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監測TCI全麻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術中知曉和術后恢復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婦科腹腔鏡手術采用BIS監測TCI全麻對術中知曉以及術后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102例我院于2017年4月- 2018年4月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婦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51例通過血流動力學對其用藥情況進行調節,研究組51例根據BIS值變化調節用藥,比較兩組術中知曉情況、術后恢復情況以及麻醉前后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結果分析數據,麻醉前,兩組認知功能( 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研究組認知功能( MMSE)評分變化不明顯,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知曉率為(1.96%),低于參照組術中知曉率(3.9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恢復情況,優于參照組術后恢復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婦科腹腔鏡手術通過BIS監測TCI全麻,應用價值優異,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BIS監測(腦電雙頻指數監測);TCI全麻;婦科;腹腔鏡手術;術中知曉;術后恢復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131-04
麻醉是實施腹腔鏡手術的重要基礎,不適宜的麻醉深度,不但會使患者出現術中知曉,還會對患者術后恢復起到不同程度的負面作用,因此,如何選擇更加科學、合理的麻醉深度監測方法,成為了臨床醫學十分關注的研究課題[1-2]。對目前臨床中于婦科腹腔鏡手術全麻過程中麻醉深度監測所提出的研究課題進行深入分析,發現通過BIS監測,能夠對患者的麻醉用藥情況進行合理調控,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現術中知曉的風險[3]。我院于2017年4月- 2018年4月,選擇102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婦科患者,實施BIS監測TCI全麻,獲得優異研究成績,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7年4月- 2018年4月選取102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婦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51例,年齡21 - 75歲,平均( 47.52±0.48)歲;研究組51例,年齡23 - 76歲,平均( 48.37±1.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并批準此次研究。
納入及排除標準:(1)患者年齡均>20歲;(2)患者均無血液系統疾病;(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者無惡性腫瘤疾病;(5)患者無精神疾病史;(6)患者無肝腎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將患者送人手術室,開放外周靜脈,在術中,需要注意患者血壓心率波動以及血氧飽和度[45]。兩組患者都進行TCI全麻,麻醉誘導: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25)0.05mg/kg+TCI丙泊酚(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J20160088)4μg/mL+TCI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030197 )6ng/mL+順阿曲庫銨(上藥東英藥業有限公司;H20123332)0.15mg/kg;誘導插管后,兩組患者均機械控制呼吸,潮氣量lOmL/kg,呼吸頻率12次/分,吸呼比1:2,麻醉維持:TCI丙泊酚2.5 - 3μg /mL+TCI瑞芬太尼4- 6ng/mL[6]。參照組通過血流動力學對麻醉用藥進行調控。研究組根據BIS值變化調節用藥,通過BIS模塊對患者的腦電雙頻指數進行監測,BIS值需維持在40< BIS<60[7-8]。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中知曉情況、術后恢復情況以及麻醉前后認知功能影響。
1.3.1 術中知曉情況觀察指標肯定知曉:患者能夠對手術過程進行清晰以及明確的描述,同時能夠對手術治療期間的事件進行判斷;疑似知曉:患者對手術治療過程或手術相關事件有模糊記憶,但無法詳細、明確的描述;無知曉:患者手術治療期間無任何相關記憶[9]。
1.3.2 術后恢復情況觀察指標在患者手術后,對其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以及指令反應恢復正常時間、拔管時間進行觀察統計[10]。
1.3.3 認知功能評價指標采用MMSE認知功能評價量表,對患者麻醉前后的認知功能影響進行客觀評價[11]。評價內容包括患者的定向力、計算力、注意力以及即刻和短時記憶力、閱讀能力、語言復述和理解能力,滿分3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損傷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術中知曉情況),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術后恢復情況以及麻醉前后認知功能影響)通過(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知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術中知曉率為(1.96%),與參照組術中知曉率(3.9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術后恢復各指標變化,均要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麻醉前后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麻醉前,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研究組認知功能評分有所降低,但與麻醉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腔鏡技術在婦科臨床手術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給婦科疾病患者帶來全新的機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術創傷,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但是腹腔鏡手術對麻醉深度的要求較高,維持良好的麻醉深度能夠對患者麻醉用藥進行科學把控,不但能夠減少患者術中知曉發生率,還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有顯著的提升作用[12]。作為麻醉深度監測的重要手段,BIS(腦電雙頻指數監測)監測對術中知曉發生有著顯著的預防作用,能夠提升手術患者的主觀舒適度,有利于患者手術治療提升[13-14]。TCI全麻是婦科腹腔鏡手術較常用的麻醉方法,其手術時間較短,一般在2h左右,術前需要患者能夠盡快進入理想麻醉狀態,術后又要求患者能夠盡快蘇醒從而返回病房。此時如患者麻醉深度偏淺,其術后雖然會較快蘇醒,但是其在術中出現知曉的發生率則會大大增加,而患者麻醉深度如果偏深,其術中知曉率雖然會降低,但是術后恢復質量則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加科學的把握患者麻醉深度,成為了臨床醫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BIS數值監測,能夠對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麻醉用藥進行合理指導。本次研究中,應用BIS數值監測TCI全麻的患者,其術后蘇醒時間較早( 19.41±4.23) min,呼吸恢復時間較快(6.98±3.39)mm,指令反應恢復時間也較短(22.03±3.41) min,拔管時間較早( 24.09±4.22) min,各項指標時間變化均要優于血流動力學檢查,提示BIS數值監測的應用價值十分優異,符合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實際需求。手術過程中應用BIS數值監測TCI全麻,其對患者麻醉深度的判斷更加的明確、詳細,患者術后的蘇醒時間、呼吸恢復時間、指令反應恢復時間以及拔管時間等均要短于傳統麻醉深度判斷方法,充分的說明了BIS數值監測TCI全麻的意義,能夠作為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用藥監測觀察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提升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效果,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在麻醉手術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能夠降低患者發生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而作為一種新型技術,應用電腦雙頻指數監測麻醉深度,觀察患者在不同階段的麻醉深度,使得患者麻醉用藥更加準確,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治療費用的同時,也能夠減小對患者社會活動能力的負面影響。同時對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在實施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過程中,患者在應用BIS監測TCI全麻后,能夠進一步對患者的麻醉用藥情況進行合理調控,僅有1例患者在術中出現疑似知曉情況,利于降低患者術中知曉發生率(1.96%),這進一步說明了BIS監測TCI全麻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應用價值[17-18]。這是因為,通過對監測數值變化進行判斷、觀察,能夠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麻醉深度進行監測,可以在保障患者不出現術中知曉的情況下,對患者術中麻醉用藥量進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患者麻醉效果提升,對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提高也有著積極的意義[19-20]。最后,本次研究中,采用BIS監測TCI全麻,患者MMES評分要稍微低于血流動力學監測患者的MMES評分,也說明了BIS監測的價值極高,能夠對各麻醉藥物用藥劑量進行有效控制,可以在不出現術中知曉的情況下,有效控制術中用量,對過度鎮靜有著一定的預防作用。綜上所述,對婦科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麻醉過程中,積極通過BIS監測,在患者麻醉用藥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調節指導,有利于降低患者術中知曉發生率,對患者術后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產生的影響并不明顯,應用價值優異,于臨床中進行廣泛推廣的意義較為深遠。 [參考文獻]
[1]孫宇.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對全麻婦科腹腔鏡手術鎮靜的指導作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 10):108-109.
[2]劉榮偉.腦電雙頻指數監測下丙泊酚閉環靶控輸注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8,13(1):103-105.
[3]蔡興濤,徐明禹,丁登峰,等.腦電雙頻指數對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7,38( 18):2793-2795.
[4]李志剛.腦電雙頻指數評估對老年腹腔鏡手術麻醉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pH、堿剩余、血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 16):4047-4049.
[5]徐夏.腦電雙頻指數監測下喉罩全身麻醉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上海醫學,2016,39(2):119-120.
[6]彭七華,羅怡君,張杰.腦電雙頻指數指導下行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TCI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5):669-670.
[7]郝利娜,陳珂,魯顯福,等.腦電雙頻指數聯合肌松監測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7,33( 3): 248-251.
[8]劉建軍.腦電雙頻指數在腹腔鏡手術麻醉中的觀察[J].青海醫藥雜志,2016,46( 11):10-11.
[9]鐘劍洪,衛鳳英,劉妙雯.BIS監測全麻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術中知曉和術后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0(1): 29-30.
[10]梁華娜,陳德全,林曉妹,等.腦電雙頻指數指導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TCI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5,36( 18):4003-4004.
[11]陳健,衣起山.腦電雙頻指數值監控鎮靜深度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7):68-70,78.
[12]高麗君,沈虹春,戎小平.兩種全麻方式下二氧化碳氣腹對老年婦科手術患者腦電雙頻指數和氧代謝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5,37( 11):945-947+950.
[13]周納武,馬星鋼,孟利剛.腦電雙頻指數及麻醉趨勢指數在學齡前兒童腹腔鏡手術中的變化[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 13):91-94.
[14]劉彬,姚愛軍,馮祝余,等.腦電雙頻指數指導靜脈全麻對高血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5,15 (4): 24-26.
[15]吳雪蘭.傷害性刺激指數與腦電雙頻指數導向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及異丙酚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 (4): 468-469.
[16]徐夏,喻學海,彭蔚,等.BIS監測在喉罩麻醉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5,49 (1): 63-65.
[17]周納武,馬星鋼,孟利剛.麻醉趨勢指數、腦電雙頻指數與熵指數三種麻醉深度指數在學齡前兒童腹腔鏡手術中的比較[J].黑龍江醫學,2017,41(7):664-666.
[18]孔嵐,周一.腹腔鏡手術中腦電雙頻指數監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 (11):1854-1855.
[19]劉云青,張馮江,孫凱,等.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對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5, 36(5):394-397.
[20]劉濟泳.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質量的影響作用[J].中外醫療,2013,32( 12):76-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