了企業文化建設綱要,明確了企業創新文化的指導思想、目標和整體構架,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實施原則與步驟;確立了企業識別系統,制定了員工行為規范。公司堅持從統一標識、樣板項目異地復制、項目形象異地復制等企業形象建設做起,著力規范和推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并逐漸內化為精神文化,使企業創新文化過程著重體現為真抓實干。通過由表及里,內外兼修,形成了公司個性鮮明的企業文化。
其次,利用新傳媒、新平臺導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展示中電建核電的變化。一是利用電子雜志以及微信公眾號對企業進行零距離報道,傳播新的文化理念、鼓舞士氣;二是在中國電力建設網站、《中國電力建設報》等媒體上對公司重點報道、國際項目、基層動態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展示,三是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大眾日報》《山東工人報》等宣傳陣地積極有效地策劃了公司成立60周年等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三是在當地電視臺宣傳中電建核電的經營理念及公司的發展變化,助推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再次,抓住技術和人才這兩個關鍵詞,實現“版本再升級”,形成強大的市場聚焦效應。中電建核電認為,要博弈高端,必然要在新技術、新能源、新市場上一較長短,這是施工企業的一條市場鐵律。因此,核心技術的提高無疑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首要條件。為此,中電建核電在技術培訓上下功夫,將對外經貿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作為人才培訓基地,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創新團隊和人才儲備力量。
作者簡介:
李莎(1983- ),女,回族,山東濟南人,任職于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3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