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材料作文“狂風中的大樹與小草”升格展示 整體構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風呼喊著,咆哮著,獰笑著奔襲而來,企圖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一棵大樹挺起胸膛,頑強地與狂風搏斗著??耧L暴虐地糾纏它,想按下它高貴的頭,壓彎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奮力抗爭,不屈不撓。
   大樹下面有一片草地,狂風根本不把小草放在眼里,像搟面條一樣把它們揉來揉去,幾乎要把它們撕成碎片,碾成粉末。小草在狂風中抖動戰栗,屈腰伏身,把臉緊緊地貼在大地上。
   狂風終于累了,走了。人們發現,大樹折斷了腰,小草卻慢慢揚起了臉。
   學生問蘇格拉底:“老師,您認為大樹和小草誰值得贊美?”
   蘇格拉底說:“我贊美大樹,也贊美小草。”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看法?請自定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對于這則材料,要深刻理解其寓意。比如,“狂風”可以理解為困難、挫折、磨難、壓力等等,可以理解為具體到生活中的經濟危機、失業、地震、傷殘、疾病等等,也可以理解為邪惡勢力、反動統治、殘暴手段等等;“大樹”可以理解為正義力量、英雄人物,也可以理解為有正義感的人、勇敢的人、堅持不動搖的人等等;“小草”可以理解為弱勢群體、地位卑微的人群,也可以理解為力量不足、尚處在弱勢地位的人等等。頑強抗爭的大樹體現了“剛性”,屈腰伏身的小草體現了“柔性”。生活中既有“大樹”一樣的“剛性”,又有“小草”一樣的“柔性”;“剛性”有“剛性”的美德,“柔性”有“柔性”的優勢,如果能剛柔相濟,既有所堅持,又有所順應,那是最好的結果。
  病文展示
  屈——人生之道
  一考生
   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鼻c伸的選擇中蘊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正如狂風來臨時,小草選擇了屈下身子任憑狂風在頭頂肆虐,而大樹選擇了用粗壯的枝干抵御狂風的勁疾;但狂風過后,大樹折了腰,小草卻挺起了胸。小草選擇暫時的屈,是為以后更好地伸。(語言表達直白,且略顯啰嗦。)
   很多的時候,選擇“屈”并不意味著自甘墮落或自我放棄,相反,它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過失和積蓄能量的最好時機。
   越王勾踐在兵敗后選擇了屈服,向吳求和,自己還降低身份給吳王當車夫,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獲得吳王的信任,最終得以釋放。他臥薪嘗膽,發憤練兵,最終打敗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愿望。如果勾踐沒有選擇屈服,他還能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光耀嗎?(語言平實而直白,說理流于形式,論證乏力。)
   韓信在面對市井無賴的羞辱后選擇了屈服,選擇了忍受胯下之辱。他壓下心中的怒火,苦學兵法,成就日后的輝煌。如果韓信沒有選擇屈服,那么還會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成語嗎?(這個成語為用而用,沒有目的性。)
   司馬遷在面對腐刑后選擇了屈服,選擇了忍受身體的痛苦、心理的煎熬、世人的不恥、宗廟的污辱。他忍辱負重,發憤著史,終于寫成“無韻之《離騷》”——《史記》。如果司馬遷沒有選擇屈服,他還會有“著成信史照塵寰”的輝煌嗎?
   雖然選擇屈服會受到暫時的羞辱,但是人屈服的時候往往會變得更清醒,更理智,能更堅定地等待最后一刻的噴薄而出,以洗血恥辱(“洗血”應為“洗雪”)。屈,難道不是一種人生智慧嗎?(“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應該進一步說理,得出明確的結論。本段論證淺顯,觀點的得出浮于表面。)
   雖然我們贊美屈服,但是卻不能對所有的“屈”都大唱贊歌。在國家危亡關頭,那些茍且偷生、不顧國家利益選擇屈服于敵人的人,最終都遭到了世人的辱罵和后人的唾棄。(句子太長。)真正意義上的“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暫時的選擇,不是長期的狀態。如果為了自身利益,不顧大局而屈服,丟掉了做人的操守,那么“屈”便毫無意義。(說理停留在某一特殊情況的“屈”之上,回到小點而不是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屋建瓴式的提煉,深度不夠,廣度不闊。)
   屈服并不等同于軟弱,屈是一種人生之道,暫時的屈不會使人成為懦夫,而會使人成為真正的強者。
   屈,人生之道。(這一段屬于畫蛇添足。)
  ●病文診斷
   作文選用一系列實例,來論證“屈——人生之道”,雖然內容上符合題意,卻存在以下弊?。海?)分析思路基本停留在一個點上,論據也停留在同一個層面;(2)后半部分缺乏反面論據的支撐;(3)論證方法單一,突出的論證方法只有假設論證;(4)語言表達缺少文采,句式單一且不精煉。評為三類卷,得分:40分。
  ●升格指導
   在作文時,整體構思很關鍵。在確立了“屈,人生之道”的觀點后,考生應先從什么是“屈”的角度破題并展開論述,之后以嚴謹的態度把立意延展成線,而不能僅停留在點上思考。要對“屈”背后的內涵以及外延進行追根溯源式的深入思考,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杉尤氡扔?、對比、類比等多種論證方法,并使用多種修辭手法,顯現自己的才情與語文素養。
  升格佳作
  尺蠖之行,以屈求伸
  一考生
   漢諺云:“曲如鉤,得封侯;直如弦,死道邊?!彼匀藗儗Α按笳煞蚰芮苌臁蓖瞥鐐渲??!扒弊屛覀兛吹娇耧L肆虐中隨風倒伏的小草,在風停雨住時揚起它燦爛的笑臉;“伸”讓我們痛惜電閃雷鳴里剛毅不屈的大樹,被攔腰折斷的殘酷。屈與伸的選擇中蘊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
   很多時候,選擇“屈”并不意味著自甘墮落、自我放棄,相反,它恰恰是我們反思過往、積蓄能量的最好時機。
   越王勾踐在兵敗后選擇了“屈”。他心懷喪國之痛,卻不露半點聲色,韜光養晦,寄人籬下,甘做馬夫,卻謀劃著東山再起之舉。一面忍辱負重,一面歷經磨難,臥薪嘗膽,十年生聚,終于奪回江山,并且一鼓作氣,滅掉吳國,洗辱復國。試想,如果勾踐沒有選擇委身屈從,恐怕他的“三千越甲”不過是以卵擊石??磥砬杏兄?,蒼天方不負有心人。
   姜太公說:“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币馑际钦f,尺蠖每次行走都要蜷曲著向前推進,龍和蛇要適時蟄伏,才能得以生存。人生路上,也是如此,有時只有先屈身于黑暗,才能見到廣闊的天空?!靶心笥谌柘?,而詬莫大于宮刑”,司馬遷遭受腐刑后,忍受著身殘的痛苦、心理的煎熬、世人的不齒、宗廟的污辱,發憤著史,終寫就“無韻之《離騷》”。受辱后生與死都是一種選擇,司馬遷“茍活”半生,用一部《史記》書寫了自己人格的高貴,成就了一生的輝煌。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可是在烏江之畔,蘆荻聲聲中,項羽最終陷入十面埋伏,英雄末路,只有悲壯。此時,這個縱橫捭闔、義薄云天的西楚霸王只要肯彎一彎腰,收起那“喑嗚叱咤,千人皆廢”的匹夫之勇,渡過江東,那么卷土重來未嘗不可。然而,他沒有,他無顏見江東父老,他不要別人“憐而王我”,于是慷慨英雄血濺烏江。在烏江前,你站直了;在青史中,你倒下了。這是何等悲哀,豈是幾聲“天亡我也”所能掩蓋的?
   戰場上有屈伸之道,正如人生中有揖讓避就。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處處忍讓廉頗,維護趙國團結,以他“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換來了國家的長久穩定,也換來了將相同舟共濟的千古美談。屈中有退,退中有忍,忍中有容,容中自有人生的大智慧;亦屈亦伸,屈伸有節,俯仰有度正是人生的一種高姿態。
   然而,在國家危亡關頭,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屈服外敵、茍且偷生,丟掉了做人的操守,那便“屈”得毫無意義,理應受到世人的辱罵和唾棄。
   風云聚散,我們體悟到人生坎坷中屈身的智慧與妙禪,緊握住一份以屈求伸、能屈能伸的果敢。在人生的跋涉里,不必“大鵬展翅恨天低”,若能做到“尺蠖之行,以屈求伸”,不也是人生的一種妙境嗎?
  ●升格點評
   修改后的作文中心明確,說理充分,結構完整。主體部分經過補充后內容變得較充實,舉用的事例也不再單一。此外,除了鮮明的正反對比論證,“尺蠖之行,以屈求伸”的類比論證也深入淺出,體現出一定的構思與說理的深度??色@評一類卷,得分:52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75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