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提琴表演技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基本生活水平標準滿足的同時,也注重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所以各種交響樂器也就逐漸的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本文深入淺出的講述中提琴的表演技巧和演奏技巧,在整體交響樂的演奏之中,中提琴的作用不言而喻,注重對于中提琴演奏者素質的培養也就離不開對于其演奏技巧的培養。
關鍵詞:中提琴;演奏技巧;培養策略
在弦樂四重奏中,中提琴的作用一般都是起到中聲部的作用,然而任何樂器,演奏者想要完美輕松的駕馭都離不開日常艱苦的訓練,能夠把握到演奏和表演技巧,能夠使得觀眾感受到表演的氛圍和氣氛,以及藝術的魅力,這其實是每一個演奏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中提琴的概述
中提琴是很重要的樂器,可以獨奏,重奏,合奏,伴奏……中提琴聲部是樂隊中重要聲部,二提和它們構成中間聲部,是音響縝密、結實的基礎。一開始中提琴的確不受重視,但不是中提琴的錯,就像宋朝人那時候覺得石油不重要,燒起來還不如柴火。
中提琴屬于弦鳴樂器,是中音樂器,外形及結構與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體略大。五度定弦為c、g、d1、a1,琴身長度一般為42.5厘米。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實、溫暖而豐滿,具有獨特的表情和豐富的表現力。中提琴的弓比小提琴略長一些,是提琴類樂器中最長的弓,弓頭略寬一些,重量大概是70到74克。
中提琴的音色一般表達一種憂郁不快的情感。有的時候表現幽靜的場景,也可以表達熱鬧的場面。用特殊的撥弦法,當然它的音色也是很祥和的,叫人有安逸之感。由于是弦樂器,表情很豐富,易于表達人的情感,它比小提琴的音色更富有感染力,更貼近人的聲音,使人們便于參與,易于接受。
二、中提琴的練習與技巧
中提琴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只手的合作運用情況,只有兩只手都能夠分別練習到運用自如了,才能夠合二為一形成一個整體,這其實也是所用弦樂的一個必備的基礎性知識。對于運弓的要求是要平和,流暢,自然,我們雙手在彈奏樂器時,實際上是要克服我們本身天生就存在的一種矛盾感,也就是運弓的手是水平的,而左手指卻是垂直的。
?。ㄒ唬┳笥沂峙浜暇毩?
左手需要通過練習,將力量傳送到弦上,右手的運動也將左手的“音桶”,轉換為連續的高音,在左右手的配合演練中,右手其實是更加重要的,練習不是機械的訓練,而要有計劃性,將目標與實際距離變小沒完成的目標一定完成。
(二)左手打指與右手空弦的練習
其實在練習的過程中,是通過右手運弓才能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那么左手的拇指起到一個輔助的復制作用,左右手同時開工,才能保證音樂的完整性和和諧型,切記不要機械化練習。
?。ㄈ┯沂只A練習要求
右手實際上在中提琴的演奏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弓實際上是決定了音樂的音質,甚至是整場交響樂演出的重要環節和關鍵紐帶,如果這一環節出現問題或者出現失誤,那么整場表演都會顯得讓觀眾十分失望。在平時的練習中,右手的力度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對于右手來說,反應的靈敏度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演奏者應該重視右手的訓練。
三、中提琴演奏者注重對音樂素養的培養
音樂之于觀眾是一門聆聽藝術,但是對于專業的中提琴演奏者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真個生命,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具備強大的音樂素養是他們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步,一個水平高超的美聲表演藝術家,不僅能夠有完美的技巧,還應該有對音樂深刻的理解以及傳播藝術文化的決心,不能沉浸在技巧里而忽略了音樂素養的全面提高。
四、中提琴樂隊演奏表演中國注意團隊配合
其實在真正的演奏之中,我們的每一樣樂器都有著自己特定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中提琴毫無疑問是整個樂隊中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在樂隊的整體演奏表演中,由于中提琴自身的音域廣闊,所以在整個樂隊中實際上是起到一個配合的作用,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情,這對于演奏者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要有一個靈活的頭腦,當你準備下弓的時候,在你的心里一定有一種演奏狀態的提前量,你要在心里默默的想象你要演奏的聲音是怎么樣的,而且我們在演奏的時候對力道的把握更加顯的重要,我們要有一種始終把弦掛住的感覺,感覺到你整只手臂的力量要完完全全的作用到了弦上,這樣的掌控才可以把中提琴的聲音給發揮到極致。
五、結語
中提琴在實際的表演之中,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充實聲部的作用,表演者通過不斷的訓練,不斷的練習,熟練的掌握演奏技巧,才能夠完美的配合其他樂器,在整體的表演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使得自身在整體音樂界的地位得到提高和發展,反而能夠替代其他樂器,比如在一些小型的交響樂演奏會之中,中提琴完全可以同時替代小提琴和大提琴,不過,這就需要演奏者的技巧了,不是單純的使各個樂器對立,而是有條不紊的持續性發展,這對于交響樂的演奏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盛利.論早期欣德米特中提琴作品特點與演奏[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03.
[2] 胡惟民.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J].小演奏家,2002,04.
[3] 張國柱.論科學中提琴教學的基本出發點[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1992,04.
[4] 黃麗珠.從“有法”到“無法”—聲樂“跨界”演唱理念解析[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2,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