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是給學生各階段學習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對于其中的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教學課堂,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所聽的音樂來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內涵和情感,懂得如何欣賞音樂。對此本文將針對小學音樂教師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節奏訓練進行教學提出幾點相關建議,希望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節奏訓練
  節奏在音樂中所起到的是骨骼與支撐的作用,學生在進行音樂的學習時對于音樂節奏的把握程度會對學生的樂感產生直接性地影響,并且也會作用于學生視聽唱能力的發展。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學生的節奏訓練,引導小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是能夠提升音準水平,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中節奏訓練的開展時,應當充分根據學生的成長發展狀況特點以及實際的學習狀態制定更加具有適應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更加全面地體會音樂節奏所帶來的獨特感受,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采用形象化的節奏訓練,提高學生理解效率
  在小學的教學體系中,音樂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更加具有特殊性,音樂課程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系統化、體系化、具體化呈現方式,而是通過更加具有抽象性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聽、唱、賞來感受音樂作品中的相關知識。因此,較多學生在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單純僅靠聽、唱等訓練方式不利于學生更加高效地音樂樂感進行培養。音樂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采用更加具體化、直接性的節奏訓練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進行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和體驗,達到更加高效的節奏訓練效果。
  教師采用形象化的節奏訓練方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開展。第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看圖進行節奏的識別與感受。教室可以在節奏訓練時,為學生展示出能夠體現節奏特色的相關圖片,帶領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更加具象化的認識。例如,對于“咚咚鏘”的節奏可以通過“XXO”的形式進行展現,幫助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認識。第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節奏。教師在帶領學生對相關音樂進行感受和聆聽后,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所喜歡和熟悉的方式對其中的節奏進行繪畫,如“XX XX XX”等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加趣味化的方式來對音樂節奏進行學習和體驗。
  二、采用創造性的節奏訓練,鼓勵學生創新創作
  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是學生音樂水平培養與提升的基礎性內容,要實現學生樂感的養成以及節奏感的高度訓練,應當引導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對音樂節奏的學習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加強和鞏固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進行樂感訓練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鼓勵學生運用節奏拉進行音樂創作,通過對相關樂器或者生活器物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節奏的創新創作,推動學生對于音樂節奏更加直觀地感受,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和水平。
  例如,教師在對《我是少年阿凡提》這一部分進行教學時,可以先通過口技的方式來模仿“小毛驢”的腳步聲,再對基本的腳步聲進行節奏的切分,采取由輕到重再到輕的方式,生動地展現出“小毛驢”逐漸走進再逐漸走遠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切分音的作用。學生在對切分音進行學習和感受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方式,運用樂器或者擊掌、打響指的方式,通過切分音來進行節奏的創作,為曲子配上具有自己特色的節奏。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幫助學生對切分音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又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和水平。
  三、采用模擬化的節奏訓練,強化學生節奏感受
  音樂中較多元素都是運用了生活中的節奏和聲音來進行體現,音樂本身具有較高的模擬行,在許多音樂作品中都蘊含著較多的模擬化因素,如夏蟲鳴聲、海浪聲、鳥鳴聲等。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時,不僅要幫助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的音樂知識,更應當推動學生能夠對音樂中的各個元素組成部分進行靈活性和生動性的感受,并通過自己所熟知或者喜歡的方式進行模擬再現。對于音樂節奏訓練也是如此,教師要促進學生樂感和節奏感的培育和養成,應當帶領和鼓勵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模擬,讓學生能夠根據歌曲中的內容,以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模擬,感受音樂節奏帶來的魅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和方式的運用,來進行音樂節奏的模擬教學,帶領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更加多樣化的體驗和感受。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海浪的聲音,讓學生先進行聆聽和感受,并對樂器進行選擇,如打擊樂、口風琴、豎笛、口琴等樂器,通過海浪自身的聲音特點和學生對于海浪聲音與節奏的理解,來對樂器和相關材料進行運用,通過一定的節奏進行呈現。在呈現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進行模擬呈現時自己采用了什么樣的節奏,不斷鞏固學生的節奏知識內容,強化學生的節奏感。再比如,在學習《地圖——聽音尋路》時,結合樂曲強烈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和作曲者二十年前尋得靈感,二十年后重返舊地踏上尋音之路的創作背景,教師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們展示了歌曲相關的湘西苗族人們節慶日載歌載舞的情境,并特別提示學生們留意曲調里的石子敲擊聲,以及動態影像里的神秘儀式場景。聲、景融合,讓學生們深深地被吸引了,在談感受的時候,大家用了“詭異、活力、古老、濃烈”等個性、貼切的形容詞。專注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們樂意貼近音樂文化。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節奏訓練是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學生掌握基本的節奏感是為學生之后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的重要條件,在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各方教育者重視的趨勢下,教師應當重視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來推動和促進學生節奏感與樂感的培養和提升,為學生之后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7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