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版基金對出版社品牌塑造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對于出版社而言,國家出版基金不僅僅是一種資金上的資助,更是一種對選題與發展方向的引導。在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與引導下,出版社能夠有效地對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判斷,從而推進自身的品牌建設工作。在這種背景下,文章首先探討了國家出版基金對出版社品牌塑造的意義,進而簡述了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困境,最后給出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強化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的措施,以求為出版社更好的利用國家出版基金來塑造卓越品牌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國家出版基金;出版社;品牌塑造;資助;引導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6-0152-02
1 國家出版基金對出版社品牌塑造的意義
信息化時代,國家出版基金通過加強出版資助與引導工作,能夠對出版社品牌發展帶來全方位的促進作用?;究磥?,這些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 提升出版社品牌塑造的科學化水平
通過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出版社當中的各部門構之間將產生更加高效的交流方式。例如,在以往的品牌塑造工作中,出版社多是借助制定規章制度、實施市場監督及明確責任主體等方式來有效處理品牌預期與實際發生的情況的不一致。盡管這些措施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卻也存在著效果不佳的情況。通過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品牌塑造工作會樂于實施創新變革,出版社在處理品牌塑造問題時就變得極為容易。這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通過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以前許多因為人為原因出現的品牌塑造問題可以被有效避免,不合理的市場規劃會被及時發現與拒絕,從而使得品牌塑造工作更為科學化;二是通過加強品牌塑造建設,出版社的各項信息的透明度能夠得到極大提升,這種透明度使得所有部門的行為都會得到很好的協調與監督,有效的避免了信息模糊與工作不協調的情況出現,也有利于厘清各個部門的互動關系。
1.2 提升品牌塑造經費保障能力
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的根本工作目標是有效保障品牌能夠高質量地獲得市場認可,從而極大提升出版社的市場競爭力。從這種根本工作目標來看,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必須實現“好鋼用到刀刃上”的經費工作安排。這意味著,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加強品牌塑造工作,不僅僅有助于切實減輕市場工作人員的盲目性,而且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市場人員的工作態度與理念也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使得品牌塑造人員能夠樹立起更好與更準確的工作理念,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強調在信息透明化的基礎上,對品牌建設經費的支取做嚴格的判斷,讓花的每一分錢都產生巨大效益。品牌塑造提供更為堅實的財務保障。
1.3 強化出版社市場監督效能
出版社市場監督以往通常是單方面的外部監督,而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出版社能夠借助更先進的市場理念與技術有效提升市場監督的精細化程度。除了前述的市場信息透明化外,各類市場監督系統的建設是強化市場監督能力的更重要的方式。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通過建設市場系統、市場預警系統、市場信息流轉監控系統等信息化系統,可以為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監督體系。這種監督體系是原有單方面監控體系的極大補充,緩解了市場監督人員的工作壓力,有效提升了市場監督工作的效率與效果,對于出版社市場監督科學化發展具有顯著推進作用。
2 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困境
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盡管加強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十分必要,也很有意義,但當前出版社在開展這項工作過程中,卻也存在這一定的困境需要克服。主要來看,這些困境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整體來看,出版社品牌塑造信息化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主要包括:一方面,目前電腦軟硬件的配置相對老化,不少軟硬件系統尚有待更新,也缺乏專門針對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特性的設計軟件,這不僅使得電腦運行速度慢,也導致了強行采用信息化模式甚至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品牌塑造人員仍較為熱衷于傳統的市場品牌開拓方式,雖然能夠接受信息化的品牌設計軟件、網絡互動工具等信息化方式,但對于品牌塑造工作的信息化開展方式仍未引起重視。
二是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目前缺少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當前所采用的評價指標體系過于籠統,沒有對評價指標做詳細分層,也沒有針對不同的指標給予不同的權重。這這些問題使得評價體系不能夠對品牌塑造工作的效果做科學的評判,不利于品牌塑造工作的創新發展。
三是相應的專業化管理人才較為稀缺。品牌塑造工作實際上是一項綜合性非常高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既懂品牌塑造知識,又具備嫻熟的設計技巧與能力。目前出版社品牌塑造人才存在短缺狀況,導致雖然努力完善了各項品牌塑造建設的硬件設備,但卻并沒有充足的人才來利用這些設備開展工作,顯然極大地約束著這項工作的工作效力。
3 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強化出版社品牌塑造工作的措施
3.1 優化出版單位選題結構,打造品牌書籍
從當前情況來看,在市場競爭環境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不少出版社因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或者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致力于將出版業務精力放到了那些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成果來的項目上,直接導致項目的選題非常具有功利性質,嚴重使得自身已經創建起來的品牌逐步丟失。有了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與引導,出版社能夠在整個選題策劃、項目申報及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都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特色,這有助于讓自身的品牌價值廣泛體現出來。舉例來說,人民出版社是非常鮮明的典型。它是一家綜合型出版社,所出版的很多書籍都致力于為政黨意識形態提供服務,并據此打造成了自身的鮮明品牌。在2018年的國家出版基金中,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黨政書籍獲得了三項資助,這又進一步肯定了自身的品牌。除了打造鮮明的品牌之外,人民出版社也努力圍繞品牌來設計選題,從而進一步夯實品牌。因此,出版社必須緊緊圍繞國家出版基金的選題方向,突出自己特色,打造自己品牌。 3.2 構建品牌塑造的信息化體系
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出版社應從制度層面規范品牌塑造信息化建設與推廣的機制與體制問題。制定相應的制度文件,這不僅包括針對品牌塑造信息化建設的推動、獎勵與懲罰制度,更應出臺系統性的品牌塑造信息化建設的組織保障與治理流程文件,使得在開展品牌塑造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能夠像與出版社整體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密切結合,從而得到高效率處理。與此同時,還應當定期開展品牌塑造信息化建設的通報制度,將信息化建設過程當中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廣,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以防發生更為嚴重的系統性問題。
3.3 尋找合作伙伴,共創最大利益
對于出版社而言,每一部原創作品都是可貴的,蘊藏了豐富的知識產權能量,但是其所衍生出的版權利用與執行卻勢必涉及到不同的產業與專業。當小說要拍成電影,出版社其實不必親自下海去投資拍攝電影,所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個好的電影制作公司,并將該著作的衍生電影版權授予對方,同樣的當要以某作品為基礎提煉出舞蹈、音樂等不同形式的演出,出版社也完全沒必要或幾乎不可能親力親為。于是在知識產權的執行上到底該采取怎樣的方式對出版社最為有利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實質在于,對于所有相關的事情出版社到底是要自己執行(內建inhouse)還是要授權于他人執行(外包outsourcing)?實際上,出版社的人確實不必多。以數字化圖書地發展看,如果出版社想要在數字出版上有所獲益,是完全可以不用自己投資的,因為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專業分工和交易規則明確的服務商。業務外包可以使自己有多樣地選擇,更無需對技術和硬件的升級做無止境的投資,使企業經營具有更大的彈性。因此,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與引導下,如果要參與數字出版的市場,現在的出版社所要做的其實只需尋找一個誠信的合作伙伴而已。但也因此,出版社和其所需勞動力的關系將有所轉變,勞資的關系將更多的從過去的內聘雇傭關系轉為外包的合約關系,管理的方式將通過合同彼此制約,而不是傳統公司所施行的控制手段。
4 結論
總體而言,對于出版社來說,國家出版基金所提供的不僅僅是資金資助,更是一種出版方向的引導。因此,出版社應當充分利用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優勢,努力打造起符合時發展要求的品牌,從而更好的服務社會與人民需求。
參考文獻
[1]琚穎.近十年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數據分析[J].出版廣角,2018(12).
[2]張一梅.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申報與管理經驗初探[J].傳播力研究,2018(29).
[3]姚慧敏,劉彥龍.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經費使用、核算及驗收時應注意的問題[J].現代出版,2018(5).
[4]汪凡云,李寅.國家出版基金成立十年(2008—2018)資助項目分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3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