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課程資源的發掘和利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它對兒童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教師作為品德課堂的組織者,要善于思考如何讓品德深入人心,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小學品德課程資源的發掘和利用,闡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品德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60-02
引言
目前,小學品德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主要依靠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積極挖掘課堂素材;提高自身素質,充分有效地應用課程資源。
一、全方位、多角度開發課程資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小學品德是一門綜合課程,它的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開放性等特點,主要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坝行钨Y源”是指地方、學校、家庭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無形資源”是指社會、家庭、學校、班級等提供的文化氛圍。教師作為執教者,既是品德知識的傳授者和品行修養的引領者,更是積極探索品德課程新資源的開發者。只有不斷開發,才能獲得更優質的資源。小學品德課標要求教師應將本課程的教學與相關學科以及班隊活動、學校德育活動、社會區活動、社會重大事件等緊密結合,從中捕捉、挖掘鮮活的素材,豐富學生在課外學習和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從而充實本課程的教學過程。
1.深入挖掘教材資源。
在小學品德課程資源中,教材作為聯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是課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材也是小學生學習品德知識的有效工具,獲得品德教育的關鍵途徑,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教師要著眼于教材的開發,積極探索教材中更加深度的資源。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掘現有教材的資源,必須杜絕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課程培養計劃以及教材的自身特點,聯系生活實際,調整和充實教學內容。
2.大力開發網絡資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網絡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相當大的變化。網絡已經成為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助手,網絡上海量的資源是小學品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有開闊的眼光,堅持與時俱進的步伐,積極探索開發網絡資源,將其轉化為小學品德課程的有益推動力。網絡資源可以突破傳統課程的局限性,彌補傳統課程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教師在獲取網絡資源的時候要注意把握思想的深度和見識的廣度相結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能盲目依賴網絡。
3.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
由于小學品德課程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我們要不斷拓展教學空間。校園為學生品德的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要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各種優質資源來豐富小學品德課程內容。例如文化展示墻、圖書閱覽室都可以通過文化熏陶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為品德課程資源提供強有力支持。在學校的文化展示墻上,我們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布置各種主題的品德知識。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圖書館,實地獲取品德知識。
二、充分有效的利用課程資源
小學品德課程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品德意識,做出正確的品德行為。小學品德課程資源是源于生活,回歸生活的。品德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為出發點,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例如在教學《感恩》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提前回家觀察父母平時都在為我們做什么,上課的時候讓同學來回答。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子女,這就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素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素材進行品德教育。在子女觀察到父母的生活,體會到父母的辛勞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感恩,指導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饋父母,比如好好學習,幫父母分擔家務,給父母捶捶腿等。
結語
品德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小學品德教師在學生學習品德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教材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執行者。教師應該不斷開發和利用新資源,讓品德教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做一個擁有正確思想和行為的人,讓他們懂得生活,熱愛生活。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將小學品德課程打造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張林鶴.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學周刊,2018(27):100-101.
[2]章佳佳.小學品德課程資源的發掘和利用[J].文學教育(下),2018(08):150-151.
[3]陸昇濤.小學品德課程資源的發掘和利用探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6(05):55-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566.htm