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探究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新課程規定的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設計探究,又如何實施探究,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取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呢?現做如下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探究性學習
  “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語)。興趣是探究的起點,小學生年齡小,見識少,好奇心強,對未曾見過的事物或現象都感興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等因素,抓住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又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指導學生自發地去探索、發現問題,孕育探求動機,使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和興趣。
  二、指導探究方法,啟動探究性學習
  探究就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去發現規律的過程。小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很淺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很薄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尤為重要。
  (1)在實踐中探究。人們常說,聽過會忘,看過能記,做過才能會。讓學生在數學實踐中發現,在動手中感悟,自己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得出方法。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布置學生調查:在生活中,我們經??创蟮母鞣N角,學生對了解此問題的積極性很高,經過他們的觀察、了解、訪問后,對教學內容加深了理解。
  (2)在假設中探究。先對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再通過探究尋找規律,得出結論。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假設:(a+b)×c=ac+bc,再通過例題探究尋找規律,得出結論。
  三、注重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達成共識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應該強調的是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是積極參與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學語文的過程,其實也是學交流、學合作的過程。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交流技巧:別人發言時,注意力要集中;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不同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聽,再講自己的理由。小組討論時,先要讓每位成員發表見解,然后經過探討,最后達成共識。如意見不統一時,各自擺一擺理由,由小組成員共同評判或各自保留意見,聽聽其他組和老師的見解。這種合作的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表達意見,而且學會了怎樣傾聽別人的想法。
  四、體驗探究趣味,形成探究意識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當學生通過探究后,終于解決了一個個對他們來說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戰的問題時,他們能從探究中體驗到快樂,獲得一種成就感,這是一種強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產生推動不斷探究的巨大力量。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驗,就會產生再次體驗的愿望。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這對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的意識,讓課本知識得到延伸,進一步發展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深遠意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5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